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又好又快地实现2015年北京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按照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统一部署,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与民进北京市委联合成立课题组,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调研。

课题组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先后认真听取了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委、东城区教委有关情况的介绍,5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多次实地走访基层中小学校,与一线校长教师、教育专家学者及部分委员深入探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性质、内涵、范畴、基本规律、区域性与阶段性特征,着重查找存在问题并分析深层原因;专程赴上海市学习调研、考察中小学,了解上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思路、举措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命题与市教委主要领导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寻找差距:

解剖麻雀直面问题

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首都功能定位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的增量压力,教育公共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不足,社会、家庭、个人对教育公平的诉求、对教育均衡的理解以及在教育需求多样化的选择之间存在的差异,都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老问题与新挑战进一步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深化教育改革的难点。

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仍显突出

城乡二元结构遗留的原有差距,城市新区、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区加速建设及其人口结构变化引发新的教育供求不平衡,二者之间的交集应引起高度重视。据相关统计,目前本市公办小学1093所、民办小学61所;公办小学在校学生共78.93万人,其中京籍学生41.97万人、非京籍学生36.96万人。本市小学阶段非京籍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学校班额体量较大、民办优质资源总量偏少。据统计预测,小学入学规模近几年将持续突破15万人,大班化教学还将反弹,公办学校进一步挖潜的空间有限。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2010-2013年累计投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市级专项资金18.01亿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由2012年的74.7%提高到2013年的75.8%,巨额投入仅换取1个百分点的增长,引人反思。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际质量、随迁子女融入教育的实际效果等也有待检测研究。

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团体助力义务教育的新举措,丰富充实了义务教育的紧缺资源,如北京20余所高校以及国家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京剧院、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驻京部队等社会专业力量,与140所小学签约促进体育美育;11个市、区教科研培训部门与20余所普通初中校结盟,数百名教授、特级教师、教研员将走上普通初中校讲台,为学生送去名师课堂,对一线教师传帮带,迈出教师交流流动的新一步;但如何取得进校园、进课堂的良好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需要实践探索与评估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校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48726人,其中女教师占79.5%、大专以下学历的占16.7%。小学阶段教师职称偏低、男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各学科教师比例安排不合理,如小学体育教师缺额近1000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作压力大、缺少有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机会、工资待遇偏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与职业倦怠。

伴随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共有167所初中重新选派了校长,调整、交流、提拔优秀年轻干部近千人,实现了对300名校长、9000人次教师的专项培训。虽然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到81.7%,管理干部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87.3%,正职校长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5.5%,但与首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硬件达标建设相匹配,人力资源建设的力度亟待加强。

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系统内部的动力与活力、学校办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亟待激发

部分校长教师对义务教育学段设置的6︰3制、5︰4制与九年一贯制,及其与高中招生考试的衔接,认识不尽一致,了解与重视的程度也参差不齐。

义务教育的办学体制与学校管理模式是全新的课题,如公办校、民办校、与国际学校如何融通互补,学区制、集团化、联盟制、理事会或管委会如何管理,资源输出校与资源输入校如何面对新局面、破解新课题、担负新任务等等。显然,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无法回避的重中之重。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与专业生态,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建好每一所百姓身边的、孩子向往的优质学校,离不开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高度共识与通力合作。针对长期以来以学业成绩为导向以及受层层选拔的应试教育影响,在“义务教育”的规定范畴、“均衡”的性质内涵、“优质”的科学界定完整理解以及“标准”背后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与价值观的解读与共识等方面,都需要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和引导;从布局调整到质量提升,从整合重组到融合新质,需要舆论引导、凝聚共识、专业支撑。

课题组了解到,北京市各级政府针对首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的周期性变化的实际,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多数措施是在教育系统内部探索、寻求办法,而在政府各部门间并未真正形成共识与合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尚未能在全社会得到应有的重视,确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贡献智慧:

15条建议描绘蓝图

课题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认为:义务教育是政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是教育系统必须肩负的使命与职责,还是全体公民和整个社会共同担当的义务与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优质教育应当是适合孩子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优质学校应当是孩子喜欢、向往、乐学乐群的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各地各阶段学校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共生共赢的和谐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应明确教育功能,履行本级责任,提倡特色办学,为每一名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作为首都,应当承担起引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任。

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1.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认清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进一步认识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为民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明确深化义务教育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未来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服务及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3.坚持政府尽责与学校主动发展相协调、硬件均衡配置与学校内涵发展并重,明确方向与路径,实现义务教育经费拨款标准统一、办学条件标准统一、教师配备标准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

4.加大政府协调功能,针对人口无序增长给义务教育发展带来的冲击,研究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有效监督,确保义务教育科学规范有序持续发展。

市区(县)统筹协调,努力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5.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运用政策杠杆保证义务教育经费均衡投入,均衡配置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消除区域间和校际间在办学基本设施建设上的差异,限制“超级学校”出现。

6.加强统筹,借助疏解城市功能以缓解义务教育办学压力;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建设,在优化美化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优先考虑义务教育生态建设与中小学布局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拆违腾空的建设用地,或以合并学校置换土地的方式,下决心改造中心城区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学校,重点解决学校运动场地不达标问题。

7.将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食堂及学生饮水设施建设列入政府办实事工程,可以市级试点建立标准、区县参照标准按期完成的方式统一推进。

8.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及人口增长趋势,核定义务教育学校师生配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优化小学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结构,采用相应政策吸引京籍非师范类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同城同岗同级同责同酬。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新模式

9.试行校长职级制和年薪制,实现全市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同级同酬,促进校长合理流动。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资格考试、考核认证制度与进出机制,建立新聘任教师见习期制度,提高教师职称职级层次与待遇,对不适合从事教育事业人员执行退出机制。

10.完善校长教师培训制度,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1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义务教育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创造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优质资源,增强学校的发展内生力,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

12.更加重视发展民办教育,实现公办学校保障机会公平、民办学校满足择校需求。

13.改革评价机制,以学生学业水平、学生学习动力、学生学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品德行为、学生身心健康、家庭背景与学生学业关系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的跨年度进步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指标”评价学校,完善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评定学校好差和等级,激发学校发展内驱力。

14.完善教育政策决策制度,成立首都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建立行政监督、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督政、督学、监测评价体系,加强教育督导检查落实问责制,发挥好教育督导检测结果的作用。

15.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针对社会上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相应措施存有异议、家长对于子女成人成才的途径和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心理和从众心理以及家长对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过于超前、过于功利等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重大教育政策出台时,要主动引导舆论公正地解读相关政策的内涵,满足公众对教育发展的知情权;政府要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畅通公众对学校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和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引导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承担义务教育责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改革发展环境,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