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浦东中学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聚焦组织力提升,引领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探索立德树人有效载体,强化红色文化教育,以史育育人、为国育才,致力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党组织深入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突出学校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中心工作,切实以党建引领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2017年,学校获评上海市普通特色高中建设项目校,发展史学素养特色,目前已进入市级展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组织体系 夯实育人堡垒

1.完善组织体系。浦东中学加强治理体系构建,完善组织制度、议事决策机制、党的基层工作机制。从党政分工管理调整到党组织统一领导管理,确保党政协调工作机制;从党政“重复议事”到党政“循环议事”(校务会研究提出—支委会议讨论决定—校务会具体部署),发挥党组织决策、执行和监督作用;从党组织“部分”参与到“全过程”参与,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治理全过程、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学校党的建设全过程。全力把党组织建设成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建设成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建设的主心骨。

2.熔炼党员精神。浦东中学不断锤炼党员队伍,贯穿以党员为主体的基本思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聚焦组织力提升,做全体教职员工的师德表率、教书育人表率。夯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三会一课”质量,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政治要求更加严格。国家烈士纪念日、清明祭英烈等主题党日活动特色鲜明、形成品牌。实行“党员联系学生”导师制。党组织落实“党员联系学生”导师制,每位党员每学年认领10位有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等倾向的特殊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开展摸底建档、交流谈心、家访联系、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等工作,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帮扶。聚焦“我为师生办实事”。通过调研,党组织每学期提出“办实事”项目清单,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如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职称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业问题等,分步实施、责任到人。推出了学困生个性化辅导、学忧生心理援助、青年教师成长四导师制、教师专业成长助推项目等为师生办实事项目。推行“七个一”活动。党员干部“七个一”活动是党员创先争优、聚焦教育教学实践引领的显性途径,具体内容为:开好一节课、申报一门选修课、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参与一本作业编写、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深度指导一名学生、参加一次志愿者服务。通过“七个一”活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在服务师生、学校内涵发展、史学素养特色高中创建过程中勇创佳绩。

(二)传承红色基因 致力文化育人

浦东中学充分挖掘红色校史资源,建设党建品牌,并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引领教职工加强师德建设,践行立德树人育人使命。

1.开发红色基地课程。作为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浦东新区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浦东新区党史教育基地等,党组织开发“百年党史宣讲”课程,依托学校校史博物馆资源,培养党员、青年教师、学生党史讲解团,师生在党史宣讲实践中传播红色文化,学思践悟,提升党建特色文化自信。精心打造“纪念日中的党史教育”系列红色德育课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红色精神。

2.开启红色资源巡展。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提炼红色校史文化,创作录制基于校友校史的系列红色故事、微党课、微电影,打造高质量情景党课,举办“浦中讲坛”,组织展览、联展,参与“红色”系列电视节目录制。通过线上线下的党课学习、红色故事创作宣讲、校史博物馆参观、红色资源巡展,及“红途”等电视节目,展示浦东中学红色历史、革命烈士、爱国人士、校训校歌等蕴含育人价值的红色资源,丰富师生的学习体验,感悟家国情怀,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3.深化学科育德实践。党组织结合学校史学素养课堂研究项目、加强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史学高地建设,将党史教育、德育教育融入渗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坚持把课堂作为育德的重要抓手和基础载体。聚焦建党百年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指导校团委精心设计团课、社团教育内容,如《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等。推出党史教育进课堂示范课,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新发展理念》等,通过集体备课,主渠道发力,用好“教科书”,引导师生学史明理。并加强党史、德育教育进课堂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有效性研究,组织党史、德育教育进课堂教案设计和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提升育德能力。

(三)培育史学素养 推进特色育人

浦东中学党政深度融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丰厚的校史校友文化,在实践中提炼总结,提出发展学生史学素养的校本理解,结合国家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双新”落实的大战略,对现有基础和未来规划有机统整,将“史学素养”培育提升到“初心使命”的大格局之中,培育时代新人。

1.系统研究、解读史学素养特色,提高政治站位。学校党组织坚持把党的育人方针融入史学素养特色培育的校本定位,史学素养必备品格,即培养文化传承,辨史创新,强国担当;史学素养关键能力,即培养识史索证、鉴史求真,以史开今;价值观念,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我们认为,史学素养由史学知识、史学能力和史学品质三部分组成。史学知识,指丰厚的校史、双新背景下的学科史及知识点背后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世界各国文明史;史学能力指实证意识、求真思维、革新精神;史学品质指克己互助、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史学素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培育全球公民素养的基本条件之一。

