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粿是宁化传统小吃,前不久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是宁化客家小吃主推品种之一。20多年前,宁化乡村家家户户都有打黄粿糍粑的石臼,现在,由于各种原因,打黄粿的家庭越来越少,把黄粿当作商品打着卖的个体户却渐渐多了起来。

宁化县城南乡茜坑村的危桃芳不但自己打出近20万元年收入,把黄粿卖到长汀县,还带动周边10多户人家一起打黄粿、卖黄粿,让茜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粿村”。13日,危桃芳和妻子打了两锅50多公斤黄粿,很快就卖完了。这是他们打得最少的一天。多的时候,一天打过1000多公斤,收入3000多元

危桃芳是村里的上门女婿,头脑活络。妻子邓彩霞有一手客家小吃手艺。10年前,两个人看准了黄粿的市场前景。“我们这里摆酒席,必有一道菜,就是黄粿。”危桃芳说,从这里,他看到了商机。2004年的一天,他和妻子试着做了50公斤黄粿,忐忑不安地挑到城区,没想到半天就卖完了,这增强了他的信心。此后,他根据季节和宁化节令特点,选择做黄粿的日子。“一般春冬两季做得多,夏秋两季做得少一点。”现在,他每年有160余天要做黄粿,多的时候,一天要做500余公斤。除了本地顾客酒席定做的,其余黄粿主要销往长汀县。

黄粿价格波动不大,一般每公斤在6元左右。多的时候,一天收入3000多元,少的时候,也有近千元。仅黄粿一项,年收入近20万元。

如何做出醇香而韧劲强的黄粿,危桃芳夫妇很有心得。“首先是原料,要选优质大禾米。”他说。

大禾米是一种糯性米,有黏性,经过反复锤打之后,很有嚼劲。选大禾米也有讲究,不同的耕地种出的大禾米品质不同,危桃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经常有长汀人问我,你的黄粿这么好吃,怎么做的?我说有些手艺你学不到,要到我那里看才行。”危桃芳介绍说,整个制作黄粿的过程,火候掌握很关键,大米与水的配比、浸泡的时间等也是影响口感的因素,还有些程序是独特的,“完全根据经验摸索出来的”。

做黄粿是辛苦活,要隔夜浸米。一大早要起来蒸米,然后放到石臼里用大木棒锤打。打完这一面翻过来再打,打的过程中停顿的时间也不宜太久。“我都已经打坏2根木棒了。”危桃芳说。

看到危桃芳一家做黄粿一年赚不少钱,许多乡亲也想做,但是心里没底。危桃芳总是很热情地接待那些上门询问的人,并把自己的技术和销售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同村的黄胜添跟他学做黄粿,如今已经进入正轨,两个人还成了好朋友。现在,在危桃芳的带领下,全村有10多户村民加入做黄粿卖黄粿的行列,每年增收上万元。

10月一过,就是卖黄粿的旺季了。最近,危桃芳夫妻清洗好石臼,又准备打黄粿了。

致富经.._投机致富_怎样致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