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大丰市第三小学幼儿园执笔: 卢平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现状综述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游戏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幼儿园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情绪和情感、认知和想象的满足。但是目前来说,游戏化教学还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关系等等。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就是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幼儿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幼儿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教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也基于“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特开展此方面的研究。相信通过此项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游戏激发幼儿主动、愉快的学习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体验的特征。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幼儿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的界定“晨间户外活动”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30之间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的隐性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情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化”游戏化是指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幼儿以自主、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体能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2、研究原则安全性原则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趣味性原则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教育性原则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一)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协调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三)《游戏教育理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幼儿在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将全部精神拿出来,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是发展幼儿道德的利器。”(陈鹤琴)因此,在课题实施中,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使得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展,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一)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内容的研究内容选择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平衡凳,梯子”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设计,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式的挑战性障碍等,幼儿活动兴趣更高。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要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自编游戏:教师根据现有的活动器材,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

如小熊猫滚球等。(二)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的研究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自选性等游戏的开展。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幼儿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幼儿投入其中。针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自选性游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幼儿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三)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幼儿自由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启发式指导: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幼儿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示范动作或让幼儿指导幼儿。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四)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的研究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的进程。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幼儿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儿童脚踏车等。阶段性评价:根据小班幼儿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爬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柔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幼儿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等。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研究步骤(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总结研究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二)研究步骤:准备阶段(2012、03—2012、05)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订研究制度。研究阶段:(2012、06—2012、10)1.制订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在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主题讨论,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4.开展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常态课互听互评活动,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课题汇报交流,相互调整游戏策略。总结整理阶段:(2012、11—2012、12)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七、课题成果和形式课题重在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从不同侧面研究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形成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集(包括教师教育随笔、照片、优秀活动组织设计)、教师相关论文,形成观察记录。。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组长:卢平 主持课题研究,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总体构思、设计、统筹、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蒋艳秋 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处理研究资料。陈海琴 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收集、资料积累。陈 燕 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收集、实践研究。俞 鹰 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收集、实践研究。单 妍 负责课题研究,信息收集、实践研究。九、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一)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作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