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栏目内容筛选的是各级媒体中勤劳致富、信息致富等各类致富典型,以百姓视角解读身边的致富明星,报道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给读者讲述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感的真实案例。
栏目传递的理念是“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推广的是如何把握身边商机的经验,传播更多信息和理念,而不是致富项目,希望对读者有借鉴意义,帮助更多的创业者走向成功致富之路!
本期导读
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是两对小夫妻,他们都是从大学校园恋情开始,风风雨雨走过来的,可因为创业,差点两对都闹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又是如何重修旧好,携手共度难关,创造财富的呢?
晚上八点半,何晓芳领着记者来到一座深山,就是在这里,她做了一件别人眼中十分惊悚的事。
进山半个小时左右,何晓芳把记者带到了山间的一片空地。下车后,她嘱咐记者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何晓芳:我们要先把防护服 雨鞋 口罩这些戴上,以防比如说有一些难闻的气体
或者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东西,避免一下。
不好的东西?难以接受的味道?层层武装好之后,何晓芳带着记者走向一个占地几十平方米的铁棚。
钻进铁网,除了地上的泥土,记者什么都没看到。何晓芳带着记者走到一个土堆前面,就拿起锄头,开始挖。没几下,有白骨从土里滚了出来。
记者:这是什么
何晓芳:它剩下的骨头,这个应该是头骨,头上的。我第一次刨的时候我也很害怕。挖到三十到五十公分的时候,三四十公分的时候,我那个锄头就碰到了骨头咔咔的声音,那时候是很害怕。
原来,在这几十平米的铁棚里,竟然埋着上千具尸骨,记者听了毛骨悚然,而何晓芳却说这里埋的其实都是宝。
何晓芳:如果不利用起来就肯定是废物。
记者:那在你眼中呢
何晓芳:它就是宝贝
记者:这是你的宝贝?
何晓芳:没有,它就是比较值得去利用的一个东西。
这数以千计的尸骨,究竟能用来干什么呢?因为这件听了就让人毛骨悚然的事,何晓芳的创业饱受非议,而同样在众人指指点点中创业的贺根,为了养牛,被人叫做“祸根”,“傻根”。
这里是湖北省罗田县白莲河乡,贺根正在山上放牛,他慢慢的走近一头小牛,想要抓住他。一看到有人像要攻击小牛,所有的母牛都冲了过来。小牛虽然不大,可要抓住它却并不容易。
几天前这头小牛的妈妈死了,可它还不会吃草,所以必须得抓住它,给它喂奶。 记者:害怕吗?
贺根:这不害怕。
记者:那母牛都快顶你了!
贺根:这不要紧,它只会冲过来。
记者:不怕吗?我看你刚才都不敢过去了。
贺根:不是,那个小牛踩到我的脚了。
记者:那个蹄子压到身上特别痛撒。
像这样的疼痛,贺根从辞掉老师的职位,回家养牛的第一天起,几乎每天都在经历。 然而,身上受点伤不算什么,最让贺根受不了的,是因为他回来养牛,所引起的风言风语。
1990年,贺根出生在湖北省白莲河乡覆钟地村,贺根的父亲说,为了生他,家里曾惹过很多祸,所以取名贺根,方言读起来就是祸根的意思,是想让他记住家里曾经为他受过的苦。可让他没想到的是,22年以后,这个孩子还真的成了家里的祸根,让父母丢尽了脸面。
父亲贺国刚:他说我坚决要回家养牛看你怎么办,我就说你真要回来,我就一瓶砸死你。看你怎么样,我就一下子扔过去了,没有砸中,砸中了他就死心了。
母亲郑水泉:人家骂他,回家养牛,真没出息,你是在外面呆不下去了吧?我在家里哭啊,我想到我的心我就痛了。
因为养牛,家人反对他,邻居嘲笑他,就连去女朋友家里,也差点被轰了出来。
这个女孩,是贺根的高中同学,从创业初期,就一直陪着他。
贺根:高二下学期,也就是一次偶然,我跟她在教室门口擦肩而过的那一刻,我瞬间喜欢上她了。
经过4年的执着追求,直到大二,贺根才和这个女孩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两人的事情一直没跟对方的父母讲,2012年国庆节,贺根第一次跟着女孩回了家。
贺根妻子方汝朋:我妈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我今天特别不愿意你来。
贺根:去的那天下午的话,她妈让我女朋友,让小芳去前面那个小店里面去买个插线板,当时我女朋友就拉着我一起去了,然后她妈非的不让我去,就是为这个事情纠结了10多分钟吧。
贺根妻子方汝朋:因为我们去的那个街上,有很多亲戚,可能会让她觉得很丢脸,不让我带他去,后来是我硬拉的,把贺根带到街上去买东西了。
