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范文】
志愿者,汉语词汇。拼音:zhì于阿格拉夫N解释:指愿望和愿望愿意和愿意自愿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专业性亟待增强今年6月以来,全市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建设的作用。但基层在工作中发现,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服务内容欠精准、机制建设未健全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不充分,党员作用发挥受限。面对组织部门要求和众多新来报到的众多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主动承担活动策划实施的全部保障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忽略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能,未进行统筹整合,打造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等方面专业过硬的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阵地,使原本“稀缺”的资源出现“过剩”怪象,造成在职党员心理落差,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也使社区居民错失专业人士的优质服务。
二是服务内容欠精准,居民获得感不强。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等同于日常组织的居民活动,服务项目和内容局限于“指定动作”和“一套标准”面向全体居民,通常采取入户宣传、清理卫生、安全巡逻等简易的活动形式。据海珠区凤阳街道数据统计,该街超九成社区党组织首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上述3类活动中,虽达收获一定效果,但无法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以海珠区为例,西部城中村街道市政基础相对薄弱、人口倒挂明显,应根据社区特点,为来穗务工人员、来穗人员儿童等群体提供就业入学、技能培训、作业辅导等志愿服务。老城区社区旧楼林立,60岁以上“老广”占比高,关爱长者出行、助力旧楼加装电梯等则是其不应缺失的服务项目。
三是机制建设未健全,服务成效难以保障。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缺乏建立起规范的项目发布、活动预约、服务时记录、服务质量考核流程。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在职党员自主选择参与,在职党员参加志愿进入社区是否发挥作用、表现好坏等情况,既无法向党员所在党支部反馈,也无法在志愿者服务管理等系统反馈,没有有效的对接机制。
二、对策建议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社区党组织干部的培训,组织学习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和到先进社区成功经验,提高社区党组织统筹资源、策划活动的综合能力。改变社区党组织“大包大揽”传统做法,摸查掌握驻社区单位、社工组织、文体单位、在职党员等各方主体拥有的专业技能优势和阵地、资金、项目资源,通过阵地共用、活动联办提供充裕资源支持,提倡以党员提议、投票表决、结果公示等方式增强党员参与兴趣,鼓励用轮流承办、项目外包等方面丰富活动形式减轻社区党组织压力,实现党员有兴趣,活动有生机,服务更专业。
二是摸清居民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微信群和“面对面”服务站,搭建起在职党员和社区居民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更新党员可服务时间和居民个人需求,为居民提供“指尖”咨询、预约服务等便利,使党员通过在线答疑、自主“接单”、轮流值班等方式自主开展集体组织以外的志愿服务。摸清社区特点,关注社区主要人群、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单亲子女、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在职党员上门走访了解需求,通过自愿捐助、结对帮扶、发动热心企业捐增等方式,真正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
三是实施信息反馈,健全考核监管机制。在社区广泛公示党员身份和特长技能,促进在职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显作用”,通过“邻里”加强对党员服务质量、社区公德的监督。统一制定《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由社区党组织如实填写党员服务次数、服务质量和居民评价,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向志愿服务主管部门反馈,形成党员志愿服务档案。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前听社区党组织意见,考察结果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监督。
第二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55人,目前在职党员36人,离退休党员19人。在职党员按要求全部到所在社区报到,认领岗位36个,联系帮扶群众20余人,并利用节假日认真积极地开展了工作,受到社区党组织的好评。
二、措施及成效
学校党支部对在职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职党员都要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积极主动为社区建设管理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具体要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社区文明。目前,大家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监督下,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党员模范表率。每个党员都能够自觉树立党员的文明形象,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以一户带动一幢,为推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区和有关部门反映,成为社区与居民、社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职党员主动向社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十余条。
3.主动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大家结合自己的特长,积极到社区报到,选择一个以上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并服从社区党组织的编组、管理。每人至少参加一次以上志愿服务。
4.热心帮助困难群体。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党员的人员情况和辖区困难家庭实际,分组成立了帮扶小组,结对帮扶生活困难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帮扶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社区。
5.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在职党员都能主动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为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社区采纳。如采暖费用的集中收缴、卫生的综合治理、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综合、小区安全保卫等管理等。
6.努力办好一件实事。在职党员都能为主动积极为本社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环境整治、综合治理等工作,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方面的带头人,受到社区群众的称赞。
