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工作总结_优质校建设方案

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模式倒逼教师转型。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优质校建设方案_优质校建设工作总结

线上教学模式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继9月份出台相关方案、10月份召开工作推进会之后,近日,我市52所市级教师“提升工程2.0”项目试点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和市级专家库成员齐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开展为期5天的专项培训。随后,52所市级试点校研训团队482人,集中开展1天的专题培训,由此拉开了江门市“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52所市级试点校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江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市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将采取“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的思路,积极探索信息化校本研修的新模式,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优秀成果,打造“整校推进”的样板,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指引和参考。

2022年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模式倒逼教师转型,也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提高信息素养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这一工程,我市提出了“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的思路。各学校要建立“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整校推进”要立足应用、靶向学习,通过“示范带动、分批实施、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鼓励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学校集群发挥整体优势,积极探索“学区整体推进”或“集团整体推进”机制。

按照《方案》,我市将在2022年完成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通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每人3年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其中校本实践应用学时不少50%)。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30%、50%、20%的研训任务,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研训。通过培训,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针对我市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通过城乡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校际合作,探索名师网络课堂与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利用优质资源、网络工作坊、专递课堂、远程协同备课等多种方式形成常态化学习共同体,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数字化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人人通”空间应用等项目为抓手,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区域推进机制。

择优培育“试点先行”

相比2015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的注重搭建平台、技术融合应用,2.0工程更加强调全面应用、融合创新发展。在2.0工程项目推进会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从专家引领、学科融合、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落实能力提升2.0工程,在“整校推进”的大思路下,择优培育“试点先行”。

为探索、推广好的模式,我市还加强市级“整校推进”试点示范校打造,遴选52所积极参与、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市级试点校,开展试点示范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落实试点示范校教师研修任务,打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训“样板间”,为全市“整校推进”提供借鉴。

结合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开展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治理,打造智慧教育示范校。遴选培育2个市级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或多技术融合)领航校(园)长工作室、4个市级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或多技术融合)名教师工作室、50个市级跨学科教学优秀教师,示范带动全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提升校长、教师应对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将分年度培养100名市级教育信息化骨干校(园)长、教师,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资源库建设方面,择优选用广东二师、中国教师研修网、华南师范大学能力提升工程2.0三个系列课程作为我市专项资源库,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市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库,负责设计全市推进方案、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指导示范项目推进、遴选课程资源、确立能力发展测评标准、指导“整校推进”和参与有关评审评估等。此外,还专兼结合,组建市、区二级研训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技术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会用技术的教师可以取代不会用技术的教师。”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数据为核心的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技术融合教育应以融合创新、智慧教育为方向,在保持学科本位的前提下,信息技术应适度介入并灵活运用。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娄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