宜兴市在培育“新优质学校”的过程中,意在推动培育对象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从学校的资源优势中寻找固着点、从当代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纵深推进提供新的契机,注入新的动力。

注重研讨交流,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关键在校长。眼界决定境界。宜兴市通过为校长搭建智慧碰撞的交流平台,拓宽管理者视野,吸收外界新思想、新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得到理论的滋养,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每月一次由样本学校校长、专家组和全体工作小组成员参加的月度研讨活动,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大家一起交流经验,释疑解难,优势互补,智慧共享,掀起“头脑风暴”,达成共识,以智慧碰撞产生新的智慧,提升了校长的领导力。

注重结对共建,提升学校的发展力。宜兴市借助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成功经验,把2所无锡市“新优质学校”和12所宜兴市“新优质学校”与市内龙头学校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市内龙头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同伴合作,同质互补,求同存异,扬长补短,凝聚互动发展正能量。同时定期组织教学沙龙、教学评比、主题论坛等专题活动,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构建基于网络工具与资源的远程研究新机制,为教师提供学术环境平台,创新思维平台和实践体验平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学校发展力。

注重精细管理,提升团队的执行力。学校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起全面、具体和明确的行为规则,让教师感受到稳定和秩序;通过培育教师社团,改善教师工作与生活状态,建立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积极关系;利用上下互动、分享体验等策略,经营校园文化,凸显教师的工作价值和使命追求;通过授权和下移管理重心,激活教师团队的活力。

注重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的影响力。宜兴市所有项目学校在培育建设项目专家组的指导下,在教研室的直接参与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转变教学思维方式,聚焦有效教学,建立三级课程体系,力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生态课堂,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机制上的保障,杜绝一言堂。项目学校不拘一格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课程结构上基本实现“一校一品”。

注重考核激励,提升教师的科研力。宜兴市鼓励项目学校实施“面向全体教师”的管理思想,以尊重的态度聆听教师的心声,准确知晓教师的所思所想和所困所需,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分层培训和发展平台,建设校本培训课程,创新圆桌教研,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和专业实践共同体。

注重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践行力。项目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三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学科活动;成立门类众多的学生社团;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进行综合实践;推进“两香”工程,让墨香弥漫校园,让书香浸润人生;狠抓基础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勤奋求实的学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科学探究的素养。

注重多元评价,提升评价的价值力。宜兴市实行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从学科基础内容和非学业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实行综合素质评定;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评价标准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思维的亮点;评价方法多元化,运用“浮动式”评价、分层评价和随堂评价等方法,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评价体系校本化,通过积淀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体系。

宜兴市一年多的“新优质学校”培育,成果令人欣喜,14所项目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注重课程多样化的整合,学校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创建措施卓有成效,特别是在打造高效课堂、师生共同成长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值得推广。“新优质学校”的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全面提升。

(宜兴市教育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