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

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

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官网地址

◆ ◆ ◆◆

注: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继续收到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给“探索与争鸣杂志”公众号设置“星标”(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让系统知道这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消息啦。自2018年6月1日起,本刊只接受《探索与争鸣》网站投稿。请收藏唯一真实官网地址。原编务邮箱tsyzm@sssa.org.cn停止使用,原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为编务邮箱和应急邮箱。

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

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怀与情境自觉”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_经验之谈怎么回复

2020年12月12日下午,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怀与情境自觉”学术论坛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孙国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马华灵博士和《探索与争鸣》孙冠豪编辑联合召集,来自中山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8位青年学者做了学术发言,来自全国高校的六十余位的青年学者和在读博士生、研究生旁听了会议并参与了会议讨论。

此次论坛分上、下两个半场举行,孙国东和马华灵分别主持了两个半场的发言和讨论。

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

在开场中,孙国东教授发表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和讨论,推动相关议题的深化研究。

在论坛上半场,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乔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马华灵博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林曦教授和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曾一璇博士分别作了发言。

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

陈乔见做了题为《公共儒学论纲》的发言。他认为,公共儒学区别于历史上的儒学形态以及当下各种儒学主张的关键在于“公共”的双重含义:首先是就对象而言,公共儒学关注的是公共的问题或主题,例如罗尔斯所谓“社会的基本结构”(政治与社会的基本制度安排)、基本权利的保障、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等。由此,它与纯粹的为己成圣之学、作为个体修养或生活艺术的儒学相对照。其次是就方法而言,公共儒学强调公共理性、公共证成、公共辩护。由此,它与历史上诉诸宇宙论或思辨的形而上学来为儒家理念和规范奠基或阐明的进路相对照,也与经学独断论或儒教国教论相区隔。在给定的善观念多元论的事实面前,公共儒学一方面不应发展为整全性的学说或宗教,另一方面也主张在塑造公民美德方面占主导地位,其基本制度依据就是儒学的基本读物(如四书等)进大中小学,但也承认宗教对部分公民的德行具有塑造功能。

马华灵做了题为《政治哲学的公共情怀》的发言。他认为,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界的政治思想研究大致经历了一种代际转型。50后、60后和70后学者通常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是出于社会政治问题的激发而从事政治思想研究,然后希望在研究中回答这些问题,因此他们是为问题而学术。而80后和90后学者相对缺乏问题意识,他们从事政治思想研究往往不是直面这个时代的根本问题,而越来越倾向于为学术而学术。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思想史研究领域,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没有思想的思想史。这种思想史研究往往以人物为中心,而不是以问题为导向,因此缺乏思想性、公共性与现实性。政治哲学研究领域则出现了没有政治的政治哲学。这种研究主要以逻辑推理为主,但是并不直接回答这个世界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回归一种具有公共情怀的政治思想研究,从时代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入手,从中提炼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命题,然后再围绕着这些命题展开学术研究。

林曦做了题为《政治哲学的性别转向》的发言。他认为,在过去四十年间,女性主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而重要的视角,去审视此前被古典政治哲学遮蔽或者忽略的面相,我们可以称之为“性别转型”,即女性主义呼吁我们更多地关注与性别有关的议题。比如,从知识论的角度,针对谁可以进入知识论场域、作为知识论主体进行言说的身份,琼·里维埃就曾提醒我们,女性可能会披上“女人味”的外衣,去迎合一个主要由男性组成的听众群体,通过去迎合异性恋正统秩序的口味和期待,从而获得进入公共领域的主体身份。因此,对于政治哲学而言,这一性别转型,是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传统中那些未获得充分表达的群体的声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挖掘一个更加多元的话语领域,让各方皆能以被倾听、被尊重、被认真对待的知识论主体身份,进入话语领域阐发各自的政治主张。

曾一璇的发言题目是《中国贫困治理是否超越了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看》,主要是回应谢岳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的学术论文《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曾老师针对谢岳教授的论文,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释框架和思路。她以英国为例,表明英国福利国家的政治哲学基础是自由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融合,其中蕴含了许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她还认为,当下关于中国贫困治理的论述,并没有真实反映中国在贫困治理和民生福利领域所积累的、极为丰富和广阔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这些经验和理论涉及关于人性、社会、贫困、财富、福祉、发展、公平等一系列核心概念的理解,而只有以这些丰富的概念为政治哲学基础,才能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国自身情境的福利理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公共儒学与罗尔斯式自由主义的区别、分析进路的利弊、性别转向的含义、如何把握中西贫困治理模式的区别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论坛下半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孙国东教授、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马庆副研究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泉博士分别发言。

