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记者 梅书华)“我现在状态挺好的,在老家也打了几份工,生活特别充实!”近日,张女士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复查,和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郭金和拉起了家常。面色红润的张女士曾是一名癌症患者,但在中大医院接受了三次碘粒子介入手术后,肿瘤消失了,她也恢复了正常生活。
2014年,张女士被诊断出患有腹膜后纤维肉瘤。“我当时就觉得头晕头痛,没想到去医院一查,竟然是肚子里长个肿瘤,还是恶性的。”当时才40出头的张女士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手术切除,切掉了腹膜后8厘米×6厘米×6厘米大小的纤维肉瘤。本以为这噩梦随着手术的完成也就结束了,没想到肿瘤复发了。2017年,张女士老觉得胃有压迫感,一吃饭就饱,吃了也不饿,肚子上能摸到东西。到医院一查,考虑肉瘤复发,此时已经不能进行外科手术。
不能手术,该如何治疗?张女士的丈夫经过多方打听,看过大小医院,有医生推荐可以试试碘粒子技术,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郭金和的电话给了他。“郭主任,你看我老婆的病,碘粒子技术可以治吗?她今年才45岁,就这样放弃治疗的话,不甘心啊!”他在电话中恳切地寻求帮助。“我们可以试试,但是这个肿瘤位置比较深。你看这个肿瘤是哑铃型,一个长得有鹅蛋大的,一个长得有鸡蛋大。我们可以先试试这个鹅蛋大的,看看效果怎么样。”郭金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女士果断接受了手术方案。但是肿瘤的位置在腹膜后,如果植入碘粒子的话,要穿过众多脏器,如何手术不破坏周围组织又能深入到病灶所在处,植入碘粒子进而“歼灭”,这成为手术首先要攻克的难点。
郭金和带领团队副主任医师朱光宇、副主任医师王勇一遍遍研究治疗方案,寻求最佳的策略。最终,他们采取先避开脏器打开手术“通道”,为碘粒子“铺好路”,再将“碘粒子”送到病灶“所在地”,随之“引爆”肿瘤。“铺路”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依然成功完成了手术。
术后一个月复查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检查发现张女士原本鹅蛋大的病灶植入碘粒子后变成了鸡蛋大,这说明碘粒子对付张女士的肿瘤行之有效,初战告捷。于是,郭金和团队又对张女士的另外一个肿瘤病灶进行碘粒子手术。半年后,又补种了一次。2019年12月份,张女士的肿瘤病灶全部“消失”了!张女士也回归了正常的生活。(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