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老百姓,舍不得您!河北的父老乡亲,舍不得您!”连日来,内丘县岗底村村民活动中心、临城县绿岭广场、平山县葫芦峪百仙坨广场……河北多地百姓自发悼念一位染绿大山35载、年仅58岁的“太行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

今年2月份,记者曾采访过李保国教授。采访时的点点滴滴仍然回映在脑海:仿佛看到他给农民兄弟们传授果树养护技术,仿佛看到他深夜在灯下为学生批改论文,仿佛看到他拿着满满当当的日程表毫不犹豫地指向下一个目的地……

“老师做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科技,而是‘产业科技’,他的梦想是要建立起整个太行山区的产业科技带!”

——李保国的学生刘丽英

4月10日,正在邢台市临城县凤凰岭绿岭庄园里检查核桃树长势的刘丽英听到恩师李保国于凌晨4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的噩耗,怔住了、傻了……

“李老师,不仅是我的恩师,更是让我当年扎根绿岭的领路人,因为我坚信,跟着李老师,一定能干事并能干成大事!可是,我们还有太多太多的大事没做啊……”曾是李保国的学生,现已扎根临城县凤凰岭多年,身为绿岭公司技术总监的刘丽英哭着说。

刘丽英是李保国99届的学生,当年一入学,就听说恩师的传奇经历:从1981年毕业留校就开始扎根前南峪村,把该村从“嫁女不嫁前南峪”的穷山村,发展成为太行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从1996年开始又扎根内丘岗底研发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使得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的富岗苹果获1999年昆明世博会银奖。

“在技术研发与落实上,老师要求特别严格,容不得一点儿马虎;每项新技术,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当地的村民,他宁可不吃不喝不休息不睡觉,也要亲自传授,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为止。”忆起恩师从前对她的教导,刘丽英又哽咽了,“因为在技术上,李老师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但也正是因为李老师的严谨,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没有李保国,就没有今天的绿岭。李保国教授把荒山栽植核桃的技术延伸成了核桃产业,在核桃发展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他把绿岭变成了太行山区、甚至全国出名的核桃企业,辐射带动了整个太行核桃产业的发展,为山区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绿岭公司董事长高胜福说。

说起李保国对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葫芦峪公司的董事长刘海涛也是泣不成声。“2007年我启动了开发葫芦峪荒山这个项目,可由于技术经验不到位,到2010年的时候项目都进行不下去了,那时听说了李教授从前南峪、岗底移师临城凤凰岭,把草都不长的荒岗变成了‘花果山’和‘摇钱树’的传奇后,就请他移师葫芦峪,在他‘科技耕山、高效种田’的理念带领下,我们走出了一条‘荒山上的现代农业之路’,成就了今天的‘荒山开发的葫芦峪模式’。可我们还有更多、更美的设想等着李老师帮着规划,指导,但没想到他却这么匆忙地走了……”

“李教授不仅自己是我们的‘科技财神’,他还用心血为我们村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财神’!”

——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

“冬季剪枝,一定要做到‘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4月10日,在内丘县岗底村的苹果园内,村民王群书怔怔地站在一棵苹果树下,喃喃自语,“去年冬天,就在这棵树下,李老师还反复地叮嘱我们剪枝的要领,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李教授不仅把课堂摆在了我们老百姓的山间地头,为我们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我们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而且他还手把手为我们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财神’,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岗底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哽咽着告诉记者,因为有了李教授手把手的“传帮带”,目前,岗地已有191名果农获得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级果树工证书,100名果农获得中专学历,62名果农就读大专,将来这些人毕业之后,还要读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岗底由人口红利将变成向人才要红利,而这些转变都得益于李保国教授的指点。

无论是在内丘、岗底,还是在绿岭、葫芦峪,不管在哪儿,李保国都一直告诉身边的人:“作为一个林业专家,一定要了解农民,给他们实用、适用的知识。所以我努力做到全省的技术人员我直接培训,指导他们掌握适宜的规范化技术,这辈子我干得最过瘾的两件事,一是我把自己变成农民,二是我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多年来,为了让更多农民脱贫,李保国坚持把为农民服务、为农业企业服务作为公益事业,不求索取,只为事业。多年以来,李保国先后在太行山、燕山贫困地区举办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达9万余人(次),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太行山的科技财神”。

“只有把生态产业做好,以实际行动缅怀李老师,这样才能对得起李老师!”杨双牛说,“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就是这短短的12个字,概括了李保国的一生,责任,朴实,信任……

“让山山岭岭都富起来,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李保国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30多年扎根太行山,研究推广农业科技事业,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去世,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失……”河北省省委书记赵克志就李保国同志逝世专门作出批示。

30多年来,李保国的足迹踏遍了河北省的山区,书写了一部秃岭披绿、荒山生金的传奇,他创建的“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使邢台市山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变。在河北太行山、燕山山区的农民眼里,“李保国老师”是“点石成金”的“科技财神”——他的理论和技术让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曾卖过百元一个的“天价”,经他开发形成的栽培技术体系使得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直接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核桃产业带的兴起……在这三种成功模式的推广带动下,目前,邢台市又开发经济沟1040条,其中高标准建成的有531条,总面积达到111.2万亩,农民在达标经济沟的每亩收益达到2000元,多者突破万元,太行山区群众逐步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跨越。

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奖章、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面对荣誉称号,李保国从未动心,他总说:“太行山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984万亩,而全面建成小康,短板难点在山区;扶贫攻坚,科学技术是杠杆。将来一定要以葫芦峪为样本,建立一套完整的示范体系,模块化复制到全省各地。”如今,李保国的推广之路已经开始,今年他参与了内丘、唐县等5个山区县的规划设计,打算各打造一个1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将来,他还要成立河北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把太行山区产业带统一整合,串成一条线,给太行山系上既有显著生态效益、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金腰带”……

“他在时,总念叨这30多年来他心里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太行山当年秃山荒岗的惨状,他说让山山岭岭都富起来,他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妻子痛哭失声。

绿山富民的征程依旧向前延伸,但李保国追梦的脚步却停住了,年仅58岁的他走了,未能看到山山岭岭都富起来,未能走完他心中那梦想的征程,他就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那么不舍!然而,他却用短暂的生命活出了宽度,活出了厚度,用心和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生的崇高追求,他在太行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成为了一棵在太行山脊岿然屹立的“常青树”。

本报记者郝凌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