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十二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xb2011014 ).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我校开发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为我校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确立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2、我校开发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时代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魂”.我们都知道学校是传承知识的场所,但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支离破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严重缺失,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学生的生活,使得传统文化面临断链,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既是目前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gó:ç{r¼à¦jysq.kc100.comsäã 3、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

开发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和谐、全面发展,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这就意味着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二者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学校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特色建设奠定深厚基础,学校特色建设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从而二者形成一股合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校的办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4、目前国内教育对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现状.

通过研究前期的理论学习,我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的层面上,对一般学校而言,开设校本课程只是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需要,并没有真正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更谈不上依托校本课程,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我们知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提供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因此,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那种忽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而把分数当做衡量学生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学校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就要自主地走依靠特色创品牌之路,努力建设学校特色,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上,重新审视、思考校本课程与形成学校特色之间的关系,重新将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和定位,让校本课程成为实现学校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以此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山东潍坊河崖中学就在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中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5、我校申报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意义.

我们群英小学的办学目标是“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因此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围绕这一目标,依托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鉴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将对今后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申报了“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引领的方式,有意识的把课程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课程文化的建设推动学校特色的形成,为学校走“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之路提供新的动力.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我们采用层层剥笋的方式对课题概念进行分解和界定.

1、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特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特色”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与一般相比,特色具有独特的单一性;与共性相比, 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意味着某事物在与同类事物相比中, 既有同类事物的共性,更彰显着与同类事物对比鲜明的个性特征. “特色”是在共性基础上所展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特征和个性.

3、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指办学主体在全面育人的工作中所选择的重点,或是把已出现的某种经验特色通过深化积累,逐步形成某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也是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而稳定的品质.

4、学校特色建设: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特色建设的指导思想;将一定的教育思想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借助学校自身的某些优势项目,经过总结、提炼、策划、运作,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确定主攻方向并付诸实施;以求产生教育教学等诸方面的一些“精品”和“名品”,落实办学目标,充分发挥本校优势,进而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

5、对我校课题概念的总体界定:我校的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课题研究就是在我校“培育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这一办学目标的引领下,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课程主线,不断建设和完善已有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提炼体系化、精品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深化学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办学特色,深入推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实践研究,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总结提炼经验成果,形成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不断完善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使课程建设呈现系列化、精品化.

2、总结提炼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总体上以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并辅之以其他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校本课程的深入实践研究,探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六、研究过程及主要工作

1、准备阶段:2011.9—2012.1

(1)成立课题组,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形成理论学习综述.

(2)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准备参加课题论证.

(4)组织教师继续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程主线开发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和深化,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2.3——2013.3

(1)加强校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掌握一些研究方法,以课堂为载体,开展实践研究.

(2)对已调整的课程内容进行实践研究,及时总结提炼相关的做法,形成有价值的经验成果.

(3)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完善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丰富学校网站校本课程专栏内容,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4)加强研究过程管理.定期举办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经验交流、阶段总结等专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3、总结提炼阶段:2013.3—2013.5

(1)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总报告.

(2)准备结题相关材料,正式申报结题.

七、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理论学习综述.

实施阶段:《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经验总结、教师的研究论文、《校本课程开发纲要集》.

总结阶段:《以校本课程为载体 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总报告.

八、课题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主持人:刘彩霞 筹划课题组各项活动;介入各个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组织和推进课题组各项工作按序开展;落实研究中的各项保障措施.

研究成员:邵志红 落实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收集整理研究过程资料,总结提炼教师的实践经验.

其他人员:陈燕、王思棋、侯峥峥、刘雨、宋玉梅、王晓爽、苏文婷、王海波、戚菁琳 负责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总结提炼各自研究中的经验,以论文作为研究成果.

九、保障措施

1、提供研究中的经费保障.

准备阶段:购买培训资料,聘请专业指导教师等,预计2000元.实施阶段:实施校本课授课,购买教学备品,进行校园艺术化改造等,预计7000元.总结阶段:印制结题相关材料、会编文集等,预计1000元.

2、提供研究中的技术支持.

校园网络、图书室等对课题组成员优先开放,为实验教师提供支持.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敬请到会的专家给予批评指正,帮助我们群英小学课题组顺利进入到实践研究阶段.谢谢!

《校本课程开题报告》

本文旨在介绍我校开设的一门新课程《xxx》的开题报告。

xxx课程是我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包括讲座、研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将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结合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工具。

本课程将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座、研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综合分析工具,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实践,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综合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以期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校本课程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本地区文化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自主设计、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和.兴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校本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一些学者对于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1.校本课程建设的政策依据和时代背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政策依据进行梳理,分析校本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2.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的关系:探讨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析校本课程建设对于学校特色建设的促进作用。

3.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对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清晰地认识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建设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从一些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推进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的成果将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推动校本课程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的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