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彭斌辉在致辞中表示,随着近年来克氏螯虾产业的蓬勃发展,红螯螯虾产业也顺势发展,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并逐渐成为螯虾类高端产品。同时,近些年来养殖环境恶化,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业界有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养殖效益高的红螯螯虾。
作为90年代已引入中国大陆近20年的红螯螯虾一直没有推广起来,到底能不能完美逆袭,这是广大养殖业者集中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阻碍红螯螯虾产业发展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当年近几年养殖环境恶化,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业界有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的品种,它们有的是近年来新引进的品种,作这一度落寞了澳洲淡水龙虾,到底能不能完美逆袭,跻身主流养殖品种的市场环境不够理想,主观上来讲,投入到红螯螯虾推广养殖的各个环节研发不够,尤其在红螯螯虾的苗种培育技术、新型养殖模式建立、饲料营养的深入及病害、水质控制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导致着行业的发展受阻。
中国渔协红螯螯虾分会、江苏螯龙水产养殖科技公司在红螯螯虾的系统养殖技术开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各个环节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渔协想通过现场验收会议的形式,总结这些对于一线生产单位极其有益的技术经验,更好地推动红螯螯虾养殖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养殖业者提供一条养殖致富的新路子!
部分成果内容介绍图
2018年4-9月份主要取得研发成果:
1、创新了亲虾蓄养技术,100天蓄养成活率达95%,达到了业界的最高水准;
2、开发了亲虾专用饲料,使100克体重的亲虾抱卵量提高到1356粒,比业界报道的最大抱卵量提高一倍以上;
3、首创了离体受精卵孵化技术,平均每尾雌虾出苗511尾,超业界出苗量255.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4、建立了稚苗开口天然饵料室内培育技术,开发了适口的标粗专用饲料;
5、通过大量筛选,确定以网箱和网片作为稚苗标粗用的“躲避屋”,从而实现了高成活率;
6、优化开发出稚苗运输技术与装备,24小时运输成活率达90%以上,同时装苗量比常规增加一倍,降低空运成本50%以上;
7、通过不同标粗放养密度的优化,成活率均达到60%以上,比业界常规水平提高了一倍多,从而可以减少标粗场规模及投资成本;
8、通过模拟研究发现多种土著水生敌害生物是外来品种红螯螯虾的天敌,是影响养殖成活率的最大因素而非业界公认的自相残杀或病害;
9、研究了多种除草剂和杀虫剂对螯虾的安全浓度和半数致死浓度等,并建立了利用类红球菌的降解技术;
10、在大面积池塘中建立了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包括密度、设施、管理、水草培育等技术规程,并开发了高效低成本的养成专用饲料,以及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养殖全程不用药、无排放。
在随后召开的红螯螯虾集约化可控式繁育与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开发项目现场验收会上,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彭斌辉,滨州市海洋渔业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陈胜林分别致辞,项目组详细汇报了研究进展,验收组对部分细节提出了疑问和建议,最终形成验收意见。
在乔庄养殖基地,专家们对生长100天左右的成虾进行了验收。每条成虾平均重量可到达100克左右上。
虾苗各阶段的生长形态
验收组专家一行首先到达博兴县特种淡水产品养殖场暨龙华现代渔业园区(水产局南场种苗基地),对红螯螯虾的苗种培育情况进行验收。
验收组专家一行首先到达博兴县特种淡水产品养殖场暨龙华现代渔业园区(水产局南场种苗基地),对红螯螯虾的苗种培育情况进行验收。
9月28日,中国渔业协会来到滨州市博兴县,对“红螯螯虾集约化可控式繁育与环境友好型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进行验收,我们跟随验收组一起来看下红螯螯虾在我市的生长情况。
上海中福(集团)有限公司为能在西澳大规模开发红螯螯虾养殖产业,特投资二百多万元,委托江苏螯龙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科技团队,开发红螯鳌虾的亲虾培育、人工繁育、池塘可持续养殖新模式等技术,以及配套的专用饲料和投入品、先进设施的研发及应用等,并培养赴西澳工作的技术及管理干部队伍。同时,此项研发成果可以满足国内行业急需,促进我国淡水养殖的多元化和高值化发展。
经多地考察和反复论证,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在水产养殖规模大、技术基础好、新品种引入拓展快的滨州市博兴县,并和博兴县水产局合作开发,对于博兴县及山东省乃至全国各地的红螯螯虾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借此项目的实施,还在中国渔业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红螯螯虾分会,促进了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