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久锋 姚媛
盛夏时节,走进贵州省余庆县关兴镇沙堆村的豇豆种植基地,一排排豇豆整齐排列在田间。这片村党支部和遵义贵三红公司联建联创的豇豆基地成了村民脱贫的希望。
近年来,余庆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建+金融”为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去年10月,余庆县成立了余庆兴民城乡统筹发展有限公司,计划由县财政注入初始发展资金,各个乡镇成立子公司,由兴民公司统筹控股、管理、监督,探索各自的发展模式。
作为“党建+金融”试点的关兴镇,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成立了由余庆县兴民公司统筹控股的关兴镇富兴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以富兴公司为平台,与广东温氏集团、遵义贵三红、遵义卓豪等十余家企业洽谈对接,着力盘活集体资源,以资源引资本,推进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
沙堆村的亭子坝农业园区,是由余庆云南商会组织在滇乡友回乡创业,围绕“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打造1200亩集精品果产销、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区。按照项目投入、资金捆绑一体要求,富兴公司投入资金300万元,贵州长林山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700万元,带动23户群众发展红桃1000亩,每年实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农户户均年增加收入3万元,切实发挥了“建好一个产业示范园、保护好一方山水、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
这些年,余庆县以资源引资本,盘活了集体经济,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向更高层次跃迁:浙江顺发茶叶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5000吨绿茶生产线,带动茶叶加工企业29家,就业1.8万人,茶叶和产值达5.45亿元;广东温氏集团入驻发展生猪养殖,将实现年出栏生猪40万头,带动家庭农场400户以上;余庆县安之源茶叶、遵义劳伦丰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蔬菜种植2.2万亩,发展中药材种植2500亩……
全境建设,全域发展,处处开花,步步皆景,一个个产业基地异军突起,一户户农民增收笑开颜。
“种茶比种苞谷强多了,白茶的收入每亩能达到3000-5000元。”花山苗族乡洞水村党员朱光发高兴地给记者说起茶叶种植的收入情况。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洞水村与贵之缘公司合作发展白茶产业。有多年白茶种植经验的朱光发主动请缨,担任洞水村茶产业小组的小组长,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民富村强的新路。
朱光发说,茶产业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不但要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还时常在一起研究生产技术、市场行情等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当用工短缺时,党小组还会主动安排党员义务劳动。
激活党小组“神经末稍”,让党小组为产业落地到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协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遵义贵三红公司党支部与沙堆村党支部联建联创,创造了24小时流转土地600亩的“关兴速度”。如今,新建的1200亩订单豇豆基地,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12个村民组73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3户)自行种植300亩,为群众找准了一条产业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产业是关键。运用‘党建+’理念,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梁涛说,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切实把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带领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余庆县探索“支部+企业+村级经济组织+农户”抱团发展模式,建立村集体、群众与各企业联股、联产、联业机制。
“我们探索建立了‘订单合作’‘入股返利’‘托管保底’等利益联结机制,分类别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群众收益分享比例,切实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县党联办主任徐启俊告诉记者,按照“经济收益的3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积累,20%用于贫困户分红和再扶持”原则,实行投入比例分享收益,增强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又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群众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