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四中学 高正伟
信息革命的大潮猛烈冲击着教育领域,首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育文化形态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掣肘",需要进行彻底变革。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必将对教育和教学形式产生影响。
摘要
信息时代与以往时代相比,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知识或信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二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教育领域同样如此。因为,学校教育是以知识或信息为媒介进行的,教育或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而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就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首先导致了教育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其能动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不仅仅是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全面冲击与挑战,最终将导致教育发生整体性和根本性变革。因此,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观念变革
教育领域的任何变革总是从思想观念开始的,没有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真正的教育变革是不可能产生的。当前,信息革命的大潮猛烈冲击着教育领域,首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冲击与挑战,是主动迎击、积极适应,还是消极防守、无动于衷,这对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恰恰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如何看待教育技术上,存在的一个主要现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未能对教育技术做出合理定位,面对信息革命的大潮反映过于迟缓,或者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用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学科的限制,许多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素养,对教育技术的作用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二是受传统哲学观念束缚,对技术持虚无主义态度,把技术看作是辅助性的,忽视甚至不承认技术对理论的反作用。
后一种原因应当说是更主要的。例如在以往的教育中,人们总是认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决定了教学的方法和技术,认识不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技术的能动作用。这并不奇怪,因为过去教育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理论的更新速度,常常是理论更新之后再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而技术对理论的反作用没能充分体现出来。然而现在不同了,自从计算机出现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90年代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
现在,信息技术不仅大量用于教育领域,而且在很多方面超出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对理论的牵动作用越来越突出,甚至对一些传统理论和观念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承认不承认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能动作用,就不单纯是一个教育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哲学观问题。
实际上,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技术的能动作用都反映得十分突出。例如:在信息领域,由于网络、多媒体、超文本、远程通信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不仅使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更加方便,而且有可能导致人类行为方式发生改变、造就新的文化;在经济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突破了传统经济的束缚,改变了旧的商业模式,不仅将导致商业经济重组,还将促使传统经济理论得到更新;在军事领域,进入90年代后,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尽管这场革命最终体现为军事理论和学校编制体制的整体变革,但却是以军事技术革命为先导的。
教育领域同样如此:首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一切将导致基础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变革;
其次,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和教学的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得到更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扩展了教育和教学领域,而且使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模式等面临严重挑战。可以说,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能动作用已经或正在充分体现出来,它不仅对传统理论与实践形成冲击与挑战,同时也为各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突破口,许多领域抓住了这个机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奇怪的是,教育领域对此的反映却较为迟缓,正像有的学者所说的,当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受到了"冷遇"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观念未能及时转变或者说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要改革、要发展、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首先必须尽快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这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要解放一些、超前一些,切不要因循守旧、漠然处之。因为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教育信息化是迟早的事情,与其说让浪潮推着走,不如自己先走几步,站在浪潮之上。
从深层次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还有一个方法论问题。过去,人们往往从表面、从技术层面去考虑二者的关系,因此较多看到的是两者之间直接的和形式上的联系。
在这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是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另一种是把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认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让教师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了。这两种认识不能说错误,但却是很肤浅的,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就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很难实现真正的教育变革。例如,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许多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没有转变教育观念,许多教师往往单纯从提高形象性和感官效果上去运用多媒体。其结果,用形象思维简单代替了抽象思维,用形象生动的"满堂灌"取代了原来抽象单调的"满堂灌",教师讲得更"精彩"了,但学生学的却更加被动,只不过这种被动由原来被迫的变成了自觉自愿的。
显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不是能够自然体现出来的,它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中介,这个"中介"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当今的教育革命不是一场纯粹的技术革命,而是以教育技术革命为先导,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更新,最终实现教育的整体变革。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文化变革
一定的思想和观念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一些大众化的、成熟的、惯常的教育行为模式又最终演化为特定的教育文化,制约着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决定着各教育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方式。其结果,或者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或者成为教育改革的"桎梏".
