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粮食生产经验交流第1篇

县是“全国水稻第一县”,也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0.92亿斤,位居全国产粮大县第六位,水稻总产为全国之最。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6.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84.9万亩。继1982-年粮食生产获省“九连冠”后,年再居省之首。近年来,全县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政策为契机,大力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努力提高粮食产能,粮食生产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年、年,相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年、年,粮食生产水平再创新高,总产分别达到124.67万吨和124.93万吨,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国家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已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十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县作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时刻牢记着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发展粮食生产的社会责任不能丢掉,积极采取五大举措,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近年来,县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始终把巩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每年初,全县均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在每年初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农场管委会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建立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年,全县将按新增粮食产量1.5亿斤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广泛推行水稻高产创建,重点在6个乡镇兴办6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将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国家鼓励和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把惠农政策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的手中。一是认真落实农民负担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种田负担。二是认真执行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补贴资金据实和及时足额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三是认真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依法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经营权。四是认真宣传和执行国家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维护粮农利益。年,国家出台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后,全县通过三级干部会议、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了及时的宣传。五是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年,全县实施占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7个,新增耕地1983亩,同年12月,国土部、农业部在成功举办了“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的揭牌仪式。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县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三、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县三面环水,既是一个水资源大县,也是水灾害大县。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稳产高产,近年来,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0亿多元,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改善生产条件。近几年来,县每年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高产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田等级。年,全县实施国土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7万亩,总投资2.55亿元。二是通过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改善生产条件。全县紧紧抓住大型灌区和泵站等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机遇,努力提升农田抗旱排涝能力。通过大力争取,年,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国家总投资达到2.14亿元。年,中央以1号文件下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发展摆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到了事关国家安全的高度。县及时在全县范围内学习贯彻1号文件精神,积极抢抓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产粮大县政策机遇,努力争取中央、省项目支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抓好水利建设。将强力推进何王庙、西门渊、隔北等重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强力推进涵闸泵站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大小沟渠的疏浚。三是通过向内使劲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为了实现排得出、灌得进的目标,近年来,全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年,在巩固原有水利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实现“恢复排灌能力,恢复工程效益,确保安全运行”为目标,全县启动了总投资1.2亿元的乡镇二级骨干泵站改造工程,极大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目前,全县共建排渠涵闸1223座,建电力排渠站460座、844台套,总装机容量110711千瓦,设计提排流量1047立方米/秒,提灌流量366立方米/秒,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为全县粮食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一是优化稻米品质。县水稻品种曾多达68个,又乱又杂,为提升稻米品质,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年,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通过大力发展优质稻,主推优质品种,全县水稻优质率达现已95%以上,基本实现了稻米产业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目标。稻米品质的提升,极大调动了大米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的积极性,福娃、健良、华田、恒泰等县内6家重点粮食加工企业,每年初都积极与23个乡镇场签订产销合同,订单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协议收购价高于普通稻市场价10%,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15万亩,高于优质稻市场价30%,实现了企业与种粮农民的双赢。二是狠抓高产创建。为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全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核心示范区工作指挥部,科学制订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一组织、指导全县高产创建。通过统一制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大力推广水稻机械直播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普及高产优质品种等措施,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粮食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年县乡两级创建优质水稻高科技示范样榜30多个。三是壮大龙头企业。全县积极在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信贷融资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近年来,以福娃集团为代表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其中在大米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方面进步尤为明显。目前全县已获得大米类绿色食品标识23个,有机食品标识1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娃集团“福娃”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福娃”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四是扶持合作组织。对本县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华组建的服务粮食生产的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在机械购置、技术保障、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该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子、育秧、耕整、栽插和收割服务,农民的参予热情较高,目前该合作社网络农户100多户、农田近10000亩,发展态势良好。五是拓展发展平台。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县积极启动了()粮食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规划总面积1000公顷,按“一园四区”进行设计建设,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容城、新沟、朱河、白螺4个加工区,可实现粮食加工产值50亿元。

