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开朋友圈看到满屏都是学生分享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愿你一路拥有小红花”、“天妒英才,我好悲伤”等言论刷满朋友圈,刚开始还有点惊奇与意外,这是怎么了?当看到“关于知名歌手赵英俊去世的讣告”时,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学生们在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歌手赵英俊去世的惋惜与哀悼!赵英俊的《我就要和你在一起》、《大王叫我来巡山》、《清风徐来》、《唐人街》、《女儿国》、《天灵灵》等音乐作品被作为经典传唱,他也备受大学生的热爱与喜欢。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反映人民心声、观照人民生活、做到为人民服务的缘故吧!面对学生日常这种“刷屏”现象,引发了我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网络舆情管理”的深入思考。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活跃在网络的“生力军”,他们对参与社会生活的热忱渴望和主体意识的表现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掌握网络空间的“发声筒”,通过网络发表他们对社会、学习、生活等问题的个人见解、表达自身利益的诉求。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存在知识结构有限,社会阅历、经验不足,看待问题相对片面等问题,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往往缺乏适当的排解渠道,而网络空间的无序性、虚拟性和自由性,使他们拥有了发声途径,他们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沟通和交流感情,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发表见解、交流思想;通过微博、校园贴吧、表白墙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学校、院系的不满和建议;借助网络获取外界信息,掌握最新社会热点事件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动态。而一旦出现他们所关注的网络事件,便会迅速形成大规模网络舆情,一旦网上刊登内容为大学生群体所喜闻乐见,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就会迅速“关注”“分享”并发表观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呈现出几何倍数的“爆炸性”增长,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扩散就如蝴蝶效应般,在一夜之间发酵扩大,小规模、小范围的网络舆情事件若不及时干预与引导,会在极短时间内发酵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引发不良影响,产生严重后果。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 中关于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指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这为辅导员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与工作指南。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管理呢?

心得和经验_经验心得总结_泡良心得体会经验

一、做校园网络积极的建设者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关于学生管理工作、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等主题教育网站的规划和建设,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主题网站,通过主流网络平台加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主题讨论、网上讲坛等形式,及时发布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信息和正面权威信息。同时,辅导员也要不断深入加强对“两微一端”的应用,充分运用QQ、微信、博客、抖音、B站等社交网站,作为工作中必备的网络工具,合理规划并搭建各类各级班团组织的相关网络平台,为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基础。

二、做网络舆情有效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与互动性,学生可以在网上发出自己“真心话”,因而网络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收集学生信息、做好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阵地。辅导员与学生“亦师亦友”,在网上辅导员要转换角色,以一个“普通网民”的身份,密切关心、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看到学生取得证书和奖励时,送他一朵小红花,点一个赞,给学生以鼓励与表扬;看到学生出现一些烦躁、焦虑时,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原因,做好心理疏导;面对学生“蓝瘦香菇”、“我太难了”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通过这一点一滴的暖心行动,围绕学生,融入学生,关照学生,聆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参与学生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对网络上的学生思想和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总结,始终把握网络话语主动权,坚持正面引导,及时疏导网络中反面、偏激的言论,避免网络舆情的扩大、偏离甚至歪曲。在网络中,辅导员作为网络舆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辅导员既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又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技巧。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重大形势政策的深入解读,注重培养辅导员的网络技能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加强对互联网典型案例的探讨分析,形成应对网络舆情的经验与方法。另一方面,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作为基本要求,提升自己学生管理工作的“硬核”。同时,积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应用与控制网络技能,从而增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做网络上热心的服务沟通者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服务内容,在线下协调解决学生在网上提出的相关困难和问题。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中应采用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服务工作。在集体服务上,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在政治思想方面,结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及时把有关权威评论及时告知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各类有用的竞赛、活动及讲座信息,介绍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先进榜样典型;在生活上,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实习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及安全防范等信息。在个人服务上,通过“两微一端”对个别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进行沟通和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谈话、访谈、“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解决思想困惑、走出心理误区、实现思想引领,最终达到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状态。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及时把学生网络舆情的相关情况和问题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并针对需要事后解决的问题情况反馈到网上,充分发挥联系网络与现实的纽带作用。

总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做好学生网络舆情管理责任重大。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监管与引导,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推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