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是本病多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或新购人的大日龄鸡与老鸡饲养一起,易造成本病的暴发。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低死亡率、高发病率为特征。本病在鸡场某鸡舍发生后,其他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成年鸡可见肉垂水肿,常见一侧水肿,间或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初期病鸡有一定食欲,随鸡群中发病数量增多,食欲明显减少。产蛋鸡发病后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产蛋下降的幅度与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一定关系。治疗及时可较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康复后鸡群产蛋量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育成鸡发病及时治疗可迅速恢复。

病理剖检:

致死鸡常见慢性呼吸道的病变。本病的典型病例仅引起鼻腔和眶下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面部皮下和肉垂的水肿。早期死亡病例可见肺炎、气囊炎。

实验室诊断:根据细菌分离鉴定和凝集试验可确诊本病。

防治方法: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工作。鸡场内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消毒,空舍一定时间经消毒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本病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即可消灭之。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它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可较快地控制本病传播,缩短病程,对整个鸡群的康复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治疗中注意投服磺胺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天左右为宜。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投喂磺胺类药物在发病初期效果更为明显,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用抗生素采取注射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链霉素或红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康复后的鸡群仍可带菌,是传染源,对其他新鸡群是一个威胁。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