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不仅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还提出了“艾宾浩斯错觉”理论,即对实际大小知觉上产生的一种错视。在错觉图中,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放在一张图中,一个被较大的圆所环绕,另一个则被较小的圆所环绕。此时,在观察被大圆所环绕的圆时,会感觉它比被小圆所环绕的圆小得多。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人的视觉信息在经过大脑加工后会产生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结果,由此进一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睡前醒后记性好——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为何人们常说睡前和醒后这两个时间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段”呢?其实,这主要与心理学上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有关,因为它们会对记忆造成影响。

在认知心理学中,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内容对回忆后学习的内容的影响。比如,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会因为之前学过的汉语拼音而对记忆产生影响。倒摄抑制则是指后学习的内容对回忆先学习内容的影响。比如,当我们熟练使用英语单词的时候,英语单词就会在回忆汉语拼音的时候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顺带了解一下大脑的神经抑制机制。

在神经生理学中,抑制与兴奋是相对立的两种状态,都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之一。抑制通常的表现是兴奋的减弱或消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一般会在两个部位产生:一是突触前的轴突末梢,可以称之为突触前抑制;另一个是突触后膜,称之为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指由于某种生理机制减少了兴奋性的递质释放,导致神经冲动传递至该突触时不易或无法引起突触后的神经元兴奋,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而突触后抑制则是由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一种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为数众多的抑制性神经元,它们都属于中间神经元,其轴突末梢能够释放抑制性物质,从而与其后继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抑制性突触。

当抑制性神经元处于兴奋的状态时,它的末梢便会释放出抑制性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使所有与它形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呈现出抑制的状态。

抑制和兴奋都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抑制会让大脑皮质的信号化活动得到纠正而日臻完善,从而使反应更加精准有效。因而,抑制的过程也是积极的神经过程。比如,在抑制的过程中,抑制性递质在大脑皮质内扩散得非常广泛,当扩散到皮质下中枢时,便能够引起睡眠,睡眠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对4个无意义音节表进行记忆,然后分析被试者对每个音节表的遗忘情况。实验结果发现:被试者对第一个音节表遗忘的内容最少,其次是第二个音节表,再次是第三个音节表,而对第四个音节表遗忘得最多。

这一实验表明,在对无意义音节材料进行识记的过程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对有意义的材料进行识记,因为能够联系的事物比较多,更容易将其分化,所以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就会相对比较少。

而倒摄抑制是后接触的信息内容对回忆先接触的信息内容的影响。倒摄抑制会因为前后两种学习内容的相似程度、时间、难度、巩固程度等条件而受到制约,所以,当先后学习的内容基本相同时,后来的学习就是一种复习,是不会产生倒摄抑制的。但是如果学习的内容由基本相同变为完全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学习内容的相似性减少时,抑制作用则会逐渐变大;相似性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材料差异性的继续增加,抑制作用又变得越来越小。当前后两段学习内容完全不同时,抑制作用最小。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可以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尽量使前后学习资料在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以避免产生倒摄抑制的影响。

另外,在时间间隔很长的情况下对两种材料进行学习时,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也相对较小。如果先学习的内容巩固程度比较深,而且内部联系也非常紧密,那么,倒摄抑制所产生的作用则比较小,反之,则比较大。

一般情况下,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主要是学习两种不同但有些相似的内容。不过,即使在学习同一种材料时也会出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现象。比如,需要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一般来说,这篇文章的首尾内容会很容易记下来,而中间的部分则不易被识记。这是因为在开始识记时,只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记忆文章最后部分的时候,只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但在记忆文章中间部分时,则会受到前摄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影响。

另外,如何掌握好“睡前”和“醒后”的两个记忆黄金时段呢?可以在睡前的时候复习白天或之前学过的内容。因为在24小时内接触的信息,依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是可以保持34%的记忆。所以,此时只要好好地进行复习就能够记忆住这一天所学的内容。而且由于此时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记忆的资料更易储存在大脑中,会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在睡眠的过程中,记忆并没有就此停止,大脑依然会对白天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存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睡前的这段时间是记忆的“黄金期”了,因为它对记忆来说,是相当宝贵的。

在早晨起床后,由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此时,记忆新的资料或是对之前记忆的内容重新进行复习,那么,便会在整个上午都感到记忆犹新,这也是人们常说醒后的记性相当好的原因。

因此,“睡前”和“醒后”这两个时间段千万不能浪费掉,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时记忆广度:7±2——乔治·米勒的记忆实验

7±2法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1956年在其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正式提出的,他也是最早对短时记忆进行定量研究的人。

乔治·米勒曾在文中抱怨说:“我的问题是有一个整数一直在困扰着我。7年了,这个数字一直伴随我左右。”他接着写道:“表象之下似乎有某种模式在操控着。关于这个数字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否则我就是得了被害妄想症。”