总之,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监督,广大在职党员都能"八个小时内当模范、八个小时外做奉献",在社区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改变了过去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在职党员"两张皮"的现象,构建起了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开放型区域性社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文明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
在职党员进社区是一项非常好的工作,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但也有一些党员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参与不够积极;一些社区对本辖区党员的组织监督管理不到位,使这项工作未落到实处;工作考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和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沟通联系,掌握每个党员的情况和工作动态,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第三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各市委、杨凌示范区党工委、韩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中的引领表率作用,现就推进全省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任务
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涉及方方面面,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要加强联动、共同推进。
1、单位党组织职责任务。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做好思想动员,引导在职党员登记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督促党员开展活动,引导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投入志愿服务;加强跟踪管理,定期了解党员在社区表现和志愿服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提供必要支持,帮助党员解决在社区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参与社区共建,积极为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金、人才、场所等支持。
2、在职党员职责任务。主动到居住地社区亮明党员身份,推行党员干部全员志愿者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都应在社区志愿服务站申请登记为志愿者,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普通党员积极登记为注册志愿者,按照社区党组织安排认领服务项目和岗位;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管理监督;宣传政策法规,带头和带动群众遵规守纪、依法办事;了解社情民意,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反映群众诉求;主动帮扶群众,与群众结对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参与社区建设,积极参加社区文化、卫生、环保、平安创建等志愿活动,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党员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每年不少于48小时。
3、社区党组织职责。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库,掌握在职党员特长、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按需设岗定责,根据社区需要和居民需求,分类设置若干服务项目及服务岗位,方便党员领岗履责;编入服务团队,加强专门培训,按照居住区域和优势专长,把党员编入相应的志愿服务团队;经常组织活动,制定活动计划,丰富活动载体,吸引党员自觉参与;履行监管职责,及时掌握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协助单位党组织做好监督管理。引导党员争做星级志愿者,按照《陕西省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规定,认真做好星级志愿者评定工作,力争到2020年,三星级以上党员志愿者达到党员志愿者总数的50%以上。
二、创新服务载体
组织在职党员紧扣群众需求,拓展志愿服务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服务群众。
4、集中定点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设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站,定期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进行分类登记,协调沟通有关单位部门人员解决,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5、公开承诺服务。结合社区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需求,引导党员根据本人工作岗位、兴趣特长、服务意愿等实际,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主动认领一个或多个志愿服务岗位,与社区党组织签订承诺书,公开作出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承诺,并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等进行公示。党员承诺可以个人承诺,也可以集体承诺。承诺践诺情况,单位和社区要及时提醒和督促。
6、开展网络服务。充分运用社区党建网、志愿者服务网和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面对面”与“点对点”相结合,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志愿服务。
7、提供菜单服务。推行“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制定志愿服务菜单,让党员自主认领、群众自主选择,搞好供需对接,提供精细化服务。
8、开展主题服务。围绕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重大节日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得开展红色教育、民俗节庆、道德论坛、文明创建以及关心青少年、关爱空巢老人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志愿活动,广泛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增强志愿活动效果。
9、实行组团服务。在社区按照片区、楼院、巷道划分志愿服务网格,把在职党员纳入网格志愿服务团队,壮大网格服务力量,把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市、区、街道可在辖区范围内,统筹单位、党员优势力量,组建社区管理、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和企业发展咨询等专业服务团队,巡回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解决社区自身难以办到、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问题。
三、加强组织领导
