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共26条工作举措,被称作“北京文旅融合26条”,旨在进一步推动北京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满足北京市民和广大旅游者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助力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意见》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出台的推进文旅融合的规范性文件,引起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是机构改革后文旅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各省区市都在按照中央和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进文旅融合的部署要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旅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北京市着眼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握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高质量发展新导向、科学技术新飞跃,率先研究出台了该《意见》。

《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紧扣北京承担的大国首都使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北京印记”。同时,《意见》生动回答了“融什么、为谁融、怎么融”这个全行业共同关心的重大命题和现实课题,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

笔者注意到,《意见》是经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显然,这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委对文旅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凸显了《意见》不单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文件,而是一个推进北京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文本,改革思维和探索创新贯穿其中,成为耀眼的亮点。

首先,以更高的站位、更深的认识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意见》着眼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资源体系、服务设施体系和产品产业体系,首次提出打造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文旅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引领全国的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度挖掘和培育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引领的旅游精品。

其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文旅游融合发展。聚焦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意见》围绕健全资源体系、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产品业态、市场监管、对外开放等内容,加大财政、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了一揽子更具操作性的举措。

再次,以更新的理念、更宽的视野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意见》坚持跳出北京看北京、立足全国看北京、放眼世界看北京,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规范,提供更优的“北京服务”。充分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和高端智库作用,积极开展旅游规则创新研究,形成更多的“北京宣言”。坚持文化引领,探索体现古都风貌、首都风范、时代风尚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推出更好的“北京方案”。

北京推进文旅融合的诸多创新举措值得点赞,更期待其他省区市早日出台推进本地区文旅融合的政策文件,共同奏响全国文旅融合的交响曲。笔者认为,文旅融合的北京做法对各地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升文旅融合治理新效能、打造民生福祉新亮点具有借鉴价值。

第一,要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先行。各地要按照中央和文化和旅游部有关的指示要求,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大局来筹划和推进,与本地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标对表,与工作机制、各项政策有效衔接,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抓到底。

第二,要坚持资源为基、文化为魂。深度挖掘和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历史底蕴,坚持差异化、品牌化、特色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让文物讲话、让历史讲话、让文化讲话,推动文化、科技和旅游跨界融合,精心策划精品线路和产品,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亮点,增强广大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第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政策扶持、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作用,大力实施文旅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工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和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切实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广大人民和游客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体验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针对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引导广大人民真正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王红彦)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