看似荒诞的文字内容却表现出米勒极其认真而严肃的态度,米勒的文章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和工作记忆研究的里程碑。在当时的年代,行为主义正在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这让米勒更专注于对记忆的研究。

由于米勒的兴趣是心理语言学,所以他对沟通也有浓厚的兴趣,开始接触信息加工理论,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通信领域的专家克劳德·香农提出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有效方法的启发。香农的通信模型将信息用“比特”进行编码,这是所有数字通信的基础。因此,米勒便用相似的方法来看待心理加工过程。

米勒使用香农的测量信息方法及其信道容量的观点,将短时记忆看成一个信息处理器。此后,他便开始被神奇的数字7“纠缠”。他曾引用物理学家和声学专家欧文·波拉克的一项实验:为参与实验的被试者提供很多不同的音调,要求他们为每个音调分配一个数字。当出现7个不同的音调时,参与实验的被试者可以轻松地完成任务;但是当超过7个音调时,他们便很难完成任务。

在1949年的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参与实验的被试者站在大屏幕对面,并在屏幕上闪现出不同数量的圆点。当圆点的数量少于7个时,参与实验的被试者可以准确地将其数出;当圆点的数量多于7个时,参与实验的被试者只能估计出大概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广度的极限范围在7左右。

后来,米勒在研究波拉克的实验时发现,原来他在实验时用了6种变化的音调(如音量、音高、位置等)替换了简单的音调。这样即使信息量增加了,可结果仍显示是在7±2范围内。不同的是,随着变量的增加,准确率便会出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随后,米勒对信息容量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将其应用在短时记忆的模型中。短时记忆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率先提出的,但是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被置于信息的感觉输入和长时记忆间。后来,艾宾浩斯和冯特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极限在7个项目左右。而米勒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并非局限于7个项目。我们可以将信息看作是由大量“比特”组合而成的,同样,工作记忆也可以将信息的“比特”组织成“组块”,以此克服短时记忆容量的限制。

因此米勒认为,人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7±2个组块,组块(chunk)即是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单位,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可称为记忆广度。组块是可以作为单位来测量的,是指人们在以往的经验中已变成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等。而且短时记忆的组块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组随机的数字:71863945284,合上书本,按照之前的顺序尽可能地回忆出来。然后再读以下随机的字母:HJMROSFLBTW,并按照上述方法来测试自己的记忆力。可能你会回忆起7个数字或字母,也可能至少回忆起5个,或者最多回忆起9个,即7±2个。

米勒提出的组块理论得到很多实验研究和心理学家的支持。如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说英语的人在读到一些无关联的单词时,能够准确回忆出5~7个单词,这与单词的音节无关。而对于一些以短语和句子为组块的信息,记忆容量则小于单词的记忆容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组块的大小、难度、复杂性等都会对短时记忆的容量造成影响。

1954年,西德尼·史密斯也曾做过一项实验:对一些二进制数字进行记忆。史密斯将这些数字划分成组块,起初,他将两个数字划为一组,之后是三个、四个为一组,然后对其重新编码,将二进制组块翻译成十进制的数字。比如,将01变成1,10变成2等。史密斯发现,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记住并回忆出40个数字,而且会记得更多。不过前提条件是,组块的数量在工作记忆的范围内。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记住更多的信息,组块和编码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记忆术,还是“增加我们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的绝佳武器”。不仅如此,7±2法则还给我们指出提高记忆的有效方法。比如,一名长跑运动员在锻炼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组合数字的方法,从而使他可以一次记住84个数字。他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把很多随机数字组合成不同距离的赛跑时间。如数字3、4、9、2、5、6、1、4、9、3、5,将其重新编码为3 49;数字2,则相当于一英里的赛跑记录;56 14,则是10英里的赛跑时间;9 35,对于2英里的距离来说,时间则有点长。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某种方法,将大量信息转变为少量的组块进行记忆,记忆广度则会大大提升。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也会随之扩大。

想成为记忆达人吗——测测你的记忆力

你的记忆力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很自信?还是对自己的记忆力有些担心?在此,就来测试一下,看看你的记忆力到底怎么样。

一、测测你的数字记忆能力

依次朗读下列一组数字,然后将书本合上,你能按照次序复述出这些数字吗?

19 14 70 42 9 57 8 5 13 17

23 45 50 67 22 6 7 12 15 34

答案:

少于5个,表示记忆力比较差;5~10个,表示记忆力处于中等水平;多于10个,表示记忆力比较好。

二、测试你的语言记忆能力

对以下词语进行识记,不要将其写下来,看看你在一分钟内能够记住多少个词语。

足球 电视 棒球 石榴

樱桃 裤子 葡萄 袜子

沙发 篮球 鞋子 排球

衬衣 草莓 冰箱 茶几

答案:

少于5个,表示记忆力比较差;5~10个,表示记忆力处于中等水平;多于10个,表示记忆力比较好。在记忆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是否发现特殊的规律了呢?其实,这些词语可以分成四类(球类、水果、家具、服装)。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将有关内容进行归类组合,形成组块,这样不仅能够减轻记忆的负担,还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三、测试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你是否经常会忘记带手机、钱包、钥匙呢?可能对此你会自我安慰一番:“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谁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此,不妨来测试一下,看看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是不是处于每况愈下的境地。回答下列问题时,可以直接用“是”或“否”。

1.在你做某件事的同时,还能听到周围人谈论的话题和内容吗?

