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主要介绍儿童的兴趣和前期经验、教师预期目标、环境创设、玩教具材料、游戏玩法规则等。)

儿童的兴趣和前期经验: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搭建的船引起了其他幼儿兴趣,并因此萌生了搭建船的意愿。于是我运用家园共育的形式,鼓励父母协助幼儿通过网络,让幼儿了解船的各种类型及船体的结构、作用、功能等。幼儿来园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了解的信息,并确定了本次搭建的主题。

经过小班一年的搭建游戏,中班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垒高、组合、连接等基本的搭建方法,具备了初步合作搭建的能力。带着自发的兴趣,幼儿开启了挑战搭建“各种各样的船”的游戏历程。

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_优质精选图片_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

教师预期目标:

1.运用垒高、组合、连接等技能搭建各种各样的船。

2.能初步根据游戏计划进行游戏。

3.尝试进行分工合作,享受合作的快乐。

环境创设:

为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户外环境,我从幼儿的需求与本园的特点出发,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置,整合现有资源,在面积有限的户外场地中,为幼儿创造完善的活动机会。

玩教具材料: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关于船的经验及户外搭建船的经验。

材料准备:幼儿制定的游戏计划图、前操场的竹梯、地垫、轮胎、轮胎架、纸筒等户外材料。

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_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_优质精选图片

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_优质精选图片_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

游戏玩法规则:

1、幼儿用画的方式设计游戏计划。

2、根据游戏计划,幼儿选择适宜的建构材料及场地。

3、幼儿自主协商分工建构任务。

4、幼儿合作完成作品搭建。

5、游戏结束后,幼儿用画的方式记录本次游戏。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材料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

游戏推进一:

搭建伊始,幼儿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长竹筒及方木。XX用方木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搭建带一层船底。在船底上,幼儿又用纸箱及竹筒做出了船头及船身,在构建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

XX:“不能搭的这样整齐,应该将船头变成三角形,船不是长方形的。”

XX:“船底是不是应该垫起来,我看到船底下都有木头垫起来的。”

幼儿不断尝试,调整长竹筒及方木的位置,使整个船看起来美观大方。当船快要搭建完成

时,XX提醒同伴船都有高高的船帆。于是XX选择了交通锥作为船帆,还加入了纸箱作为船头。

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_优质精选图片_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

经过一番讨论、尝试后,幼儿运用层层堆起的方式将最初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幼儿为自己搭建的作品而自豪。

15天优质经验分享图片_优质精选图片_优秀经验分享的好处

情况分析:

搭建伊始,由于初次搭建经验不足,幼儿在有限的材料里,搭建不出理想的船。又加之在前期引导中,由于教师的引导未到位,幼儿对于“船”的认识不够充分,所以搭建的作品略显简陋。

支持策略:

由于初步搭建作品略显简陋,教师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幼儿运用活动区目之所及的材料,融入搭建的作品中。幼儿通过这些材料,最终将第一次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第一次搭建结束后,教师请幼儿将第一次搭建的“船”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第二次搭建之前,利用幼儿空餐前准备及餐后时间等,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拿出各自的记录内容,共同讨论,并梳理出一份新的游戏计划,为下次构建游戏做准备。

游戏推进二:

活动区分享评价环节,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分享活动过程与经验的好时机,也是扩展游戏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密切关注着搭建区的活动并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在幼儿关注到作品具体造型的时候,直观的图片能更有效地支持幼儿观察,把握建筑的细节,于是教师及时出示了“船”的照片来支持幼儿的观察和讨论。

到第二次幼儿搭建时,已经对“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次幼儿搭建“船”,加入了更多的元素,不仅注意到船底浮力的问题,还注意到船的外形问题。

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第一次“简陋作品”的雏形,幼儿对“船”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搭建“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到了第二次搭建时,除了船身有所改变以外,还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伴随新元素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活动需要幼儿通过实施自己的游戏计划来完成最终的作品,但是幼儿在搭建时,存在不按照计划搭建的问题,所以整个作品与制作的计划

支持策略:

本着不固话幼儿思维为原则,教师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的搭建从旁提出疑问,让幼儿在享受活动的同时,能根据教师制定的规则进行。让幼儿能进行有目的的搭建,而非“心血来潮”,让幼儿能享受团队协作的快乐。

游戏推进三:

通过前两次幼儿搭建的经验和基础,对比“船”图片的认识,到第三次幼儿搭建时已经初步具有“船”的雏形。为了让幼儿对自己的计划更加了解,教师在活动前与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小组计划,促进活动的顺利展开。

