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最牵挂和担忧的是什么?

孩子能适应小学生活吗?

他在学校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他能照顾好自己吗?

作为家长,怎样与学校协作,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61天过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有哪些可喜的进步呢?11月1日,秋日暖阳,家长们走进巴川量子,见证孩子们的真实成长。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61天的变化

六年养育习惯,入校尤为重要。小学部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林,代表一年级教师团队,就习惯养成和家长们进行了分享。

儿童礼仪:微笑礼、就餐礼、集会礼、卫生礼、课间礼……习惯成就人生。“孩子更懂事,更有礼貌”也成为调查问卷中,家长们最觉欣喜的变化。

自主服务:每个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主服务岗,如创意作业检查、晨读组织、书吧管理、金鱼喂养、课间督导……岗位虽小,但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在做事中学会交流、学会服务、学习管理。

强健体魄: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的融合;体育游戏;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上混龄体育课;还有丰富多样项目班:艺术体操、羽毛球、篮球、花样跳绳……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爱上体育。

学习习惯:学会端坐聆听、课堂用不同的手势语表达内心的想法、发言时大方自信的表达、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书写工整漂亮、学会整理桌面与抽屉……

入学61天,老师们从儿童礼仪、课堂习惯、强健体魄、自主服务、流畅表达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感知体验,帮助萌娃们适应小学生活,养育良好习惯。一年级教师团队每天在学生离校后进行小结分享,捕捉教育契机,利用各种校园活动浸润。

“叔叔阿姨,你们好!请往这边走。”家长会当天,萌娃小礼仪们大方的姿态、礼貌的问候;分班家长主持会上小主持人自信、优雅的表现;各班萌娃们悉心准备的精彩节目……让家长朋友们满眼含笑、掌声频频。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瞬间的事。在相遇61天里,是“杨爸爸”宽阔的肩膀和温暖的怀抱,让那个离开了奶奶就会分离焦虑的孩子变得独立勇敢;是“谭妈妈”一路跟随的身影和鼓励肯定的目光,让那个上课时不时就要站起来随处溜达的孩子变得更有规则意识……61天相处,师生彼此已经生出浓浓的“爱”的情感,杨林主任这样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一场爱的遇见。师生相遇,彼此关照,感受美好,就能互促成长。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过好童年,是最重要的作业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家长会上,全国创新型校长,重庆“小班教育”首创者,巴川量子学校书记、校长潘云芬以《保护孩子灵性 共筑成长阶梯》为主题,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和一年级家长分享她的家庭教育经验与思考:

学校有一个大沙坑,沙坑旁有两棵树,我女儿几乎天天就在那里玩。“沙”这个字,就是我在沙坑上教的她。只教了一遍,她就会了,这就是情景记忆。一直到她三年级,写了一篇关于沙坑的作文,被老师推荐去发表,我才通过作文知道:原来这个沙坑和这两棵树对她的影响有那么大!

她小的时候,养了很多动物植物:小金鱼、小兔子、小狗、水仙……我到今天都记得,她问我:“妈妈为什么蒜瓣长出了葱呢?”因为她只见过葱苗和蒜瓣,没见过蒜苗。这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不是很好吗?小狗生病了,她自己守到半夜;下大雨自己坐着三轮车带小狗去看病,这不就是爱心与责任心吗?

●孩子和成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的,小孩是用体验和感知去认知这个世界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不会玩,家长才应该焦虑。

●保留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才能真正快乐,才能够真正热爱这个世界。

●量子小学不带作业回家,把童年过好是最重要的作业。

金句频出的潘校长还从“让孩子玩得有趣、让孩子喜欢体育运动、与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有艺术熏陶、与孩子沟通交流”五个方面给出实用性建议,并送给家长们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长们时而埋头笔记,时而凝神思考,时而会心点头,被潘校长生动、精彩的讲座深深吸引,对“成长”更多了几分思考与感悟。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在分班家长会上,意犹未尽的家长们积极探讨习惯培养,相互分享育儿知识。对于“在家如何陪伴孩子”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方法:

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专注:家长以身作则,不论是做作业还是玩耍时,不敷衍,不玩手机。

家长放平心态:不比较,不焦虑,用时间换空间。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不着急,不打骂孩子,要保持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

建立正面评价机制:让孩子形成“鼓励做→得到肯定表扬→愿意花更多努力在某事上→努力做→被肯定和表扬”这样的良性循环机制。

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_混龄经验心得

萌娃有进步,家长们更是收获满满。好的教育就应该共同成长。

当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积极互补,精心浇灌,就能静待花开,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芒。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