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到家,为爱出行
近日,“护士到家”平台接到一个“为卧床患者更换集尿袋、静脉抽血”的订单。患者,男,60岁,因外伤后高位截瘫致长期卧床,神经源性膀胱和肠,生活不能自理。之前在我院全科医学科住院近两个月,对全科医学科的医护服务十分满意,指定让全科医学科的护士去服务。护士长章明珠及时与护理部的沟通,与家属约定了上门服务时间,并指派科室骨干江帆、陈丽准备好所需物品,携带出诊箱,于上午十一点出诊,前往朝阳寺患者家中服务。
江帆对患者进行了专业的判断,做完基础检查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了清洁消毒处理。顺利的为患者更换了尿袋和静脉抽血。患者家属连声道谢:“你们的工作那么繁忙,还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这么大老远跑一趟,真的减轻了我们很大的负担,真心的感谢你们,光山县人⺠医院的服务,现在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周到了……”
操作完后,江帆又详细为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卧病在床患者的健康宣教,包括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扣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循序渐进的做肢体康复功能的锻炼,预防静脉栓塞的发生等。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母婴、慢性病等人群的护理需求也不断扩大,我院“护士到家”专项服务,为您提供专业的护理操作,为您解决居家护理难题,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把“护士到家”延伸到每一个需要护理的家庭。
“护士到家”服务下单方式方便快捷,只需关注“”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点击下方“就医服务”,选择“护士到家”菜单,按照流程操作即可下单。
护理小贴士
导尿管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检查管道是否扭曲或打折,及时进行纠正,如果难以恢复,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在任何时候要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面,尿管高度过高会引起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
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应把导尿管浸入水中。
每天使用清水、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周围和导尿管表面。
不要过度牵拉导尿管,防止尿管脱出,严重可导致尿道撕裂。
若导尿管不慎脱出或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更换导尿管。
建议多喝水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
胃管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采用弹力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一次,潮湿随时更换。
活动时避免牵拉胃管,防止脱落。
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胃管,以免脱出。
胃管一旦脱出,不能自行插入,避免造成患者呛咳,鼻、咽、食管黏膜损伤,误入气管引发窒息或胃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按时更换胃管,普通胃管一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一个月更换一
次;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胀、便秘或者管道堵塞、脱出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压疮(褥疮)的发生?
观察皮肤
每天至少一次,尤其是对于那些局部已不再受压,而皮肤依然发红的部位,要加强观察局部采用减压措施,如软枕、翻身垫、水垫、气垫床及新型敷料如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等。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当皮肤被汗液、大小便或引流液等弄湿后,要及时清洗干净。使用软毛巾、湿巾纸或者柔软棉布来清洁皮肤以减少对皮肤的损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骶尾部容易受潮,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涂擦皮肤保护剂。不可直接卧于橡胶单或者塑料布上。
防止皮肤受损
(1)避免摩擦,在更换体位时要完全抬空身子,不要拖、拉。摩擦会磨去表层的皮肤并损伤到皮下的血管,皮肤保护膜可以于减少摩擦造成的损伤。
(2)床上解大便时,放便盆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皮肤。
如有糖尿病或血液疾病,需要特别小心照顾。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和治疗压疮最有效的方法。
(1)如果长期卧床,需要至少2h更换一次体位。操作前翻身者的指甲要剪短,避免擦伤皮肤。翻身时要抬空身体,避免推、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翻身后要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压痕、有无皮肤损伤。翻身后将床单、被褥、衣服整理好,做到平整、干燥和清洁。
(2)如果长期坐位休息,每15~20min抬高臀部一次,每次抬空1min以上。
(3)如果没有病情限制,侧卧或床头抬高以不超过30°为宜。
(4)使用防护垫,如软枕、水垫、三角垫、泡沫垫、翻身垫、气垫床或者其它减压垫支托病人,减轻压力,避免皮肤长期受压。
(5)骨头突出的部位以软枕或减压垫防护。
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擦净汗液,注意
保暖。
使用软枕或脚圈悬空足跟,防止足跟受压。
使用新型敷料,减轻压力,减少摩擦力,保护脆弱皮肤,促进局部血运,加强皮肤营养。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及液体敷料等。
增进全身营养
(1)平衡饮食。平衡饮食包括每天进食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等),蛋白质(比如:肉奶、蛋等),脂肪(比如油),维
生素(比如各类蔬菜、水果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和保持皮肤
的健康。健康的皮肤具有更强的对抗有害因素的能力。
(2)如果不能进普通饮食,要与
医生商量使用营养补充剂。
供稿:全科医学科 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