这次幼儿不仅将船的高度有所提升,内里的装饰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通过构建区现有的材料,幼儿将船身垒高,并用护网为“船”搭建了控制室。幼儿还关注到搭建的“船”没有“船帆”,用交通锥为“船”做上“船帆”,整个船体初具“雏形”。

情况分析:

有了前两次搭建的经验,在第三次搭建时,幼儿开始跟着制作的计划进行搭建。在搭建时,幼儿已经开始为“船”搭建一个大概的模型。从“船底”到“船身”都为“船”搭建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对搭建“船”的经验不足。整个作品显得比较“抽象”,没有一个固定的作品呈现,在根据计划的基础上,幼儿搭建的过程中会慢慢偏离活动中心。

支持策略:

教师通过幼儿空餐时间及餐后时间,将幼儿搭建的作品及计划取出,与幼儿讨论作品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找出“船”的图片及内饰的照片,为幼儿加深印象。再找出乐高拼插图片,进一步强化幼儿印象,为第四次搭建做准备。

游戏推进四:

有了前三次的经验,教师发现幼儿对于小组制作的“计划”进行的不是很顺利,于是第四次搭建,教师决定参与其中。在活动前,教师将幼儿的小组计划张贴在展板上,并与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小组计划。教师与幼儿详细的了解了计划的产生及小组想法,并用提问的方式加强幼儿对计划的理解,从而开展第四次搭建活动。

幼儿有了前三次搭建的经验,又加上活动前教师为每组幼儿详细了解了小组计划,在第四次搭建时,幼儿终于搭建出完美的作品。幼儿为“船”建造雷达,还为船制作了控制室与作战室,由于控制室没有门,幼儿用长方木为控制室搭上掩体。在搭建时,一名幼儿发现“船”没有“加速器”,找来轮胎作为“船”的加速器,幼儿还为“船”装上了“望远镜”。

随着前面三次搭建经验的积累,幼儿搭建的“船”愈发像“真船”靠拢。整个作品完全根据幼儿制作的计划出发,还出现了分工协作的现象,幼儿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

情况分析:

经过前三次幼儿搭建的经历,在第四次搭建时,幼儿已经对“船”的搭建有了很深的印象。教师在追随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以一个“计划者”的角色,融入进幼儿的活动中,幼儿将最终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支持策略:

由于前三次幼儿经验较少,基本没有按照游戏计划来搭建作品。所以在第四次搭建时,教

师决定为幼儿提供游戏计划展板,并带领幼儿在游戏前一起观看游戏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讨论,并将游戏计划展板放在搭建场地上,便于幼儿随时查看。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主要介绍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以及进一步的支持策略等。)

活动特点及价值所在:

搭建“各种各样的船”游戏内容来自幼儿在户外创意搭建区对同伴搭建的船充满了兴趣,萌发了搭建船的意愿。于是,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出发,运用家园共育的形式,鼓励家长协助幼儿通过网络查询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船、各种船的结构以及各种船的作用、功能等。幼儿回到幼儿园后,教师进行收集并整理主题信息,与幼儿共同确定了“各种各样的船”搭建主题和具体内容。

教师在观察与支持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秉持正确的幼儿观,细致观察幼儿游戏并提供适宜的材料,为幼儿搭建提供自由探索的平台。启发幼儿游戏兴趣,并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支持幼儿进行持续的探究和深入学习。

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宜性:

游戏过程中,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敢于放手让幼儿自由探索,给为幼儿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思考,尊重尝试错误的价值。幼儿挑战“各种各样的船”时,幼儿的每一次搭建,教师没有急于介入指导或代替,而是允许幼儿不断尝试,在不断地重复中进行新的发现和新的尝试。

教师支持行为的不足之处:

本次活动虽然基于幼儿兴趣出发,但其中还是会有不足之处。最开始幼儿搭建简单的雏形时,教师未给到幼儿更深层次的启发,导致在第二次搭建时幼儿的搭建性不强,与第一次的搭建作品出处不大。到第三次作品时,幼儿的搭建作品还是显得有些许杂乱无章。所以在第四次搭建时,教师吸取经验,对幼儿做了更深层次的启发,最后获得最终作品。

进一步的支持策略:

游戏中的新挑战是维持幼儿持续搭建游戏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总结经验,生成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挑战。从关注作品的简单框架,进展到最终作品的成型;从最开始作品简单的构造,进展到细节完善等,幼儿在活动中不断遇到各种新问题,面临新挑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