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他,文化虽浅,却数十年如一日,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成为生姜种植的行家里手;他,话语不多,却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领导百姓的一致好评;他,个头不高,却始终扛着脱贫攻坚的大旗,踏遍新寨村的每一寸土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奏响了生命华美的乐章。他就是新寨村致富带头人、主任助理兼关岭新途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的韦永才。

致富2023_致富2022_致富经2018

在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新寨村村委办公室里,韦永才和村委的其他同事正坐在一起讨论着村里合作社生姜种植所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为村里的主任助理,韦永才的工作不仅仅做好日常村里工作,还要做好新寨村产业扶贫工作。

新寨村第一书记赵丹说:“从我来到新寨村这半年和他相处以来,对他有四个评价,第一,他有大局意识,带动干部、群众一起抓好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第二,他思路清晰,因为这个村要发展什么产业,帮助群众要解决哪些问题,他都能理出很清晰的思路;第三,他很有担当精神,和我们一起成立合作社,且自己也担任法人,在这当中敢于去抓好各项产业的发展;第四,就是无私精神,为抓好产业发展,积极主动跑项目、跑资金。

致富2023_致富2022_致富经2018

未了更好的发展新寨村产业,韦永才作为有着丰富种植生姜经验的“姜王”,结合自身优势和“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 2017年8月,建立了”村社合一“合作社——关岭新途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和“关岭牛”产业。

新寨村村支书甘孝龙告诉记者:“韦永才是我们村里的种姜大户,种了将近二十来年的姜,他的姜在我们新寨村是出了名的。而且他的姜和人家同时一起卖的时候,可以比别人多卖1元左右,所以当我们发现这个人才以后,就把他吸收到了村里面来。现在他主要做的是带动村的产业发展,我们村开始成立合作社时,他主要是做姜窖,而且全程都是由他设计,到收姜的时候,也是他最辛苦的时候,他总是积极带动全村发展生姜种植。

致富经2018_致富2022_致富2023

起初,为了生活韦永才独自发展起了生姜种植产业,在生姜种植初期,他也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但是,他反复告诫自己别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也能干成。就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认真学习生姜种植密度、深度、排水、施肥、除草等关键技术。并针对新寨村的土质、气候等条件,不断探索着生姜种植的技术。

“我1992年的时候去福建打工,由于在外面打工工资低,觉得不划算。所以1995年的时候就回来种姜了,一直种到现在,现在种姜效益还可以,今年还参加合作社种姜。”韦永才介绍道。

通过韦永才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如今的他不仅可以种出高质量的生姜,还有着一套适合于新寨村自身条件的生姜种植管理技术。所以,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村里就聘请他来担任主任助理,帮助合作社发展生姜种植产业。

致富2023_致富经2018_致富2022

新寨村村支书甘孝龙由衷地说道:“这个人比较负责,不怕辛苦不怕累,带动我们发展生姜种植。在他的指导下,现在我们又卖出了将近六万斤生姜,将近差不多可以得到20万元。”

为了发展好合作社的生姜种植产业,韦永才还立足坡贡小黄姜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提出了种植经营生姜的项目发展规划,并每天到姜地里和工人们一起挖沟、刨土、种姜。韦永才还聘请村里懂生姜种植的人到合作社务工。如今,合作社的生姜种植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

“韦主任请我们来帮他种姜、挖沟、开机子,一天有250元的工资收入,大概有十多天的工程,做下10天就得2500元了。”新寨村村民朱光权难掩内心的感激。

据韦永才介绍,目前合作社种姜150亩,到收姜的时候,大概可收60万斤左右,按现在的市场价2元一斤来算,可以赚到120万元左右,带动贫困户117户、523人。

在发展生姜产业的同时,作为“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法人代表,他还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接管盘活原有的养牛合作社。如今,养牛合作社也逐渐形成规模,并聘请专人在里面务工,帮助养牛场稳步发展。

致富经2018_致富2023_致富2022

新寨村村民韦廷芬说道:“现在韦主任喊我家过来照顾牛场,现在一个人是3050元,在这里工作离家近也可以照顾到家里。”

韦永才介绍:“目前,新寨村有两个养殖场,现在我们必须流转一部分土地来种草,种草是80亩,相当于一亩要产1万斤草,80亩共计80万斤草供应这一百多头牛吃,然后这些贫困户可以到合作社务工,一天支付他们70元工资,确保他们有一定的收入。”

记者手记:对韦永才来说,带动家乡群众实现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是他现在最大的目标。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把脱贫攻坚工作时常牢记于心,在其位、谋其职。在新寨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他用情用心思考着怎样发展好新寨村的生姜和“关岭牛”产业,通过勤劳的双手描绘出新寨村新的蓝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