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致富农民李文龙_农民致富经

现代快报讯(记者曹德伟文/摄)“从付诸一生的上下求索中,我深切感受到,农业大有可为的空间。”赵亚夫,躬耕田野半个多世纪,虽年过八旬仍孜孜不倦,至今为农民致富增收四处奔波。2021年2月25日,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这一年来,他时刻把总书记谆谆嘱托的“把成绩写在大地上”牢记心中,持续放大示范效应,在镇江全市18个村庄推广“戴庄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乡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李文龙_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

一年车辆里程超53000公里

“别看春节后开工才十来天,但是赵老已经往句容跑了5趟了。”2月18日,包括现代快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一行在句容与赵老面对面交流时,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党委副书记王忠立透露。人勤春来早,这段时间,赵老需要带领团队忙碌的事情很多,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进一步发展生物多样性、调研了解农产品的种植效果、尝试新的科学试验等等。“去年一整年,赵老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用繁忙来形容毫不为过,去各地授课、推广戴庄经验、党史学习教育,一年下来他的车子跑了53000多公里,一刻不得歇,我们看了既心疼又钦佩”。

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致富农民李文龙_农民致富经

2001年,60岁的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一辈子从事农技工作的他退而不休,扎根戴庄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是他的名言。

2003年以前,戴庄村民杜富海不曾想过会有年收入数十万的一天。当时他为了谋生,还需要外出跑运输。“赵主任当时上门劝说我们种有机水蜜桃,说只要按照他的方法种,一斤卖5元钱也有人要,当时我们都不敢相信。”身为农技专家,赵亚夫对自己的这番话颇有底气,但彼时戴庄村的水蜜桃才卖1元钱3斤,巨大的价格差异让杜富海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赵老看推广不下去就自己带头,承包了100亩试验田,从种树到修枝、采摘、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把我们村民叫过去看,没想到还真的卖出去了。”第二年,杜富海果断接手,承包了70亩有机水蜜桃。如今,到了丰收季,每亩收益达8000元,他家换了两辆车,也在城里买了房,生活得比水蜜桃还甜。

一组数据显示,戴庄村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00多元,整整提高了12倍多。

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李文龙

“最幸福的时刻”立下短期“小目标”

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后,赵亚夫情真意切地写下一篇千字长文,自述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在从北京返回的高铁上,窗外飞速闪过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当时我就想,要怎样完成总书记交代的任务,把更多的成绩、更好的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赵亚夫总结道,“我的设想就是,继续把‘戴庄经验’进一步充实完善,进一步放大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再用三年时间,基本完善自主创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体系,基本完成生态农田建设改造工程。”

致富农民李文龙_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

过去一年,赵亚夫多次改进有机越光水稻再生稻,在戴庄村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亩产较此前提高了300斤左右,一年产量可达1000斤。此外,与江苏科技大学研发的再生稻收割机也解决了收割难题。

“山上猴王归位,空中老鹰飞翔,水中大鲵戏水。”天王镇统战委员、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给记者说了4个数字:如今戴庄稻田里有130多种动物,比隔壁村高6倍;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00多元。

让农民收获“满屋财富”

春回大地,在戴庄蔬菜种植基地,连栋大棚里的青菜绿意盎然。王忠立是蔬菜基地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戴庄作为“盒马鲜生”在全省首个农产品特约基地村,去年蔬菜基地采用“订单式”栽种,种植品种根据超市反馈“反向引导”,解决了大部分销路的同时,每亩纯利润达5000元。而之所以选择戴庄,则是因为这里在赵亚夫的带动发展下,形成了一个生态有机的闭环农业,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超市对上游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致富农民李文龙_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

△蔬菜基地负责人王忠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小康,农民是难点;美丽中国,农业是重点。“戴庄经验”,归根到底是带动农民共同富裕,赵亚夫说自己亲历过曾经席卷农村的饥馑和贫穷,也见证着农业发展的铿锵足迹。“务农的不比非务农户差,乡下种田人不比一般城里人差,农村务农也能安居乐业”。

农民致富经_致富农民事迹登报纸_致富农民李文龙

扎根土地30多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而且总是“拨亮几盏灯,照亮一大片”。多年来,赵亚夫和他的同事们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了农民,在茅山老区累计推广种植了250万亩的应时果品,直接给农民带来了200多亿元的收益。

更令赵老兴奋的是,如今在镇江大地上,除戴庄村之外又增加了18个“戴庄经验”示范村,他希望以点带面、因地制宜、久久为功,能用5-10年时间在镇江全市发展出至少100个,真正实现产业强、农民富,让这100个村成为镇江农业农村现代主体的全面振兴良好局面。“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山区创造满山的树木,满坡的果林,满岗的鲜花,满地的优质稻米,让农民收获满屋的财富。”

(本文部分图片由句容市委宣传部供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