2.贯彻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战略,培育时代新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十四五”开局之年契机,分析学校优势与短板、总结前期特色创建经验、制定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体现时代新声,培养“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浦东中学百年文化精髓——校训、校箴和历代杰出校友身上的优秀特质,我们确立了浦东中学“史学素养”的育人目标:勤朴爱国、克己互助、求真致用。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自觉投入“树历史观念,学先贤榜样,养勤朴品性,立致远志向,求实践真知”自我培育,成为特色鲜明、综合素养获得和谐发展的新型高中生。学校形成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德育教育路径:基于国家要求的校本育人目标的顶层设计——基于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细化——基于校本资源的德育活动课程框架构建——基于史学方法论的课程实施和队伍建设——基于定性和定量的德育活动课程多维评价。由此路径,学校开展具有史学素养特色的立德树人建设。

3.致力特色课程集群建设,聚焦史学素养育人。学校党组织致力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围绕育人目标,落实新课标、新课程工作,积极探索史学素养特色在课程中的实践,推进学校“TIMES”史学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过程中,探索“课程特色”,开发、编写各学科史学素养校本实施纲要,单元设计,涵盖课程内容+核心素养,以史学知识点、校史融合点和实践操作点为抓手来落实史学素养,部分内容还开发了“博物馆+”课程,打通古今、拓展学生视野。在校本特色课程中,进一步渗透、培育、发展史学素养,打造“TIMES史学素养特色课程群”。通过寻史体验系列,激发学史生活兴趣;问史探究系列,培育学史审问习惯;鉴史求真系列,感悟史学方法真谛;论事明理系列,提升史学表达能力,增厚史学素养特色底蕴和积淀,辐射区域,共享资源。

三、取得成效

浦东中学坚持党组织引领、推动学校工作,完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力、战斗力、凝聚力,立足时代特点、盘活红色校友校史资源,发展史学素养特色,培育“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校治理、红色文化浸润、德育教育、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凸显特色、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一)学校治理有方

党组织谋划、推动特色创建,学校各方面进步显著,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创建至今,党组织荣获一级党支部、新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次荣获局绩效考核优秀学校;学校荣获市依法治校优秀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荣获教育部首批国防教育示范校;作为“一带一路”项目基地学校,已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的教育官员和专家来校参观、学习和交流。

(二)育人路径清晰

1.环境育人。以校史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式校园建设初见成效,校园内,反映历史名校史学文化底蕴的景点以及书画布置、宣传廊展示等众多和谐地融溶于校园的自然环境,凸现出浦东中学特有的史学特色和精神内涵。史学素养特色教育弥漫在整个校园中,进行文化浸润,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2.文化育人。以“党史”教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培育成为学校的品牌,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在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浦东青少年线上巴士巡游红色之旅、浦东教育系统红色资源巡展、上海教育博览会线上巡展、浦东中学校园红色建筑地图、“四史”实践育人地图、校园足迹地图和VLOG浏览量逾十余万。

3.活动育人。在史学素养特色下高中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史育人”,提出“寻找历史和当下的结合点”的德育教育理念,把丰厚的校史资源转化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育教育资源。设计贴近高中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构建了校园景观参观类、校友精神研学类、纪念日课程感悟类、戏剧演绎表演类、中华文化传承类、百年文化体验类六大类德育活动课程,形成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

4.课程育人。以编制各学科《落实史学素养校本化实施纲要》为抓手,贯彻“双新”“双减”要求,积极探索史学素养特色在国家课程中的实践。通过寻史体验系列、问史探究系列、鉴史求真系列、论事明理系列在特色选修课程中培育、渗透、发展史学素养,形成特色课程群。

(三)形成核心队伍

我们坚持文化浸润、集团助力、外引内培、科研引领、专家指导、科技赋能,形成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骨干党员教师比例不断增高,硕士比例从原来的1.5%到35%、35岁以下青年教师从4%到现在的32%,创建5年,在国家级、市级、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38人次;老师独立主持10多个市级、区级科研课题;每年发表文章平均50多篇。

四、思考展望

(一)优化学校治理体制,保障育人体系。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的治理体制,党组织需进一步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逐步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教师育人、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进一步理顺党政协调工作机制,对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德育、文明校园创建等齐抓共管。对于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决策,充分酝酿、达成共识。教代会、学(少)代会、家委会、社区等参与学校治理、建言献策,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二)优化党组织工作机制,畅通育人途径。在议事决策规则上,进一步强化党组织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的决策地位,在运行过程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师德师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意识形态建设、课程和课堂的政治把关上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各种参与制度。如:党政领导在重大问题决策前的沟通协商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出现分歧时的请示汇报制度;党员行政领导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

(三)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善学习、强作风、增党性,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四责协同”机制,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调查研究,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和多方面的信息,为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