现在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文化通常由两个维度构成:一是社会价值观,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前者着重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发展,认为教育的实质是促进"发展".后者主要强调社会的需要,认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塑造";另一个是认识论,分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前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和有结构的,人们只能认识客观世界,教育者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递客观世界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后者则认为,客观世界固然存在,但最终要通过人的头脑反映出来,客观世界的知识和结构不可能通过外部灌输的方式进入学习者头脑,而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和积极的"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育者不应当成为知识的灌输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这样,由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认识论两个维度相互交叉组合,便构成了四种不同的教育文化形态,即:个人主义-客观主义,个人主义-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建构主义②。
上述几种教育文化形态,很难说谁优谁劣,但它们的特点是十分明显的。一般来说,带个人主义倾向的教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但容易走向极端;带集体主义倾向的教育文化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有可能过于僵化。同样道理,客观主义的教育观-注重知识的传授,容易导致学习的被动,但教学效率比较高;建构主义的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但一般来说耗时较多。因此,现代教育强调多文化意识,要求学会文化包容。
对于我国来讲,传统的教育文化形态属于"集体主义-客观主义",它是一定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文化形态已受到时代发展的严重挑战,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掣肘",需要进行彻底变革。当前,教育理论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将以往单纯强调适应社会需要,转变为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在教育认识论上,要从客观主义逐步转向建构主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实现上述转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
现代教育技术同其它任何技术一样,其本身是中性的,但一旦应用在教育中,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文化的影响。最终的情况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被教育的本体文化所同化,融入本体文化之中,或者排斥于本体文化之外;另一种情况是,一种新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技术,通过与传统文化的反复碰撞,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形态的改变。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定的"契机".现在,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契机".这首先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同传统教育技术的一个最大差别即体现为对学习者的积极支持,它所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实时性以及人性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有利于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学习者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其自我发展。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过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极具真实化的教育情景,适合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发现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能有效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将通过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文化变革,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展,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索式"、"创造式"学习,从而培养出一代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最适合于推动教育文化变革的技术力量。""教育文化的整合对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后发制人的赶超策略"③。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形式变革
除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文化之外,现代教育技术能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导致教育和教学形式的变革。
教育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形式发挥作用的,因而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必将对教育和教学形式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认真回顾一下就不难看到,教育形式的每一次重大变化,几乎都是以教育技术的进步为先导,有的甚至是教育技术的进步所直接引发。例如: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产生了教科书,使教学从口耳相传的个别化形式,开始走上正规化、系统化、集体化道路,最终产生了学校教育和班级教学;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技术的应用,使教育由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向更大范围扩展,出现了"众体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不仅极大非富了教学的手段,而且促成了"个别化教学"和CAI的产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更加方便,并产生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现代教学形式;90年代后,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教学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和更加丰富灵活的形式,教学不再局限于班级教学和小组学习,而是出现了"虚拟教育"、远程教学、交互式学习等一系列教育新概念。
现在看来,现代教育技术所导致的教育形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自17世纪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各种类型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大工业生产的特征,具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等种种优点。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其弊端也愈显突出,如不利于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职责。而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因为,网络和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交互功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选择。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将来,随着各种交互式课件的研制和运用,随着各种类型的多媒体图书的出现,尤其随着网络便利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将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一两本教科书,而是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因材施教"也可以更好地得到体现,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是从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长久以来,学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一种拥有教室、教师和学生的封闭式环境。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耗费资金和人力,受交通的制约和地域的影响,教学规模不可能很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带来一定困难,因而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种封闭式教育已经或正在改变,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形式。这样,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不再局限在狭小的教室和学校空间内,也不再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平等地接受教育。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远程教育的开发和实验,许多成果已进入实用阶段。将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的大学等等新概念,将会逐步成为现实,最终导致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但是,当前在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一些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学仍在沿用着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远程教学模式,实行的仍然是"垄断式"(或称"金字塔"型)的信息传输,不过是将课堂"搬"上网络而已。这种远程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学,因为网络的本质是开放的、自由的和无中心的,以网络为载体的远程教学切不可搞成集中、单向和"标准化生产"模式,而应当成为发散式多元多向型④,应当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资源分享"⑤。当然,作为从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过渡,不同教学模式共存是必然的和必需的,只是我们不能偏离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2][3]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2期
[4]嵇立群:《信息新技术与当代教育变革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5期
[5]李学农:《走进网络时代与教育"新概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4期
贵州教学教研 投稿QQ群:612573886
验证请注明:单位 + 学科 +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