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集“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的通知》(浙教办函〔2021〕290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段“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的征集遴选工作。经基层推荐、专家组遴选等程序,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第十五、十六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名单。聚仁小学《聚仁圆桌派:携手“同盟军” 走向新型家校社协同》入选,为我市再添一个省级“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案例具体内容

聚仁圆桌派:

携手“同盟军” 走向新型家校社协同

追问与诊断:

“双减”下产生的新问题如何破解?

“双减”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一次时空腾挪,就是要把过重的作业负担“腾”出去,留下有充裕时间和空间的“学生成长道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在这样的腾挪下,作为“双减”主力军的教师该如何行动?家长的关注与行为又怎样回归理性?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校面向全体家长、教师多次发布阶段性调查问卷,进行过程性的密切追踪,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双减”之下教师与家长面临的几类新问题(如图1)。了解其在“双减”推进过程中,各个环节具体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哪方面的助力?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图1.“双减”下的新问题

对此,我校以学校为核心,盘活社会资源,创新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模式——以真诚地沟通和对话为前提,搭建“聚仁圆桌派”共育平台,建立长效、科学、规范的实施路径,推动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目标趋同,教育理念融通、教育方法互补、教育资源共享,从而赋能每一位学生在“双减”的阳光下幸福成长。

创新举措:

“聚仁圆桌派”的构建与实施

“聚仁圆桌派”的概念界定

“聚仁圆桌派”是指以“家校社”相互连通为主要形式进行的主题探讨式圆桌会议。“聚仁圆桌派”从“双减”进行以来家长、教师产生的困惑出发,聚集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旨在以“谈天+互动”的形式探讨问题背后包罗万象的教育话题,碰撞各自的智慧和观点,使之能够在后续问题的持续跟进中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轻松的“圆桌派”,开展高效、灵动的讨论,汇集最新的思考和成果,为教师、家长等提供丰富鲜活的资源。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图2.“聚仁圆桌派”的联动模型

“聚仁圆桌派”的顶层设计

1.形式构建

1张桌子,1个主持人,3个嘉宾,加上一群教师、家长,两周一次,一个半小时,这便构成了“聚仁圆桌派”。

2.管理运行

任何对主题感兴趣的教师都可以申请担当主持,根据需要邀请嘉宾参与,并按照统一要求组织“圆桌派”。嘉宾往往由“专业指引者”、教师或家长中的“问题困惑者”以及眼界开阔的“旁观者”组合而成,一年多来,许多部门负责人,不同学校的校长,各级教研员,企业家,行业精英纷纷走进聚仁园,大家围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阐述自己的困惑或看法,没有权威,人人尽可直抒胸臆,发表见解。

3.主题聚焦

学期初,学校分析整理“双减”进程中家长、教师面对的真实问题,选定探讨主题,每一期“聚仁圆桌派”便在主题的聚焦下,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在渗透理念、趋向同一的同时,以一个月左右为限对问题持续跟进。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聚仁圆桌派”的实施路径

“聚仁圆桌派”的良性开展需要制度化的推进,在平台的搭建之上,建立更为顺畅的信息传输和反馈模式——划分为“提前策划、圆桌讨论、持续跟进、复盘反思”四个阶段,将家长“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在一次次问题的聚焦中,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一次次探讨实践中,开阔眼界,转变思想,不断前行。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1. 提前策划:合作支持问题的组织与聚焦

“聚仁圆桌派”的主题从何而来?我校对教师、家长不定期发布的问卷调查中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不断更新的“问题库”。上学期,“问题库”中出现了很多如“孩子拖拉怎么办”“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下课不会好好玩呢”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生发于教师、家长与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我们透过孩子的行为表象,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与需求。因此,上学期我们将圆桌派的主题确定为“读懂孩子系列”。

“如何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读懂孩子?”主持人围绕主题的不同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8期圆桌派,并邀请相关领域的嘉宾、涉及的家长,让家长、教师在通过互相倾听、交流协同,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

表1.“聚仁圆桌派”活动安排表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2. 圆桌讨论:项目思维渗透下的对话与交流

我校将项目化学习的思维渗透其中。在“圆桌派”开始前,主持人发布系列问题或任务促进家长、教师深入思考;“圆桌派”上,在主持人与嘉宾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将个体的经验、体验和认知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例如,在“双减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这一期里,学校围绕“提高教学实效,我可以怎么做?”“在减轻家长焦虑、转变家长观念等方面,学校、老师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对教师、家长分别发布“双减”作业单,促使其对主题进行前期思考。“圆桌派”上,主持人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做解读,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谈谈课后服务课程可以如何开设,邀请家长代表从自身出发谈谈如何在“双减”下做好家长应该做的责任,每个人将自己对“双减”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各种方式的阐述,在获得他人认可的同时,从他人的观点中发展自己的认识,使其对“双减”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并将达成的共识投入到学校后续工作的开展中。

3. 持续跟进:联动共研下的实践与反馈

问题不是仅靠圆桌派上的一个半小时便能解决的,但我们相信沟通的力量,通过专家引领、多方参与、观点分享,家长、教师在“圆桌派”上,在理念的渗透中,基本达成共识,并积极投身到后期实践中。例如,在“提升专注力,成长更给力”这一期里,很多老师反映,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小动作不断。一会玩下橡皮擦,一会玩下铅笔盒,一会说下悄悄话,有时被点名回答问题时感到一脸茫然。其实这都是孩子缺乏课堂专注力的表现,我们到底如何提升孩子的课堂专注力呢?教师、专家进行经验共享。在“圆桌派”初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关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状态,之后,我们的老师纷纷把三脚架扛进了课堂,用最原始的数据,细数镜头下孩子们上课的点滴表现,依托后期质量调研和反馈中心,进行为期一月的实践反思,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元形式,征集各方的反馈意见建议,促使圆桌讨论向生活纵深处蔓延。

4. 复盘反思:成效回顾后的优化与修改

学期末,学校通常以“复盘反思”的方式总结回顾圆桌派的开展效果。复盘可以反思迭代,吸取经验再成长。学校利用“总体复盘分析框架”,让参与其中的教师、家长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框架、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复盘分析。

表2.总体复盘分析框架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通过不同层面的高质量复盘反思,学校进一步沉淀上阶段的经验,复盘反思发现的问题如何改进,如嘉宾的选择、跟进的形式等等,从而更好地指导下阶段——新一主题系列的开展。

成效与影响:

辐射引领,共赴一场成长的探索

新时代新教育,家校关系需要一场新设计,我校以“聚仁圆桌派”为载体,围绕育人目标,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聚仁圆桌派”带来的不仅仅是会议方式的改变,在一期期的交流对话中更是促进了教师、家长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长达一年多的实践中,家校关系不断优化改变,呈现出以下特点:

教师重在平时,在细水长流中保持与家长的积极互动。立足于平时,又着眼于未来,学校在“聚仁圆桌派”达成的共识下,为教师搭建了“课堂分析观察实验室”等平台,创新了“弹性上下班”“心情假”等机制,更好地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多地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接触,同时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平等交流的真诚愿望,并有意识地组合彼此的教育要求,如此细水长流,常作不息。

家长达成共识,在步调一致中产生同频共振。在长期的交流与对话下,家长越来越认识到,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想法,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家校形成合力,在更深入的了解与互动中让共育更加科学、专业。学校抓住“双减”政策落地的契机,在多维度努力下,变“焦虑”为“机遇”,让家长和社会资源更真实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引导家长关注陪伴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引导老师更加相信善于利用家校沟通的力量,形成由内而外的教育合力。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_领域优质回答经验分享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