2.你身边的朋友是否经常捉弄你呢?

3.你是否因为粗心大意而经常算错题目呢?

4.在你过马路的时候是否会留心观察四周呢?

5.你是否曾在马路边捡到钱或钥匙之类的东西呢?

6.你是否能够清楚回忆起前两天看过的电影细节呢?

7.当你正在读书、看报或是看电视时,有人上前打扰你,你是否会不高兴呢?

8.当你需要某件东西的时候,是否能够很快将其找出来呢?

9.当你正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有人喊叫一声,你是否会吓得哆嗦一下呢?

10.在超市购买东西结完账后,你是否会在收银台旁检查找回的零钱呢?

11.你是否发生过将一个人错认成另外一个人的情况呢?

12.你是否因为专心和他人说话而错过了下车的时间?

13.你是否可以在不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顺利找到曾经去过一次的地方呢?

14.早晨起床的时候,你是否很容易就能醒来?

15.你是否可以非常准确而流畅地说出自己亲人的生日呢?

答案:

回答“是”的题目分别是:1、2、4、5、6、8、10、13、14、15;答为“否”的题目分别是:3、7、9、11、12

按照以上标准,如果答对一题就可以得1分。低于5分,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非常差;5~10分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处于中等水平;高于10分,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非常好。

四、测试你的记忆力是好还是坏

根据自己的直觉,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如果你是一位探险家,到某荒岛上去寻宝。这时你发现有四扇门,你感觉哪扇门后藏有宝贝呢?

A.刻有雕花的金属门

B.陈旧不堪的木门

C.沉重而冰冷的石门

D.半透明的玻璃门

答案:

A.对于发生过的事情你记得很快,但忘得也比较快。

B.你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很容易健忘。

C.你的记忆力一般,但是对人的相貌却记得很清楚。

D.你的记忆力非常好,特别是在认路方面。

五、测试你的记忆能力

诸如助理、秘书等工作对记忆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下面就来测试你的记忆能力,看看你能否胜任这类工作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以下几种情况,你属于哪一种呢?

A.对于以往的事情能够轻易地回忆起来。

B.对于以往的事情需要一些提示才能回忆起来。

C.对于以往的事情只有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大部分都回忆不起来。

D.对于以往的事情记忆总是模糊不清,经常记错。

2.你一般会选择什么方式记忆事件?

A.综合归纳进行记忆。

B.把所要记忆的事件或对象分开,逐一进行记忆。

3.对某件事情进行记忆后,是否会重新复习一遍,以记得更牢固?(是 否)

4.对某件事情进行记忆的时候,是否会对其他相关的事情进行考察,以记得更清楚?(是 否)

5.对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记忆时,是否会把重要的部分找出来单独进行记忆呢?(是 否)

6.会借助诸如听、说、写等方式来加深对所要记忆的事件的印象吗?(是 否)

7.对于一些无关紧要或是比较琐碎的事情是否会很快将其忘记?(是 否)

8.记忆一些枯燥的数字时,你是否会用理解或关联等方法进行识记呢?(是 否)

9.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你会选择精读的方式来储存有用的信息吗?(是 否)

10.遇到某些难题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不求助于他人,而自行将其解决呢?(是 否)

11.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时,能否集中注意力并告诫自己一定要将其记住呢?(是 否)

12.如果对所要记忆的事情比较有兴趣,你是否会一探究竟呢?(是 否)

13.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你是否能够很快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呢?(是 否)

14.面对繁冗复杂的事物,你是否能够很快找出其中的联系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是 否)

15.当识记某些事情时,你是否习惯将有关联或相似的事情归纳在一起进行记忆呢?(是 否)

16.在进行记忆的时候,你是否会使用某些辅助的方法,比如表格、图像等来帮助自己记忆呢?(是 否)

17.你平时是否会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有用的信息呢?(是 否)

18.对某些信息进行识记时,你是否会先理解再进行记忆呢?(是 否)

答案:

第1题:选择A,表明你的记忆能力比较强;选择B,表明的你的记忆能力处于一般水平;选择C,表明你的记忆能力不是很好;选择D,表明你的记忆比较混乱、模糊。

第2题:选择A,则表明你有较强的记忆能力;选择B,则表明你的记忆能力稍差。

第3~18题:如果选择“是”的题目比较多,表明你懂得如何进行记忆,并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记忆能力也比较强;如果选择“否”的题目比较多,则表明你的记忆方法不是很妥当,记忆力有待提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