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农村养殖项目_致富农村养殖_农村致富经

廉江市高桥镇平山岗村整合资源规划乡村旅游景观,图为利用旧土坯房改造的“记住乡愁”展览馆。受访者供图

盛夏,平山岗村村口的大片荷花娇艳绽放,旁边连片稻田里联合收割机正轰鸣前进,饱满谷粒如流水般从出粮口淌出,700多亩红橙林环绕村庄,颗颗青果已经压弯了枝头……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宜居村”“产业村”,平山岗村依靠党建引领,统一村民思想行动,吸引乡贤助力,成为湛江廉江市乡村发展的优秀代表之一。

像平山岗一样从“后进”变“先进”的村,在廉江不胜枚举。今年1月底,廉江市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出2567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398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乡村振兴,成为这批年富力强的“头雁”精准施策的不二之选。

美化乡村提升“幸福感”

“以前村里满地都是泥,蚊虫还很多。”有着40多年党龄的党员杨秀芬回忆起村里最初的情况,皱起眉头。那时,村里的道路不但狭窄而且坑坑洼洼,天晴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难行。

平山岗要改变,但不能“随便”。时任高桥镇党委副书记谢齐让在平山岗驻村工作,提出要坚持特色乡村生态发展,组织号召全村参与平山岗村建设。

如何发动集体的力量,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平山岗村的党支部用了一招“土办法”——用“茶话会”“交流会”等方式,与村干部、村民交流。喝着茶、聊着天,距离拉近了,为乡村振兴“出点子”的气氛就浓起来了,一些邻里矛盾也在这种氛围里慢慢消除。

思想达成了统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带头响应“三清三拆三整治”,说服亲友拆除自家危旧老屋。

这些看得见、数得着的举动,在潜移默化里影响了村民,在思想上从原来的“要我奔康”“要我出力”,变成了“我要奔康”“我要出力”。

不光村里人思想观念和行动改变,一些从村里走出去的贤才能人,也受到这种干事创业的气氛感染,带头为家乡发展出力。从平山岗村走出去的陈昭荣,原本在深圳创业办厂。前几年回到村里出钱出力,免费帮平山岗村设计景观项目,带头把自家的房屋拿出来改造成民宿示范点。

经过几年打造,平山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破旧的老屋、泥泞的村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楼房,和宽敞平坦四通八达的水泥村道。

助农增收强化“获得感”

“每月保底工资3000元,还能照顾家,心里踏实。”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里,村民胡国秀高兴地说,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如今在合作社党支部帮助下,她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胡国秀曾是良垌镇中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癌症去世,家中有3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需要照顾,最大的女儿念大专还没毕业。走投无路的她,想外出打工,却又放不下家中老小。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干部找到她,根据她的意愿并结合实际,在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给她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

“出家门两公里左右就到上班的地方,活不重,工资待遇又不比外面差。”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员的帮助,工作上尽职尽责的胡国秀去年当上了仓库主管。“工资够我和孩子的生活费了。”她说,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兴旺农机合作社党支部于2014年成立。在党支部的助力下,兴旺农机合作社先后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培训孵化基地。目前,该合作社已形成一支具有30多人的农村经济职业经理人队伍,带领周边200多户群众转型成为职业农民;合作社服务农户3562户,服务区域耕地面积2万多亩,合作建成的养殖鸡场有86个,极大提高了本地农户的年收入。

党建引领,念好农村致富经

“像陈昭荣这样受党建引领,选择回乡贡献力量的乡贤在廉江有很多。石城镇山头村委坡头村的陈春,同样热心美丽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廉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黎法明看来,党建引领下,“匠心农民”层出不穷,彰显出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聚焦“党建+特色产业”,廉江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

塘蓬镇六环村,正是该模式下的优秀代表。在党支部引导下,六环村结合当地“北运”蔬菜区域优势,通过主导“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廉江市塘蓬六环果蔬专业合作社,投入100余万元,流转土地80亩,建设水肥一体化现代蔬菜种植基地,解决了35名困难村民的就业问题。

增强“内力”的同时,廉江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把党建引领致富奔小康的经验放到更广阔的平台分享,接受检验、汲取新能量。在与廉江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交流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远腾表示:“奔康致富也好,乡村振兴也好,如果没有党建引领,就不可能实现现在乡村发展的好景象。”

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赖铭思 黄兴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