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党建网微平台特开设“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笔谈”专栏,推出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撰写的理论解读及心得体会文章,敬请关注!

决胜脱贫攻坚的“群众密码”

仇小敏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庄严承诺的现实表征。这不仅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本原则的实现形态。它照见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拳拳之心,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之所以能实现这一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充分挖掘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群众密码”。

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能。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相应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把实现贫困群众的小康梦放在党员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刻把是否维护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是非得失的试金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的具体展现,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要求。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党员干部必须心系群众,当好人民的贴心人,牢记人民的心声和诉求,急其所急、忧其所忧、想其所想,充分激发群众脱贫新期待;从小处着手,以细处着眼,把脱贫扶贫实事完成好,把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把“两不愁、三保障”“抓六保、促六稳”放在优先解决和置顶发展地位落实好;科学处理好群众脱贫与领导干部开展实际工作内在的辩证关系,真正做到保护群众正当权益与维护群众合理关切,体察群众真情实感,切实提增群众脱贫的内生动能。

汲取群众脱贫的实践经验。从群众实践中找原因、找方法,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计,广泛汲取脱贫科学药方,是全面脱贫的最有效路径。“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问计于民方知虚实,群众脱贫实践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历史告诉我们,脱贫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再多也多不过人民的实践经验,群众的实践经验最至简、最丰富、最实用。只要我们牢牢依靠群众并从群众中汲取实践经验,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深入群众鲜活的生活实际、生产实践,充分发挥党汲取群众实践经验的优良传统,听取基层脱贫群众的合理建议,总结脱贫干部积累的感性经验,推广脱贫群众中的实用良方,依靠众智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措施,科学制定治理体系。要把群众积累的感性实践认识,提升到治国理政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

汇聚群众脱贫的磅礴伟力。实践证明,真正实现全面脱贫,需要广大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高度配合、大力支持,需要借助于贫困群众汇聚脱贫的庞大力量。中国全面脱贫的辉煌成就证明,脱贫的伟力蕴藏于普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实践合力之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蕴藏着无穷的脱贫力量。群众的脱贫力量一旦被激发并汇聚起来,就会熔铸成最伟大的精神长城,凝结成最强大的行动合力,汇聚成改天换地的巨大伟力。正因为汇聚了贫困群众的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全民战贫、竭力脱贫的宏大格局,凝聚了脱贫的磅礴伟力,从而使蕴藏在群众中的一切积极力量竞相迸发,脱贫攻坚才取得了全面胜利。

当前,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历史性解决,然而,部分群众的小康生活还不够稳固,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返贫。我们决不能有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必须拿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坚守,铆足“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能致富。要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挖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群众密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研究”〔17BKS0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