把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办法,精心组织实施,着力构建“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促进党员志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10、建立健全服务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双向联动、双向管理”的双联双管机制,健全在职党员到社区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建立报到登记制度,采取党员个人报到、集体报到、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单位党组织与驻地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方式,组织在职党员持单位介绍信等证件到社区报到;社区专人接洽,登记信息,并向单位提供回执。建立服务纪实制度,建立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档案,制作服务纪实卡,进行奉献积分管理,调动党员志愿服务主动性。建立沟通反馈制度,社区党组织定期向单位反馈党员志愿服务情况,单位经常了解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促进党员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建立考核激励制度,采取党员述职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等办法,社区每年底对在职党员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单位要重视运用社区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党员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11、实行分工负责。各级党委要把党员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扎实有序推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统筹谋划、加强指导;各级文明办要抓好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指导规范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搭建好志愿服务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配合,协同做好有关工作。
12、坚持领导带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到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带头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带头服务居民群众,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榜样。要关心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选择基础薄弱、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社区建立联系点,经常到社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13、注重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普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彰显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能复制、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营造良好氛围。
14、务求取得实效。坚决反对“四风”,严防大呼隆、一阵风,杜绝形式主义。坚持简便易行,不搞繁琐程序,不要把志愿服务复杂化,使单位好组织、党员好参与、社区好操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考虑党员实际,尊重党员意愿,不搞“一刀切”,不提过高要求,让党员易于做到。坚持从严要求,引导党员认真落实“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扎实服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第四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专业性亟待增强今年6月以来,全市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强化党员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社区建设的作用。但基层在工作中发现,存在资源整合不充分。服务内容欠精准、机制建设未健全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是资源整合不充分,党员作用发挥受限。面对组织部门要求和众多新来报到的众多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主动承担活动策划实施的全部保障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忽略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专业技能,未进行统筹整合,打造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矛盾调解、扶贫帮困等方面专业过硬的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阵地,使原本“稀缺”的资源出现“过剩”怪象,造成在职党员心理落差,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也使社区居民错失专业人士的优质服务。
二是服务内容欠精准,居民获得感不强。社区党组织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等同于日常组织的居民活动,服务项目和内容局限于“指定动作”和“一套标准”面向全体居民,通常采取入户宣传、清理卫生、安全巡逻等简易的活动形式。据海珠区凤阳街道数据统计,该街超九成社区党组织首次志愿服务活动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上述3类活动中,虽达收获一定效果,但无法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以海珠区为例,西部城中村街道市政基础相对薄弱、人口倒挂明显,应根据社区特点,为来穗务工人员、来穗人员儿童等群体提供就业入学、技能培训、作业辅导等志愿服务。老城区社区旧楼林立,60岁以上“老广”占比高,关爱长者出行、助力旧楼加装电梯等则是其不应缺失的服务项目。
三是机制建设未健全,服务成效难以保障。目前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活动,缺乏建立起规范的项目发布、活动预约、服务时记录、服务质量考核流程。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只能依靠在职党员自主选择参与,在职党员参加志愿进入社区是否发挥作用、表现好坏等情况,既无法向党员所在党支部反馈,也无法在志愿者服务管理等系统反馈,没有有效的对接机制。
二、对策建议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社区党组织干部的培训,组织学习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和到先进社区成功经验,提高社区党组织统筹资源、策划活动的综合能力。改变社区党组织“大包大揽”传统做法,摸查掌握驻社区单位、社工组织、文体单位、在职党员等各方主体拥有的专业技能优势和阵地、资金、项目资源,通过阵地共用、活动联办提供充裕资源支持,提倡以党员提议、投票表决、结果公示等方式增强党员参与兴趣,鼓励用轮流承办、项目外包等方面丰富活动形式减轻社区党组织压力,实现党员有兴趣,活动有生机,服务更专业。
二是摸清居民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建立党员志愿服务微信群和“面对面”服务站,搭建起在职党员和社区居民的“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更新党员可服务时间和居民个人需求,为居民提供“指尖”咨询、预约服务等便利,使党员通过在线答疑、自主“接单”、轮流值班等方式自主开展集体组织以外的志愿服务。摸清社区特点,关注社区主要人群、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单亲子女、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在职党员上门走访了解需求,通过自愿捐助、结对帮扶、发动热心企业捐增等方式,真正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
