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南海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授勋典礼,荣誉授予了55名上将和175名中将,这些杰出的军事领袖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长征的老红军,有无产阶级革命者,有为新中国组建海军的专家,也有勇猛的战斗英雄。然而,有一位中将,在那个时候消失得似乎无影无踪。然而,数年之后,当两弹一氢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时,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位中将名叫孙继先,曾是红军18勇士的带头人之一,1911年生于山东曹县。曹县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孙继先从小就在家人的熏陶下学习武术。他的武术师傅让他在坑洞里反复摔打,锻炼出坚硬的身体。进入军队后,孙继先以出色的刀法和勇敢的战斗表现成为阵前的虎将。
然而,他的真正考验是在红军长征中。当红军到达赤水河时,蒋介石曾试图将他们围困,孙继先带领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确保红军的安全渡河,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这段历史在长期内被误传为17勇士,而孙继先的名字几乎被遗忘。他却淡然接受,认为革命的无名英雄众多,不在乎是否被记住。然而,正义不应被埋没,1993年,杨得志同志在回忆录中提出,应该将这段历史更正为18勇士,包括孙继先同志。
1957年,中央军委召开一次特殊会议,决定建立新中国的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孙继先被召回中央,承担这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不具备高科技方面的经验,但他接受了挑战,建立了试验基地,命名为“导弹靶场”。
建设导弹靶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孙继先当时只是一名训练新兵的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他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这个任务需要高超的科技知识。然而,他坚信中央的决策,决心完成任务。他与陈锡联和王尚荣一起考察了各地潜在的建场地,最终选择了荒凉的酒泉。
在酒泉,他面临着无数的问题:没有人员、没有资金、没有设备。孙继先坚决向中央请求支持,最终获得了50亿元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他建立了临时办事处,吸纳了来自各个军区的精兵强将,开始了这场“艰巨的任务”。
此时,国际形势复杂,美帝国主义声称拥有核武器,妄图称霸世界。中央军委委托孙继先负责建设导弹试验靶场,以保卫国家的安全。面对这一压力,孙继先开始担忧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项高科技工作。
然而,他不曾退缩。中央军委已经与苏联签订技术协议,专家组将前来协助。孙继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不得不肩负起这一重任。聂荣臻为他解释了国际形势,使他明白任务的重要性。作为红军18勇士的领袖,孙继先决心坚定,认为中央对他的能力有信心。
孙继先默默地开始筹备工作。他组建了一支“杂牌军”队伍,来自各个军区,自己也由一名正规的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变成了这支多元化军队的总指挥。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因为他们需要从零开始,无论是建设基地还是掌握高科技设备。
然而,孙继先并不只是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武者。他的武术训练为他的军事生涯提供了坚强的体魄和果敢的勇气。他在部队历练后,升任江西模范师的三营营长。然而,更大的考验即将到来——红军长征。
当部队到达赤水河时,孙继先领导17名勇士,共18人,成功强渡大渡河。他们趁夜色,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确保了后续部队的安全渡河。这一壮举在红军长征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传为17勇士,孙继先的名字几乎被遗忘。但他并不在乎,他认为革命的无名英雄众多,他们的名字是否被记住并不重要。然而,正义不应被遗忘,1993年,杨得志同志在回忆录中提出,17勇士应该更正为18勇士,包括当时的营长孙继先。
孙继先将军并不是一个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当他接到修建导弹试验靶场的任务时,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58年,孙继先与陈锡联、王尚荣考察了各地,最终选择了酒泉作为试验场地。
然而,酒泉是一片荒凉之地,孙继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将军队进驻戈壁滩,开始从零开始建设。没有人员、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孙继先多次前往中央请求支持,最终获得了50亿元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他建立了临时办事处,吸纳了来自各个军区的精兵强将,开始了这场“艰巨的任务”。然而,基地的建设面临巨大的困难,需要从0到1,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孙继先默默地巡视基地,关心每一个细节,他向中央汇报了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将遇到的困难一一告知总理。他不断向中央争取支持,最终获得了50亿元的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然而,建设导弹试验靶场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挑战,也是人力资源的挑战。孙继先明确要求选调人员必须具备清白的家庭背景、个人品德和社会关系,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健康体魄。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那个时代要找到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年轻人并不容易。
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了关键,他们积极选派年轻人前来,不仅有各种专业的学生,还有文纺织、商业贸易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孙继先不得不将一些专业不对口的学生送回原地,以确保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工作。然而,一些学生坚决要留下,他们立志为祖国的科研事业献身,这让孙继先感到鼓舞。
很快,部队各大院校也开始为基地培养大学生,他们成为了基地未来的中坚力量。这些大学生在荒漠中建立了自己的家,放弃了在大城市的更好生活,献身于这片贫瘠的戈壁滩。他们是伟大的无名英雄,为国家的和平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但孙继先和他的团队克服了一切。在基地初创之际,国家正经历着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酒泉地区更是一片死寂。孙继先组织了部队,停止领取更高的边疆补贴,将自己的粮食和衣物捐献给了当地的民众。他的坚定决心是将基地建设好的,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他始终珍视中央的命令。
196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正式建成。孙继先采取了“边组建,边建设,边训练”的方法,与苏联专家一起掌握了先进的设备性能和试验方法。很快,孙继先接到了发射第一枚导弹的任务。
然而,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了合约,撤走了专家组,断绝了援助。孙继先和他的团队不得不独自应对试射的挑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孙继先最终获得了中央的支持,使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地对地导弹。
这是在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没有任何经验和试验数据的情况下,用自己产的燃料成功发射的第一枚导弹。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在导弹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也展示了孙继先及其团队的卓越能力。
孙继先的坚韧和毅力在艰苦的岁月里得以彰显,他是那个时代的无名英雄之一,他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的故事应该被铭记,作为对伟大人物的致敬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