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十中学李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三)》(人教A版)第三章概率3.1.1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内容是通过举例学习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还有通过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由此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中要强调:在试验前随机事件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但在大量的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又是有规律的,知道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对随机事件和概率在生活中都有感性的体验,比如彩票等问题,但缺乏对这些现象的理论认识。这部分内容因为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有这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生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都有感性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形成对这些概念理性的认识。

3.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障碍是频率与概率联系的认识与理解。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随机事件,体会引入概率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试验操作,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⑵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

⑴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⑵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⑶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⑵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讲述,故事:北宋仁宗年间,西南蛮夷侬智高起兵作乱,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出征之前,他召集将士说:“此次作战,前途未卜,只有老天知道结果.我这里有100枚铜钱,现在抛到地上,如果全部正面朝上,则表明天助我军,此战必胜.”言罢,便将铜钱抛出,100枚铜钱居然全部正面朝上!

将士闻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宋军也势如破竹,最终全胜而归.

设计意图:以说书形式评讲“狄青将军讨伐侬智高”的传说:抛到地上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

(2)(结合动画欣赏)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天有不测风云”被引申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断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议一议

?(1)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

?(3)生活中,有些事情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你能举出例子吗?

?师:教师让学生互相讨论,并举出一些实例。

设计意图:学生要会举例子,就必须对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矗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阅读,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提问: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阅读学生基本能对概念有所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说,学生总能想到一些奇特的例子,生动活泼,出人意料.这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举出生动、恰当的例子还是比较困难的,更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导体通电后,发热”;

(2)“抛出一块石块,自由下落”;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在0℃以上,冰自然融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②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③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randomevent).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自学和举例环节,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出示例题教师总结,更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抛硬币试验

(1)问题探究:由于随机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从表面看似乎偶然性在起支配作用,没有什么必然性。但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并深入研究后,发现随机事件虽然就每次试验结果来说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它却呈现出一种完全确定的规律性。这是真的吗?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环节。

(2)实验操作

(根据上面的提问,我设计了以下投硬币的实验)

试验步骤:

第一步,个人试验,收集数据:全班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九人,每人试验10次;

第二步,小组统计,上报数据:每小组轮流将试验结果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第三步,数据汇总,统计“正面朝上”次数的频数及频率;

第四步,对比研究,探讨“正面朝上”的规律性.

①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

②抛掷相同次数的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试验,试验结果还会是这样吗?(不会,具有随机性)

设计意图:分组试验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不能忽略,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必须把试验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同学们亲历抛掷硬币的随机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辩证的理解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