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是基石,应该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做强基础教育具有递进式意义构成逻辑,依次是“基础教育强”的本意蕴含、“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的功能蕴含与“如何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蕴含。做强我国基础教育,需要内向激发“教育之力”,定向夯实“教育之强”,有效提升教育的“世界之位”。面向未来,我国要循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本性、逻辑、轨道去做强基础教育,具体行动路径是:推进基础教育自我革命,凸显基础教育中国元素,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强国;意义蕴含;教育自我革命;建设路径

优质回答是什么意思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怎么获得优质回答

8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通航智造小镇,雷甸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驾驶舱内体验模拟飞行。通讯员 谢尚国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是基石,应该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

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这两重意义予以叠加不难看出,在“教育—人才—科技—强国”这一兴国线路中教育强国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它既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目标所指。在教育强国布局与进程中,基础教育具有地位特殊性、功能关键性、影响全局性等特点。做强基础教育具有递进式意义构成逻辑:立足于“基础教育强”的本意蕴含,延伸出“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的功能蕴含,定格于“如何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时代蕴含。

本意蕴含:基础教育强。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才是具有高能影响力、强大辐射力的基础教育呢?其回答必然是: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充分释放基础教育潜能、达成民众期待的基础教育。有学者指出,“教育功能就是激发人的生成”[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2],其本原功能是立德树人、育化人性、使人成人。与之相应,基础教育的本体功能理应是“助人成人、提升素质、孕育潜能、奠基人生”。基础教育作为人的教育旅程的最前端,其目的不是让人提前分化、专业发展,而是助人全面发展、潜能孕育。与之相应,“基础教育强”的具体蕴含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的“完人”品性;在教育状态上,追求公平、优质,并且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己、适性、最优化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发展、主体发展、绿色发展,不提前固化学生发展方向;在教育结果上,追求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发展,为日后接受分化的专业教育、学术教育奠定厚实根基。可见,“基础教育强”意味着国家实施的基础教育是最符合人的成长规律、阶段要求、特质属性的基础教育样态,是符合“基础教育”本意的本真教育样式。

功能蕴含: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其本质是该国基础教育优势、实力、影响在国家层面的综合体现,是“基础教育强”在服务国家发展维度上的功能延伸,是基础教育的国家化存在方式的现实体现,是基础教育特有“强国功能”的直观表达。有学者认为,基础教育强国是“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的有机统一”,[3]其中,区域布局、资源配置、人才匹配、服务内容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是基础教育强国的系统结构,而基础教育的效能效益、适应程度、发展态势则是基础教育强国的系统功能。在这一意义上,“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具有两方面蕴含:一是对本国国家发展的适应性,即国家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契合本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求;二是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竞争性教育优势,即该国基础教育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比较竞争优势”,[4]具体体现为“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5]所以,“基础教育实力较强国家”主要关注的是基础教育强势发展要为国家综合实力作出大贡献,尤其是对国家文化实力、软实力、凝聚力等方面带来的积极推动与社会影响,体现的是基础教育与国家发展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是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国家服务功能。

时代蕴含: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6]其主题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才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定义、中国定义。从这一角度看,做强基础教育,释放其助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潜能,也是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意义蕴含。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总体现代化、全面教育现代化,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聚合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未来十几年中,我国教育改革的奋斗目标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基础教育现代化就包括在“总体教育现代化”之中,并以其特有方式服务于中国人民基础教育福祉的实现。显然,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民中心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7]所以,为国家新生代发展提供最好的教育服务,充分满足中国人民对基础教育事业的高质量需求,是我们必须把握的重要内容。

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

相比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基础教育现代化具有三个鲜明特征:在教育强国事业中的奠基性地位、强国功能释放的潜隐性与事关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性,这是其他教育强国事业所难以替代的。由此观之,凸显基础教育的本真性、中国性、世界性,创建“育人本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

按照教育本意发展基础教育,内向激发“教育之力”。基础教育具有两大根本属性:一是教育性、育人性,助人成人、成长、成才是教育的本体蕴含,坚持育人为本原则,遵循教育成人规律,落实教书育人原则,是基础教育“强国之力”的内向激发;二是基础性、根本性,做强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谱系中扮演着奠基者的重要角色。如果说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它一定要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作为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其中,基础教育位于最前端、最底层、最基础的位置。它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基的根基”“基础的基础”。因此,做强基础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优先、夯实基础、全面培养”的素质教育精神,坚守“培元启智、铸根育魂”的教育宗旨,为学生一生成长、人生成功奠定厚实的发展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担负着为学生全人生发展、全方位发展奠基的特殊任务,是从根子上决定学生一生发展高度与水平的初始变量,坚持“全人”“完人”“成人”的育人方向是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首要内容。

