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坚持工作力量下沉,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要直达基层,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基层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坚持工作力量下沉,做好社区工作,对于夯实基层基础、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建强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社区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社会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织密基层“治理网”,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优化社区组织架构。在综合分析社区所包含的楼栋、居民、党员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以适当规模划分社区网格,推动建立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架构,推动形成设置科学、职责明确、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畅通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依托党的组织架构和社区网络,将党建工作与社区的具体事务深度融合,完善社区议事决策、民主协商、社会参与等机制,有效凝聚管理合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引领协调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等多元治理主体,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党员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是党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调研员”、社区群众“服务员”、社区事务“管理员”。要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包联走访群众制度,深化党员“双报到”工作,优化制度机制,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示范作用。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引导社区党员深入邻里街坊中,搭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全面提升辖区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创新党员管理机制,搭建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积极性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工作力量下沉,充实基层一线力量,才能更紧贴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推动资源整合下沉。社区治理参与的部门多、涉及的对象广,实现精细化治理需要着力统筹好各部门各方面力量资源,解决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作用,凝聚各方合力,各类治理力量由“大党委”统一调度指挥,延伸社区管理链条,实现人员统一管理、资源统一使用、工作统一推进,让社区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形成立体多维的社区治理网络,推动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从局部发力向整体融合全面发展。厘清有关部门(单位)与基层的治理职责,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不断推进“一窗受理,全科服务”运作模式,最大限度统筹社区服务资源,不断推动资源下沉,汇聚多方优势,联勤联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便民服务。
科学配置人员编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细小琐碎。加之基于基层事务难处理、基层工作难做好、基层干部难提拔的片面认识,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出现工作力量薄弱的现象。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下沉机关工作人员充实一线,加强基层干部和机关干部的人员流动,促进基层经验和机关经验的互相交流,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探索和完善向重点社区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制度,让工作力量走进社区、走向基层、走进群众,在充实工作力量的同时带动社区干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在编制方面,充分考虑社区实际情况,解决好社区干部编制问题,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社区工作。
加快打造智慧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模式,通过智能化科技加持,也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的方法。社区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可以有效推动社区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不断创新。如社区共享平台等的应用,可以实现“一网统管、多网融合”的效能,在为基层工作减负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用,加大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提升社区治理者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能力水平,逐步将基本民生服务资源、服务阵地统一聚集“上网”“上链”,居民按需“点单”、在线“下单”,相关单位及时“接单”、完成“订单”,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社区治理服务新形态,逐步实现数据支撑下的高效精细治理服务。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困难和矛盾。”“枫桥经验”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浙江,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主要特征。社区通过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畅通诉求解决通道,可以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变“坐班制”为“走访制”,用活用好社区治理组织体系,使社区干部力量有效覆盖,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把准群众诉求,不仅“脸好看”还能“解决事”。凝聚社区发展共识,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社区公约》《居民守则》《楼道自治公约》等行为准则,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对于构建社区共同体的规范和调节作用,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要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用好党员议事会、群众听证会、和事佬工作室、老街坊调解会等民主议事协商载体,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让各项惠民政策落地更精准、为民服务更贴心。加快建设网上民情调解等平台,形成诉求矛盾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综合系统,定期在线接诉、线上会诊、精细解决,让居民遇事有地方“讨说法”“找办法”,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切实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着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强化社区治理保障。要树立“钱往基层流、人往基层走、政策向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构建领导有力、资源整合、人才汇聚、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工作保障体系,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资源保障。健全完善社区治理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建立基层政府面向社区的治理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社区。建立系统化、进阶式、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培育体系,促进社区工作者岗位成长和专业成长,为社区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加强城乡社区阵地建设,补齐软硬件短板,打造更加开放、集约、共享的社区服务阵地,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柴小君,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