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3-16日,黄州区党政考察团到江西省横峰县,浙江省龙游县、开化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各地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理念和举措,找差距、学经验、悟方法。为把考察团成员学到的先进经验做法应用到黄州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和各项事业发展中去,“今点黄州”微信公众号将陆续编发考察团成员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借鉴,找出短板和差距,拓宽思路和视野,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今天编发第六篇:

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赴江西、浙江等地考察乡村振兴学习心得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徐利民

5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同黄州区乡村振兴考察团一起,赴江西、浙江等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特色集镇打造先进理念和成功作法。整个考察过程大家一路看、一路议,活动行程紧凑,学习重点突出。对个人而言,感想颇多,触动较深,收获很大。总体来说,可以用“三四五”来概括,即三个县、四点学习感悟、五点经验启示。

一、三个县

本次活动,主要考察江西省横峰县、浙江省龙游县和开化县。

二、四点感悟

横峰、龙游、开化等地均立足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坚持规划先行、高位推进、全域治理、大笔投入、多方保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集镇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多处开花。主要特点如下:

(一)设施完善。横峰县强调综合整治,全域实施村庄“七改三网”行动,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景,进村一路绿、环村一片林、围塘一圈柳、房前屋后栽满果”,让村容村貌美起来。龙游县拥有现代化的共享图书室、智能篮球场。一个个存量铁塔转身成了5G站点,一盏盏智慧灯杆成为5G信号微站。开化县许多公厕成为景点,垃圾成为资源,村庄环境优美。

(二)善于融合。横峰县将秀美乡村建设与精准脱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里子和面子”并重的产村融合发展之路。龙游县大胆实践绿色生态、共享共治、邻里中心、产镇融合、5G智慧赋能等工作,走出了一条“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的新路子。开化县通过做好党建、农房、集聚、资源、改革、产业、治理“七篇文章”,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同步振兴,

(三)产业兴旺。横峰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思路,全县年新增种植桃、梨、杨梅等果树3453亩,百亩集中连片基地10个;新增种植贝母、覆盆子、元胡等中草药1755亩。龙游县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小城镇提档升级改造和美丽城镇转型为主抓手,通过发展三产联动,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通过引进“七彩部落”亲子游、亲子民宿等一、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打响“凤凰部落,有礼畲乡”品牌。开化县以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坚持项目为主抓增收、扶持政策促增收、夯实产业助增收,通过制定方案、完善政策、扶强产业等一系列组合拳,打造了龙顶茶,清水鱼等产业名片,实现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

(四)机制新颖。横峰县建立“支部生活日”机制(每个季度的第一周星期一为“支部生活日”)、“四会组织”机制(理事会、促进会、监督委员会、互助会)和“三个优先”机制(群众发动好的优先,成立理事会的优先,筹资踊跃的优先),发动群众参与秀美乡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激发群众建设秀美乡村的积极性。龙游主动承接大党建、大经济、大治理、大服务“四大模块”改革,推行“龙游通+全民网格”治理模式,大胆实施“共建共享”,以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为抓手,不断延伸“四平台”触角,形成“一镇带多村”的共建共享共治效应,打造出具有龙游特色的“善治为民治理美”新格局。开化县开设乡村振兴讲堂,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将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的“重要法宝”。音坑乡姚家村探索“姚家发布”文明实践模式,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把矛盾化解在沟通里。

三、五点启示

横峰县、龙游县、开化县探索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举措,百花齐放、各有千秋。既取决于我们“怎么看”,更取决于我们“怎么干”。主要启示如下:

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一)高起点规划。乡村振兴,始于规划。规划是振兴发展的灵魂,而服务群众则是乡村规划的根本。每个县、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发展优势,制定规划不用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去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把好方向、定好盘子、选好路子,尤其是要符合国家、一个地区以及本地的长远发展需求。规划一旦定好了,就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不重复建设、不浪费资源。

(二)差异化打造。要充分考虑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区位优势等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实施规划布局和分类指导,坚决不搞“千篇一律”,不搞“一刀切”。要注重“统筹发展”,充分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注重“差异”发展,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强化主体、量力而行”原则,差别性制定各镇村整治建设方案,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友好、镇村特点鲜明、卫生干净整洁、人人共建共享的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的宜居乡村。

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三)融合式推进。三产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央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我们要积极抢抓机遇,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打破部门分割局面,实现资源和政策联动共享。要进一步加快农田、道路、通讯、电力、供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大力支持发展多种类型的新业态。要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重点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培育新板,以多种有效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同时,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与社会同频共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四)大手笔投入。乡村要振兴,必须要解决人、地、钱的问题,尤其投入是个大难题。要探索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撬动社会投入、激发自主投入,促进乡村成为发展的热土、财富的沃土、绿色的净土。横峰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资金15亿元,同时又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尊重群众主体(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从群众最讨厌的事改起,从群众最受益的事办起,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自觉参与、主动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龙游县红木小镇从一家红木工厂开始,投资71.9亿元,打造成集家具制造、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业服务、生态居住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小镇,真正实现“山水相依、村镇相融、产业联动”的独特空间。经过从无到有几经蝶变,形成了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委、区政府必须拿出一定资金进行支持,要拿出真金白银,保证每年都“有米下锅”。要统筹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全力向乡村振兴建设倾斜。要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金支持和项目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捐资捐款,要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建设,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学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五)多要素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培训和学习考察活动,不断提高新时期党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改革农村管理服务机制和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要做到上述几点,就必须保证有人、有资金、有组织、有机构、有机制、有专班、有制度、有考核。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强化“钱、地、人”等要素供给,抓住关键环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