三是实施信息反馈,健全考核监管机制。在社区广泛公示党员身份和特长技能,促进在职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显作用”,通过“邻里”加强对党员服务质量、社区公德的监督。统一制定《在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卡》,由社区党组织如实填写党员服务次数、服务质量和居民评价,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向志愿服务主管部门反馈,形成党员志愿服务档案。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前听社区党组织意见,考察结果接受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的监督。
第五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社区志愿者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区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他们在增进社区稳定、保障弱势群体、推进社区文明建设、促进社区人际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社区志愿者及志愿服务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主动性及自主操控性比较薄弱
目前社区志愿者组织往往是在街道、服务站的领导下组织开展活动,少有自发组织的志愿团体,使得多数社区志愿者队伍独立性与自治性较低。
二、志愿服务认识浅薄,活动流于形式
谈到志愿服务,人们往往只想到社区捡捡垃圾、陪老人聊聊天、陪孩子玩耍等浅显认识。如今志愿服务不应当只局限于此类简单的公益性活动,更应该体现出居民对社区的责任,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有品质的服务。
三、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
就我社区现有的志愿者来看,自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居民几乎没有,多数是由于单位有硬性规定的、社区自有的社工和社区动员的已退休老党员构成,且人数较少。
四、志愿服务缺乏资金支持
虽说是志愿服务,但必要的资金支持还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社区志愿者是非正式团体,当开展志愿活动时很难向相关单位协调到资助,多数是志愿者自掏腰包,使志愿者队伍难以长期正常维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开展广泛宣传、大量招募社区志愿者
利用社区内广告栏、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招募志愿者,使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
二、开展志愿者队伍培训
聘请专业人员为志愿者培训相关技能,打破志愿服务形式单一的局面。
三、建立志愿者考核奖励制度
由社区为每位志愿者建立志愿者人员档案,把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记录在内,年底对志愿者打分考核,对志愿服务优异者给与适当奖励。
第六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存在问题和建议
为充分发挥我校党支部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共建和谐文明社区,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中国共产党党员55人,目前在职党员36人,离退休党员19人。在职党员按要求全部到所在社区报到,认领岗位36个,联系帮扶群众20余人,并利用节假日认真积极地开展了工作,受到社区党组织的好评。
二、措施及成效
学校党支部对在职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职党员都要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维护党员的良好形象,积极主动为社区建设管理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具体要做到"七个带头",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倡导社会公德,带头参与社区建设,带头帮扶困难群众,带头搞好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社区文明。目前,大家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监督下,做了以下工作:
1.做好党员模范表率。每个党员都能够自觉树立党员的文明形象,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以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以一户带动一幢,为推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社区和有关部门反映,成为社区与居民、社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职党员主动向社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十余条。
3.主动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大家结合自己的特长,积极到社区报到,选择一个以上社区特色服务项目,并服从社区党组织的编组、管理。每人至少参加一次以上志愿服务。
4.热心帮助困难群体。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党员的人员情况和辖区困难家庭实际,分组成立了帮扶小组,结对帮扶生活困难户,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帮扶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社区。
5.积极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在职党员都能主动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努力为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被有关社区采纳。如采暖费用的集中收缴、卫生的综合治理、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综合、小区安全保卫等管理等。
6.努力办好一件实事。在职党员都能为主动积极为本社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环境整治、综合治理等工作,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方面的带头人,受到社区群众的称赞。
总之,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监督,广大在职党员都能"八个小时内当模范、八个小时外做奉献",在社区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改变了过去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在职党员"两张皮"的现象,构建起了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开放型区域性社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文明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存在问题
在职党员进社区是一项非常好的工作,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但也有一些党员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参与不够积极;一些社区对本辖区党员的组织监督管理不到位,使这项工作未落到实处;工作考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和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沟通联系,掌握每个党员的情况和工作动态,以便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