打造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定向夯实“教育之强”。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把基础教育自身做大、做强、做特,更强调各项教育建设事业要积极响应服务对象——国家的具体要求,定向夯实“教育之强”,努力打造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国家发展用得上的基础教育形态。目前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是:教育人口规模巨大、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功利性教育文化尚存、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设滞后、教育现代化与传统教育文化间的冲突时隐时现等。应对这些“中国式基础教育难题”正是我国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从这一角度看,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将“规模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作为改革的重点,必须将中国特色基础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教育创新的主题,必须将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实践模式创造作为力促基础教育走强的关键,必须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转化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支点。为此,我们必须善于“把独特的、成功的中国经验挖掘出来、抽象出来、系统起来,在过程中发现、比较中发现,并对基层的首创精神和经验进行提炼,形成为全球知识体系作贡献的中国方案”。[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扎根传统、人民中心、立足国情”理念指引下,瞄准基础教育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中国教育问题”,自主构建“中国教育话语”,探索“中国教育方案”,创造“中国教育奇迹”,切实实现“两个转化”,即把“人口规模”转化成为“人力优势”,把“不均衡发展”转化成为“异彩纷呈式发展”,正是我国做强基础教育的现实蕴含。

迈向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提升教育的“世界之位”。有研究指出,世界一流基础教育的关键要素是优质公平教育资源、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数字化发展、全球化教育布局等。[9]从这些世界教育强国的大致要素出发,全方位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力、教师人才培养力、教育数字生态建设力、现代化教育治理力,是做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开展“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教育交流,将世界优质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模式适当引进和创造性转化,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世界之位”,也是做强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

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探索

我国要做强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一定要立足基础教育本意、契合中国教育实际、面向世界一流目标,一定是中国式、高质量、时代化的。

推进自我革命,重塑基础教育质量观。“建设教育强国自始至终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10]基础教育自我革命的实质是基础教育质量观的重塑,是用“好教育”的判断尺度去选择更有生命力的教育事物。因此,做强基础教育需要加强自我反思意识、自我鉴别意识、自我批评意识,树立健康、先进、绿色、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增强基础教育对功利主义倾向、做法、观念的免疫力与抵制力。在基础教育领域中,要全力打破“五唯”评价对基础教育事业的误导,确保基础教育改革始终走在正向成长、持续攀升、逼近理想的道路上,才可能充分彰显基础教育立人、成人、达人的本真属性。

回应中国问题,办好中国特色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强国具有鲜明的国家指向性,为本国富强而贡献教育力量,赢得其在与他国教育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是我们做强基础教育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要面对中国问题、瞄准中国实际、响应中国需要,打造中国式基础教育。另一方面,要在目的、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强化中国元素、凸显中国价值:在教育目的上,强调基础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造就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鼎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教育理念上,弘扬素质教育精神,凸显课程育人功能,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内容上,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核心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倡导知行合一、慎思笃行、切己体察、推己及人、立己达人等中国特有学习修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效力,力促中国特色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与此同时,还要抓住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创新意识能力培养不力等问题,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修复基础教育生态,加快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增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对自身教育困局的应变力与破局能力。

推进对外交流,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摆脱闭门造车思维、参与世界教育竞争。一是参与国际基础教育交流,在吸收借鉴中做强自己。中外基础教育交流既包括师生交流、服务交流、学术交流,又包括文化交流、资源交流、管理交流,每一种交流都可能带动两国基础教育间的互塑与对流,引发各自教育实践样态的调适与变动。为此,善于把控教育交流的目的、方向,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尊”原则,使其助力中国基础教育走强。二是激发国外教育“向中国学习”的需求。一方面,在跨国交流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者要保持对优质教育经验理念的敏锐察觉意识,自觉通过学习、借鉴、欣赏等方式实现一些创造性转化,以此滋养我国基础教育的机体;另一方面,要将我们既有的、自产的教育理念经验向外传播,借助课堂展示、教育博览、专题报道等方式进行推广,让国外真切感受到中国基础教育的真“强”之处,激发国外教育“向中国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丹丹.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供给——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综述[J].教育研究,2023(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