买个东西,都嫌他丢人,接下来女朋友妈妈说的一番话,又深深的刺痛了贺根的心。
贺根:说我是个放牛的,就觉得我没前途,第二天快到中午,11点多,快12点的样子,她妈跟我讲她说,贺根,那我也不留你了,你现在回去呀,这明显就是让我走。
贺根养牛,被女朋友的妈妈看不起,而何晓芳的爱情,也因为创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2003年,晓芳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当时的男朋友因为知道她来自农村,还曾经有过资助她上学的想法。
周艺:大一时候,看她穿得好像看起来很土那种,很穷很贫困那种。
何晓芳:他自己说觉得我们那边比较穷,可能是不是说(资助我)生活费。
可男友却不知道,虽然晓芳出生在农村,可父母开办的饲料厂,年销售额能有上千万元。2010年,何晓芳带着男友回到福建,两人不仅结了婚,还在晓芳父母的帮助下,承包2000多亩山地,开始养猪创业。(长)
因为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所以很多事情何晓芳都做的得心应手,就连刚出生的小猪在哪个奶头吃奶,她都要认真安排。
何晓芳:要找一个固定的奶头,因为前面的奶它营养比较好,奶水比较足。小的放在前面它吃到的奶就比较好。
记者:它俩的差距其实还是有一些。
何晓芳:对对对,这个大概三斤左右,这个五斤左右。
记者:就像它就是要放到前面吃奶的,这个就放后面。
何晓芳:等到他们到断奶的时候,二十多天吃完断奶的时候,一般就会差不多大小,长成一样大的。
记者:好了好了,放你去吃奶了。
看着一只只小猪出生,两人的事业慢慢走向正轨,可生活却给了何晓芳当头一棒。
2011年,何晓芳在家坐月子,突然从父母口中得知,猪场爆发了大面积疫情,而丈夫竟然一个字也没有对自己透露。何晓芳慌忙赶到猪场,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
晓芳:我爸妈是白手起家的,一辈子都过着很朴素的生活,有钱也不舍得花,都是希望我们能过好一点。当初我做这个事情是完全信任我们的,就是相信我们是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然后回来应该能做这个事情,才愿意说花自己的钱去投资。结果我们一直也没做好,但是他们一直都没责备过我们,都是他们自己在承受。
父母的全部积蓄1800万元,都搭了进去。为了让猪场还能继续维持,晓芳的父母只能四处借钱。这种压力让何晓芳觉得难以承受。
再回头想想,如果不是周艺的隐瞒,如果两人可以一起想办法,事情也许就不会闹到这样的地步。
2011年底的一天,晓芳和周艺提出了离婚。
从此之后,何晓芳变得有一些反常。她隔三差五地,就往猪场不远处的一个铁棚子跑。棚子里既没有猪,也没有堆放饲料,空空的。每次进铁棚,何晓芳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挖坑。她究竟要干什么呢?
一段时间过后,更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何晓芳开始一车一车地买别人不要的一些废料,然后堆进那个铁棚。记者来到何晓芳收购废料的地方,发现她买的竟然是这些种完蘑菇后的废菌包,这又是为什么呢?
记者去采访何晓芳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周艺把五头死猪,拖进了铁棚,晓芳给它们分别做了记号,之后两人把死猪埋进了这些废料里。
像这样的事情,他们每天都要做一遍。
2013年秋天,何晓芳就开始在这个铁棚里埋死猪,不仅这样,每隔三五天,她还要把已经埋进土里的死猪再挖出来,就这样埋了再挖,挖起来看看又埋掉。
胡育:特别恶心,病死猪那个死掉了。那个身体上都是很多虫了,你还敢,我看都不想看
父亲:主要就是担心,其实就是担心。有些病是人畜共患的病,人畜共犯的病如果是不小心的话,会被传染到人身上去的。
何晓芳为什么要做这种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事?这铁棚、死猪、蘑菇种植废料,它们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何晓芳创业有点惊悚,可贺根创业也是困难重重。
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给牛打针。贺根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机械工程,打针他根本不会,牛好像也很怕。
记者:你这针头,打完针头还留上面了?
贺根:牛有时候要动撒;记者:不熟练是吧?
贺根:那不是不熟练,这个很正常撒,因为一插进去,
记者:你这针头,打完针头还留上面了?
贺根:牛有时候要动撒。
记者:不熟练是吧?