五、不断创新农技服务方式

近年来,全县积极构建农技推广网络、健全农技服务队伍,不断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一是不断扩展农技服务平台。认真实施农技服务“四个一”工程,即:一张农业科技简报、一个农业电视专栏、一部农技专家热线、一个农业短信服务系统,受到了全县农民的热烈欢迎,较好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二是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全县把优质品种、高效模式、配套技术的推广作为农技服务的中心环节来抓。围绕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重点加强优质水稻保优高产栽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机稻栽培、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蟹稻共生等配套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8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30万亩,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15万亩,“稻蟹共生”4万亩。兴办优质稻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样板20多个,有机稻示范样板2个,小龙虾稻田野生寄养样板46个,“稻蟹共生”示范样板22个。三是探索破解粮食产业发展瓶颈。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实际,全县把推广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作为扩大粮食复种指数、增加种植面积的主要措施来抓,引导农民采取直播、抛秧、机插等方式进行生产作业。全县还拿出专项资金集中采购1000台直播机,平均每个村配置1台,有效解决了插秧工难请、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目前,县水稻轻简化栽培面积达到50余万亩,水稻机插面积达到5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95万亩。

发展粮食生产经验交流第2篇

9月12日至13日,国家粮食局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分析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思路、任务和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粮食局领导徐鸣、卢景波、何毅出席会议。

张务锋指出,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也是行业发展所需、部门责任所系,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粮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举措;是实现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全国粮食系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着眼战略全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大意义,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这篇文章做好。

张务锋要求,要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局,积极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库存消化的现实需要,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鲜明主题,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一是大力推动“三链协同”。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基础优势、短板弱项、潜力空间等因素,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有针对性补齐短板,加速延伸产业链。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突出优化创新链。突出产品提档这个前提,抓住品牌带动这个重点,强化业态升级这个关键,不断提升价值链。二是统筹建设“四大载体”。以示范市县为样板、产业园区为平台、骨干企业为主力、专项工程为抓手,点线面结合、立体式推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准确把握“五个关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科学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产区和销区、国际和国内、发展和安全五个方面关系,力求做到协调发展、行稳致远。

张务锋强调,各级粮食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点、出亮点,争主动、真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一是加强统筹指导。争取尽早出台贯彻落实意见,将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各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认真研究《意见》明确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创新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让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发挥效力。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和职能,履行好“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的使命。四是搞好宣传引领。全面准确地解读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抓好典型培树,总结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

李群指出,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总抓手,构建起省市县政府共同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体系,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粮食生产流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现代农业,必须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山东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部署安排,在全省总结好、推广好滨州经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粮食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为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国家粮食局授予山东省滨州市“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滨州市人民政府,吉林、四川、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区)粮食局及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和中裕食品等企业。

山东省政府、滨州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粮食局相关司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发展粮食生产经验交流第3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市县人民政府、省级粮食集团、龙头企业、高校等30多个单位代表参加会议。10个市县人民政府及单位作典型交流,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代表南县参加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会议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中央“巩固、增强、提升、畅通”要求,紧紧围绕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创新举措,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我国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

会上,李劲松在题为《发挥绿色生态优势 做强粮食产业经济》的典型发言中表示,南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以“优粮优先、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内涵的“五优联动”,以“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为主要目标,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创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培优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拓展粮食产业品牌效益,全县粮食产业化呈现良好态势。

南县的具体做法是:以质量为前提,创新粮食种植新模式。通过发挥自然优势、加快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推广来壮大产业、筑牢基础、推动绿色发展。以企业为核心,打造粮食产业新动能。通过聚焦主体培育、发展特色园区、做好产后服务来激发经营活动力、促进产业融合、抓牢检验监测。以品牌为支撑,拓展粮食经济新市场。全力创建公共品牌。“南县小龙虾”“南洲稻虾米”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县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虾稻米之乡”。初步建立使用“南洲稻虾米”公用品牌的准入制度,统一“南洲稻虾米”的质量标准。积极打造企业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全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近两年全县先后有14个“稻虾米”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重点培育了“金之香稻虾米”系列、“克明优米”、 “绿态健”等一批品牌。大力拓展市场营销。线上大力培育电商平台经销优质粮食,线下在全国设置南县优质粮食专销店或柜台500个。组织“南洲稻虾米”赴香港、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展示展销,“南洲稻虾米”通过欧盟检测,成为湖南省首个进军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

据了解,目前,南县已建成50万亩稻虾生态种养基地,年产小龙虾8万吨,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达100亿多元。南县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已跻身全国三强。李劲松表示,下一步,南县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鼓励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建设,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动力,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