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
御屏山村
——这是一片山水相依的土地。
——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御屏山村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北角边沿。东与泉口渔场交界,南与丰乐畈村相望,西与钟鸣村相连,北与西梁湖毗邻,同嘉鱼县烟墩一湖之隔,龟、蛇两山遥遥相对。村委会驻地石坑组境内,距官塘驿镇区23公里。这里有一座平顶山,在远古时代,有位皇帝携带两位贵妃乘船来到此处上岸小憩,看见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潺潺,林间百鸟和鸣,顿时心生爱意。就在他们相互宽衣解带之时,皇帝见天日朗朗,阳光灿烂,喃喃地说:“老天助我,老天助我……”不多时,四周泛起一片黑幕,遮蔽了目光遮蔽了人影……。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平顶山改称为御屏山,御屏山村也因此山而得名。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千百年来,御屏山村静静躺在这山水相拥的怀抱里。御屏山人祖祖辈辈不管怎样辛劳也没有改变这里的面貌。御屏山还是那样的山,西梁湖水还是那样的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御屏山村村支书刘江湖说:御屏山就是我们的老家,西梁湖就是我们的母亲湖。这里只有山和水的文章让我们做。我们这一代人就要吃山吃水,唱响新时代的《山水谣》。
建设绿色银行
御屏山村地形地貌为典型的江南丘陵。东至幸福堰,南至丰乐畈,西至钟鸣村,北至钟岭村。全村604户人口2647人,均为汉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御屏山村实行田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分到各家各户的责任山十年、十几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更不可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在近13平方公里版图上,满眼杂木林,荒山荒人心。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御屏山村支部一帮人多次碰头统一思想,最终决定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开荒造林。村两委班子兵分两路,一路跑市林业局、省林业厅争取造林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一路到各组各户做宣传鼓动工作。天道酬勤,不多时,省林业厅下拨的每亩200元的造林补贴下来了。御屏山村植树造林的宣传标语遍布每个自然村:“家有千棵树,不愁吃穿住。”“若要地增产,快到山上撑绿伞。”“现在人养林,日后林养人;天灾人养树,灾年树养人。”
通俗的语言,朴实的道理,焕发了御屏山村人改变老家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不到半年时间,就落实开荒造林面积一万二千亩,还培养了王汗青、彭新富、刘雪飞等一系列的造林大户。在御屏山顶,村支书刘江湖望着满目葱珑、杉树叠翠的山岭,深有感触地说:“事要人做,树要人栽。造林不仅修复了御屏山村的自然生态,而且为每家每户新增了一个银行,每年少则大几千,多则大几万。”
打造“稻虾模式”
西梁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也是通江湖泊,面积12万亩。西梁湖为嘉鱼县、赤壁市、咸安区三个县市区共有,沿湖有向阳湖、官塘驿、神山、官桥、新街、渡普等六个乡镇,涉渔人口约3.8万人。湖面宽阔,湖汊众多,水生植被茂盛,物种丰富,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防洪调蓄、农业灌溉、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有野生莲藕、芡实、蒿笋、菱角、莼菜及各种水草。盛产青鱼、鲤鱼、草鱼、鲫鱼、鳊鱼、鳜鱼、鳡鱼、乌鱼、弯刀鱼、红尾鱼、黄鳝、龟、鳖、蟹、虾等。也是野鸭、白鹭等水鸟的乐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各级政府为了发展渔业经济,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开发水面,发展围栏养殖。随着西梁湖的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推进了西梁湖水产品种的全新发展,造就了一批养殖专业户,同时也带来了西梁湖开发过度、围栏过密、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等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环境、节能成为科学发展新理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西梁湖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西梁湖水域生态资源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御屏山村位于西梁湖畔,是全市沿湖水体面积最大的乡村,大部分村民沿袭祖辈习惯,在西梁湖边拦网进行网箱养鱼养虾。
一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湖泊拆围,退渔还湖。一方面,要在拆围的同时,帮助村民实行产业转型,另求生路,使之在经济上少受损失。
不能在湖里养鱼养虾了,当了大辈子渔民的御屏山人只能洗脚穿鞋上岸,待在屋檐下愁眉不展。村副主任童文兵也是一个上岸的渔民,感同身受。
做山水文章,必须打生态牌。经过多日思考,童文兵背起行囊出发了,他远到温州、近到潜江、洪湖等地拜师学习,寻找小龙虾养殖的绿色发展之路。
过去水稻收割后,因为没有适宜耕种的农作物,水田长时间闲置。为提高耕作利用率,童文兵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在全村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促进致富。
“稻虾共作”模式,即一年养殖一季水稻,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水稻400公斤、龙虾150公斤,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就是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支配着童文兵把多年的积蓄押到了“稻虾共作”模式上。在官塘驿镇御屏山村,在确保水稻产量的前提下,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多了一份养虾的收入,村民实现了粮袋和钱袋双丰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田两用”,“米袋子”“钱袋子”二者兼得。
“以前种水稻,忙一年就能挣个几千元,自从开始稻虾共作,每年光卖小龙虾,10亩田就能为我家带来3万到4万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67岁的脱贫户方有志在自家的养殖田边,掐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兴奋与激动写在脸上。
童文兵不仅成了西梁湖边养小龙虾的带头人,并且当选为全赤壁市小龙虾产业协会会长,成了全市小龙虾产业名副其实的带头人。
成就甜蜜事业
御屏山村广泛吸纳更多市场主体加入山地开发,引导百姓靠山吃山,念好致富经。重点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产业,大力支持拥有独家品种权的“炎农1号”猕猴桃落地、开花、结果。
“我家的土地租给了神山兴农公司,我们又可在猕猴桃基地打工,一年收入将近4万元,在家门口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日前,在半岛御屏山村有机猕猴桃基地,65岁的童亚平正在基地里与社员们一起采摘猕猴桃,准备出售。
从2010年开始,童亚平和老伴就在猴桃种植基地进行果树嫁接、锄草翻地等工作,看到猕猴桃收益逐年增加,他将自家两亩多土地流转出来种上了猕猴桃。现在,他既是一名社员也是一名股民。两人喜悦之情写在脸上。
近年来,御屏山村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围绕“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按照“政府+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整合各类可变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郎是高山山青青 妹是那个流水水盈盈 高山长青水长流 山水那个相依总是情 哎哎\高山长青水长流 山水那个相依总是情……”这是徐千雅《山水谣》动听的歌声,在半岛御屏山猕猴桃基地上空,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