贺根:那不是不熟练,这个很正常撒,因为一插进去,牛痛,虽然不怎么专业,但治牛的话,还可以。
为了把牛照顾好,贺根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去割草。
因为没钱请帮手,所有的活都要他和父亲两个人分工干。刚开始的时候,贺根把这些活干完,常常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缓解资金的紧张,贺根打起了牛粪的主意,他跟农户联系,说好了120块一大车,因为没钱雇人,他只能这样一铲一铲的把牛粪铲到小车里,然后再装进大车送给农户。常常一不小心就把牛粪弄到了嘴里。
贺根:比如说这车子装了大半车,我把这个铲进去的时候,有时候倒快了一点,那个粪就溅到嘴里面去了
虽然辛苦,可这土黄牛让他3个月就挣了3万多,周围人看着眼红,就开始跟风养起了土黄牛。
贺根:到5月份的话,差不多也就7、8家的样子吧,然后总共养了三百多头,这个7、8家里面有3家是看到我养牛他们就回去养,然后其余的话,是看到他们在养,也就都跟着一起养了。
以前乡里只有贺根一个人规模化养殖土黄牛,可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8家养殖户,很多人都说,贺根这下有了竞争对手了,可他却一点也不担心,反而乐开了花。
贺根:我心里特别高兴,我就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养牛,对我这个年轻人而言,养牛只是我暂时的一个引子,因为我最终目的不是养牛。
他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不顾一切的回家当起了牛倌,现在却说自己的目的并不是养牛,他到底是如何打算的呢。
贺根养牛不是为了养牛,何晓芳养猪却一直在死猪身上打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她发现一个可以把死猪变废为宝的商机,这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低廉。
何晓芳: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埋病死猪的地方,通过海鲜菇渣或蘑菇渣这些有机质,把病死猪埋在里面让它快速发酵。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尹会方:堆肥的话,它温度能够保持六十到七十多度有二十多天,它一般的病原菌都可以杀灭。
因为白天猪场太忙,何晓芳只能晚上采集死猪样品化验数据,虽然害怕,但只要想想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她就有了勇气。
何晓芳: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校训,解民生之多艰。它有一句这个,然后我当时,我在离校的时候,我很深刻记了这一个东西。然后我觉得我应该能够,我应该做这些东西,我可以做到。主要是这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动力,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这个事情,然后我就去做了。
采样、做实验、跑研究所,整整一年时间,何晓芳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2013年终于成功变废为宝,通过堆肥发酵法把病死猪变成环保、高效的有机肥。
而贺根也实现了自己之前的财富计划,2个月销售额做到200万元。
贺根养的这种土黄牛,生长周期很长,一头牛从出生到出栏,需要两年时间。如果只是去养殖,需要的时间会很长,资金量也特别大。所以贺根的打算就是,先通过自己养殖,带动周边的人一起养。
贺根:养牛的农户越来越多,规模也上去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没必要养牛了,因为我有这么多货源在这里,我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去养了,我就可以做屠宰加工。
理想很丰满没,现实却很骨感,虽然养牛的规模上去了,可数量太大,一时间根本卖不出去。熬了几个月之后,贺根这个牛倌就要当不下去了。
为了养牛,贺根借了几十万的外债,每个月的投入也最少在一万元以上,10个月才卖了10块万,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那段时间他穷的连条新裤子都买不起。
贺根妻子方汝朋:能穿的衣服,能出去跟领导正式面谈的衣服,他只有一套,有一天他好像第二天又要出去,发言会好像是,然后衣服我忘记洗了,早上起来,他发现衣服在洗衣机里面泡着,然后还是湿的,然后他就生气了,我们俩吵了一架。
(紧)可是,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销路给打开呢。这时,一个人的一句话,让贺根找到了灵感,两个月时间就把销售额做到了200多万,还把自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红人。
贺根:1900多一点,1923。
记者:卖了多长时间?
贺根:到现在也就一个小时,这个没有以前好,下半年的话,我一个月就可以卖个30多万。
黄牛养殖户贺海兵:好多电话联系他,都知道贺根有,网上人家都知道都找他,你有的话,根本就不愁卖的。
同学丁泽文:之前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有一次他来武汉之后,是买车,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工程大学的学生,那个同学就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就找他要合影。
到底是什么人启发了他呢?
贺根发现,自己销路打不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别人不相信自己牛肉的品质。只是觉得牛肉贵,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贵。
有了这种想法以后,贺根就找到了自己的邻居贺正旺,他是《黄冈日报》在当地的一个通讯员。听完贺根的创业故事以后,贺正旺非常感兴趣,就写了一篇关于贺根回来养牛的稿子,在《黄冈日报》登了出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贺根成了当地的名人,他再去推销牛肉的时候,常常会被人认出来,很多大的酒店和单位食堂也都开始来买他的牛肉。
销售问题迎刃而解,到2012年年底,贺根全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万元。2016年,他创办的合作社,销售额更是突破1000万元。
现在,贺根不仅和女朋友结了婚,还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而何晓芳和丈夫,也在创业中,更加了解彼此,更坚定的走下去,他们现在又开始养蜜蜂,经营着属于两人的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