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优质提问思考的框架 优质提问如何促进师生的思考? 学习是思考的结果。 —— 大卫·珀金斯(David Perkins,1992,p.31) 我相信,如果你的学生有以下这些表现,那么你的课堂一定非常活跃。例如,当学生遇到新的学业难题时,他们会不断地将手边的内容与自己的个人知识和经验进行比较、评判;这些学生还会将新内容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相关联,并且当新概念和自己已有的概念产生认知冲突时,他们会提出质疑。此外,当他们将学习目标转变为自己的个人目标时,会确立更加细化并合理的学业目标;他们还能解释清楚自己正在学什么以及为什么学,他们会将课堂学习目标和现实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相关联。 这些学习者在解决难题、建构意义时,会显现出好奇、独立、坚韧等一些**品质,还会与老师、他人,或者通过网络及其他渠道与人交流互动。他们会提出相关问题将学业内容和现实生活相关联,也会总结提炼学科内外的范式,提出并检验自己的假设,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内容,深入思考如何选择和评估论据、做总结,并且从不同角度看待当前的问题。 这些学生知道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平时会用不同的方法管理自己从而获得进步。例如,他们会消化教师提供的形成性反馈,灵活地应用先前制定的标准或量规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控,通过反思每天的收获得到新的理解。

他们已经习惯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学习。他们还常常会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产生问题,并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些学生向我们证明,学习应该是严谨的(思想上)、相关的(内容上)及联系的(已有的思想和新的思想之间,以及班集体的成员之间)。现在,将这些期待应用到你的课堂上,你的学生身上吧!试着将这样的学习变成现实吧! 通过优质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你父母那个年代的课堂了!现今的全球化社会需要不一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迫切地需要改变现今的课堂提问方式并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了。不久之前,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 通常是评判学生是否已经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而且,就像我们大家都亲身经历过的那样,教师常常会一次点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安静地聆听,等待教师点到他们。尤其是当一名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就会叫另一名学生回答,直到有一个“出色的学生”(或者有时是教师自己)说出教师期望的答案。 虽然这种现象在现在的课堂上还是时有发生,但教师知道这种单向的提问模式并不能发挥优质提问应有的作用和潜力。如本书所述,优质提问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帮助回忆、记忆信息的工具,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过程帮助学生达成认知和元认知层面的学习。

这种层面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如下几点: 将思考聚焦到具体的学科内容 运用认知加工策略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长时记忆 提出问题以帮助澄清或拓宽理解 通过自我评估和形成性反馈来监控自己的表现,达到学习目标 通过运用结构性支架来引导思考,培养个人的反应能力 帮助建立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将积极思考发展为大家的共识 如本章前言所述,学生的这些行为再次证明学习应该是严谨的、相关的和联系的。那么,大多数课堂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大多数学生会自发培养这些认知技能和思考习惯吗?也不会。大多数教师欢迎自己的课堂有这样的学生吗?是的!大多数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这些认知技能和思考习惯吗?能够!这样的课堂会不会有挑战性?有可能。值不值得?答案是肯定的!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但*后,这些问题还是要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来解决,尝试着将其中的原理应用到你自己的实践中。 我们写这本书有两个目的—— 实际上,这本书的书名就有双重寓意。**,我们通过案例证明优质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重要催化剂,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详细阐述了构成优质提问的几个重要部分,认知科学家和教师效能研究者认为这几个部分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我们还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可以运用的具体工具和策略,以期学生能够达到上述提及的预期目标。 第二,我们期望读者通过“优质提问促思考”明确优质提问的目的和潜能,并反思自己的个人经历。为此,我们插入了有关优质提问的信息和提示,帮助读者进行个人反思,开展合作性对话。下面就是我们的**个提示。 优质提问的组成成分 图1.1 是一个指导教师运用“优质提问促思考”的框架,这个框架共有五个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用其来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这五个部分并不是按部就班的步骤,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的过程。但图1.1 各个部分的顺序安排是有目的的,因为它们正好对应这本书的编写顺序,具体内容如下: 构建优质问题 构建优质问题是优质提问的基本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形成、创造与组合问题。如果问题和教学目的不一致,或者不值得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就不用考虑其他功能了。在第二章,我们会**介绍不同类型的、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我们希望教师可以团队合作,一起将设计核心问题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第二章还包含构建问题的相关指导和工具。 促进学生思考 构建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产生什么类型和层次的反应。

达到内容和认知要求的反应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这一点要在构建问题时考虑清楚,而具体的提问策略则要在课堂互动中选择。*终目的在于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架,引导他们既思考问题本身,又思考如何回答。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问答方式。传统问答过程中,学生需要猜出教师心中的答案,这也是学生在“学校游戏”中学到的本领。在第三章中,我们总结了一些促进认知加工的重要策略,包括运用“等待时间1”和“等待时间2”,促进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的有效排列,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元认知技能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