吴冠军的发言题目是《古典政治哲学与激进政治哲学》。他认为,今天汉语学界的政治哲学研究,被分隔成几块彼此欠缺有效沟通的小群体:古典政治哲学、解放政治哲学(或者称作激进政治哲学),以及以后期罗尔斯为核心聚焦的政治哲学研究。当我们在追问政治哲学的“情境自觉”,其实不同政治哲学群体给出的答案会是完全不同。对于古典政治哲学而言,“情境自觉"本身就不应该是政治哲学研究追求的目标。政治哲学探索超历史情境的永恒的问题,“情境”恰恰是“现代哲学”丧失政治哲学面向后的症状。Leo Strauss曾说,现代人“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这就是知识探索的情境化、碎片化的必然后果。古典政治哲学,实则是一种政治的本体论。而以后期罗尔斯为代表的“现代政治哲学”,则恰恰拒绝整全性的“政治哲学”:“重叠共识”,就是一种建立在“情境自觉”意识上的政治哲学。比后期罗尔斯推得更远的,是罗蒂、拉克劳等人,他们聚焦偶然性、激进的多元性。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政治哲学比罗尔斯版本更为激进。而当代以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朗西埃等人所代表的政治哲学,则以彻底激进的姿态复兴了政治本体论。在批判(而非正当性授予或证成)的意义上,激进政治哲学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与“情境自觉”。

孙国东的发言题目是《迈向一种具有中国性的政治哲学》。他认为,当下中国流行的政治哲学研究,要么是缺乏现实关怀的研究,要么是缺乏情境自觉的研究。前一种倾向,在学究化的分析路向的政治哲学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试图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替代乃至消解社会政治的运行逻辑(实质即生活的逻辑)。后一种倾向,集中体现为那种以追求思想性的面目出现、但实质可称为意识形态性的“观念争夺”式的研究。这类研究其实是以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以争夺观念市场的研究。为了超越这两种流行的政治哲学研究取向,他主张推进一种具有中国性的政治哲学研究。为了阐明这一学术主张,他主要阐述了如下六个观点:⑴政治哲学要具有对现实的介入性,应当更具有政治性,而不是哲学性;⑵具有政治性的政治哲学应当是深切观照特定政治社会的政治哲学;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具有明显的“阐释学转向”,即情境主义转向;⑷政治哲学的中国性应是现代性基础上的中国性;⑸要以“现代性价值的中国化”推进现代性价值在中国的落地;⑹要以“中国性价值的现代化”推进中国性价值的现代阐释。

马庆的发言题目是《政治现实主义之辨》。他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政治哲学界的主流是以道德哲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基础,虽然其代表人物罗尔斯在后期提出了“从道德哲学到政治哲学的转向”,但其基本理论取向仍然是强调共识、自由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学界出现了与之相对的政治现实主义思潮,主张政治环境的永恒特征是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制,强调政治不是、也不可能是理想的理性理论的完美应用,而是充满历史现实性的政治分歧与政治斗争。政治现实主义尤其反对政治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道德优先性倾向,即政治哲学不过是道德哲学在政治领域内的应用。政治现实主义的诉求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不过留下来更多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如政治现实(事实)与政治规范性,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如何互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如何体现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理论中,又该如何作用在政治现实上等等。

李泉的发言题目是《危机下的政治责任:牟宗三先生政治伦理学初探》。他认为,年初以来突发的新冠肺炎在全球各地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更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各地社会生态的危机。这突显出政治伦理学研究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那就是当人类社群受制于社会生态的危机而逐渐背离共同生活的愿景,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在此背景下,重新审视二十世纪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面对多次政治与社会危机时所提出的政治论述,反思其中关于责任伦理与行动的议题。我们发现,在数十年思考儒家伦理和社会民主传统的过程中,牟宗三先生不仅学习到民主政治的目的和手段,而且丰富了民主传统的伦理维度。通过将社会民主政治转化为儒家道德实践,并将道德愿景投射到政治事业上,牟先生将这两种古今传统有机融合在了一起。这项努力不但使二十世纪的儒家伦理学重现光辉,更可以帮助我们照亮当下的现实。

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主要围绕古典政治哲学的前景、自由主义政治模式与中国政治传统的龃龉、道德世界与政治社会的区别等进行热烈的讨论。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探索与争鸣》孙冠豪编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学术总结。本次论坛体现了与会学者关于政治哲学具有现实关怀与情境自觉的主张,有助于继续沿着此次论坛开放出的诸多问题进行学术探索。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_经验之谈怎么回复

本次论坛系《探索与争鸣》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的第五场专题论坛。“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是《探索与争鸣》“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的重要环节,依托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由青年学者策划组织,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以云端会议形式举行。第一届论坛共包含不同学科专业的十场分论坛,举办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_经验之谈怎么回复

有学术的思想 有思想的学术

聚焦中国问题

秉持人文立场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欢迎一起“探索与争鸣”

优质回答的经验和感言_经验之谈怎么回复_优质回答经验感言怎么写

|||||||热点人物学者观念专栏会议|||||青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