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班长故事成长,照着班长样子当兵,新兵从身边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
班长一块茧 新兵一堂课
插图:唐建平
【样本聚焦】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班长、一级上士黄炜鹏“火”了!
“一字一码,千军万马。我们只有扎根战位、苦练本领,才能当好‘听风者’。”近日,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组织“理论服务小分队”为新兵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黄炜鹏作为特邀嘉宾登上讲台。台上,黄炜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朴实的话语中尽显血性担当;台下,新兵端坐静听、心潮澎湃,“扛红旗、争第一”的氛围充盈课堂。
“身边典型事迹可信可学。现场聆听黄班长的故事,我建功军营的信心更足了。”该团新兵李琳在强军网晒出听课感悟后,战友纷纷跟帖留言:“身在军营,就应该追黄班长这样的‘星’”“只要能吃苦、肯用心,我们也能在岗位上创造精彩”……
老兵一堂课,为何这么受欢迎?听官兵课后交流,一个好兵的形象呼之欲出:从入伍时仅有初中文凭到报务专业“行家里手”,从训练成绩排名靠后到联勤保障部队首届“精武标兵”;8次夺得比武竞赛第一,11次获评先进,一次荣立二等功,提前晋升一级上士……
这场反响热烈的宣讲会,引发该团领导思考。新生代战士文化水平高、自主意识强,普遍具有“敬英雄”“追潮流”的特点,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该团党委常委带队深入班排调研,认真梳理兵情档案,发现带兵班长作用重要: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他们和新兵朝夕相处,是新兵成长进步最直接的引路人,而新兵对于身边的“精武明星”也由衷敬佩。为此,该团搜集整理一批“兵专家”的成长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引导新兵学有榜样、干有标杆。
新兵吴嘉祥入伍前是个军迷,爱钻研兵器知识,期盼早日驰骋演兵场。
新训结束,吴嘉祥被分到报务专业。期待中的惊险刺激、硝烟弥漫的场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艰苦的训练和严明的纪律。“记得刚下连时,战友们都说报务是冷门专业,‘又快又准’的上岗要求和‘永远在幕后’的专业特点,让我一度很失落。”
吴嘉祥的失落,被黄炜鹏看在眼里。黄炜鹏主动找到吴嘉祥,耐心帮他疏导情绪,一有空就给他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他传授训练心得。
“我刚下连时,对报务也不感兴趣,训练总比别人慢半拍。但我坚信,只要肯吃苦,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一有空,我就向班长请教业务……”一天下午,黄炜鹏带着吴嘉祥走上机台。随着黄炜鹏的讲述,吴嘉祥的目光落在他操作电键的右手上。他发现,黄炜鹏右手的一根手指有些变形,颜色白了不少,指肚处厚厚的老茧又黄又硬。
“为了练好发报基本功,我常常加班练到凌晨两三点。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我的手指磨了破、破了磨,直到形成老茧,还被磨得锃亮。最终,我熟练掌握了报务技能,被团里评为‘行家里手’,还荣立二等功……”
一块老茧的故事,让吴嘉祥深受震撼。此后,他处处向榜样看齐,训练更加投入,以前听起来有些枯燥的报务“嘀嗒”声,也感觉变得悦耳了。
“老兵好样子,新兵活教材。”该团政治工作处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因势利导改进教育方式,发动大家讲述身边先进典型的故事,积极搭建“帮思想、教技术、传本领”新老兵互助平台,用“身边活水”灌溉官兵心田。
“作为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完德加刚入营就暗下决心:当兵就要当个好兵。训练场上,战友跑3公里、5公里,他就跑8公里、10公里;战友轻装训练,他就负重训练。听说拉轮胎可以锻炼爆发力,他就经常拖着沉重的轮胎挥汗如雨……”在联勤保障部队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完德加凭借过硬素质,夺得警勤士兵专业比武第一名。他的奋斗故事,被机关制作成微视频在全团播出。
“拿第一没什么诀窍,就是反复练习,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刚下连的新兵杨琴观看微视频后,把完德加班长的这句话牢记心中,训练更加刻苦。凭借这股劲头,杨琴很快脱颖而出,在同年兵中第一个独立担负执勤任务。
漫步该团训练场,看着新战士生龙活虎的训练场景,记者相信,在身边典型的感召之下,他们在军营一定能加速成长。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通讯员 雷大伟 董一博)
【亲历者说】
老兵好故事,为新兵立起好样子
■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教导员 刘 涛
看着吴嘉祥等新战士在身边典型感召下快速成长,我感到十分欣慰。
班长被誉为“军中之母”,他们奋斗强军的经历闪耀着精神之光,激励着新战士拼搏进取。团队用老兵故事引领新战士“兵之初”,为他们融入军营、加速成长注入精神力量。这启示我们,要发挥好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善于挖掘官兵看得见的人和事,把身边典型可贵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价值挖掘出来,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激发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强大正能量。
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基层主官要善于发挥标兵作用,让他们在练兵备战实践中打头阵、挑大梁,叫响“看我的”“跟我上”,为新战士立起好样子,在练兵备战火热实践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