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场《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学习会,再次把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陈忠武的思绪拉回了16年前的那个上午。

“这些年,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咐,把深化村务监督制度放在第一位,不断做实做细村务公开工作。现在,村民利用手机钉钉群、华数电视网络可以足不出户查看村务、财务明细账。村干部还每月向党员大会、每季度向村民代表大会述职。”陈忠武说,后陈村已连续16年实现干部行使公权力零违纪、村务事项零上访、工程建设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

我市是全国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发源地,因在后陈村首先创立,这项以村务监督为核心的基层治理运行体系,16年前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提炼为“后陈经验”。

16年历久弥新。新形势下,我市通过全域深化拓展“后陈经验”,赋予“后陈经验”新时代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其生机勃发。

新机构:全国首个

村务监督委员会

“履坦大路,湖头街”,这句流传至今的童谣,说的就是位于武义县城北的后陈村。上世纪90年代,毗邻高速出入口、工业园区的后陈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本世纪初,后陈因被征地,村集体一下收入1900余万元征地款。

这本是件好事,没想到,因为村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干群矛盾激化,群众上访不断。因为村级财务问题,后陈村两任村支书“落马”。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生,种种困境倒逼村两委探索治村新思路。2004年1月,后陈村尝试建立了一个村民财务村务监督小组。武义县委对后陈村组建监督机构的自发动作高度重视,派出指导组进驻后陈村开展调研,并最终达成共识:设立第三方监督组织。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一项新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由此诞生。

2005年6月17日,这项制度推出满一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后陈村考察调研,一下车,他就和大家亲切握手,并直接来到村务公开栏前仔细查看,特别关注了《村务管理制度》《村务监督制度》这两项制度,还当场和大家讨论收支情况。

“后陈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一直关注着,我觉得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习近平的一席话一下子给干部群众吃了“定心丸”,他还首次将其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

“习书记的肯定,极大坚定了推行这项制度的决心。”16年后,再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陈忠武依然历历在目,当时他任村委会主任,“更令大家惊喜的是,临走前,习书记主动提议一起合个影,于是在老村委会一楼的台阶下留下了一个难忘珍贵的瞬间。”

此后,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后陈经验”的发展牵挂于心,先后8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16年来,“后陈经验”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逐步走向成熟,由一项“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2010年,这一制度创新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9年,又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新成果:全域探索

深化“后陈经验”

16年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探索深化“后陈经验”的具体形式,推动“后陈经验”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丰富完善。

在武义,当地出台了《村务监督制度》《村务监督工作十法》《武义县村务村级事务工作流程(试行)》等,积极推动省级地方标准《村务监督工作规范》的正式发布,取得了丰硕的制度性建设成果。今年,当地还准备创建50个“后陈经验”示范村。

实践中,思路也在不断清晰。“‘后陈经验’是一个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桥梁,以‘源头治理’为实质的基层治理经验。”武义县委主要负责人在调研思考中指出,“后陈经验”侧重于让矛盾不产生,“枫桥经验”侧重于矛盾出现后及时予以化解,两者构成了推进浙江基层治理的“一体两翼”。

在全市层面,我市打破后陈一个村的地域局限,全域探索实践“后陈经验”,2009年,我市成为全省最早实现村务监督组织全覆盖的地市。探索中,涌现出如浦江主题党日公开“唱账”、金东“乡会村开”、义乌“智慧钉办”等一批好经验、新做法,并初步形成了“权力受约束、村务全公开、村民好监督、自我能纠偏”的村级监督体系。

“后陈经验”还在其他领域生根发芽。2019年10月13日,金华市青少年宫宫务监督委员会揭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共青团系统的基层监督委员会。依照监督程序,宫监会对青少年宫重大事务决策是否依法依规,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工程建设、招投标采购等程序是否规范,宫务内容是否公开、真实等开展常态化监督。

“这是继‘枫桥经验’之后,浙江人民在乡村治理领域创造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制度成果。”去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卢福营在深入调研后总结出,“后陈经验”理应是“重要窗口”的优秀“展品”,需要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突出成果。

新课题:集成升级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历久弥新,源于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活水”。新形势下,“后陈经验”也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一肩挑”。

以我市为例,在去年的村社组织换届中,全市3208个村社“一肩挑”比例从7%提升至98.5%——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也意味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均由一人担任,“后陈经验”创立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三位一体”的治理制度架构面临新的监督课题。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在武义县,从去年6月开始,当地从各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遴选精干力量,向全县258个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后陈村相距不远的茭道镇蒋马东村,“第一书记”蓝芳发现,村里一张两万元的照明工程票据事先未向镇里备案,经调查核实,镇纪委对村干部予以诫勉谈话。

和以往的联村干部不同,“第一书记”是专职化履职,组织关系迁转到村,全程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执行情况监督把关,实现驻村包村,并推行“5810工作法”,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在村在岗,遇重大事项10分钟内到达现场。

选派“第一书记”,就是全市范围全面推行村级监督“五个一”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五个一”,即选派一批驻村包村的“第一书记”、构建一套村务决策的标准化流程、探索一组简洁管用的公开办法、形成一个“四位一体”的监督方式、健全一套保障落地的有效机制,以此来切实做好“一肩挑”后的村级权力运行监督,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金华经验。

去年11月,市委又正式下发了《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后陈经验”的若干意见》,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村监委建设、推动监督力量下沉、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执行机制等六个方面对“后陈经验”作了全面梳理和深化,对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予以集成升级,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3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域基本建成新时代和美乡村,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和美乡村示范市。会议还强调,要聚焦乡村善治先行,强化党建引领和“四治”融合,加强平安乡村和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上,作为“后陈经验”发源地,我市正在为探索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金华样板和经验,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