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牛蛙_养牛致富经_致富经养牛挣8000万

杨小勤的养牛致富经——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露气,寒风夹杂着细雨吹打在身上,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伴随着丁零的铃铛声和哞哞的牛叫声,杨小勤赶着自家的牛群在乡间小道上渐行渐远。

家住河口乡双坪村四组的杨小勤,现年54岁,天生右手右腿发育不全,常年一个人生活,出行不便、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3年底,杨小勤被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保障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代缴等一系列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并没有促成他“等靠要”的想法,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国家让我们享受了那么多好政策,我没有理由一直拖大家的后腿,大家拉一把,我自己也得争口气。”谈及为什么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勒紧裤腰带”购买小牛犊时,杨小勤的回答让人看到了他骨子里满满的斗志。

2014年,勤劳肯干的杨小勤用政府补贴和低保金购买了3头小牛犊,靠着前些年帮别人养牛积累的经验,发展养牛产业。

小牛犊“到手”后,杨小勤综合成本支出、肉质鲜美、养殖规模等因素,选择了传统的放养模式,和圈养相比,“放牛人”的工作量增加了数倍,加上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杨小勤的养牛产业起步十分艰难。

认准了方向,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双坪村的乡间小道上,总能看到“牛倌”杨小勤和被他喂养得膘肥体壮的牛儿们,他将午饭时间都节省下来,每天出门一顿、归家一顿,牛儿一天比一天肥壮,而“放牛人”的身子却越来越单薄。

脱贫致富路上扶一把、送一程。河口乡联合驻村工作队帮助他量身定制产业帮扶计划,先后为其落实产业奖补、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畜牧部门也积极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他更好扩大养殖规模,杨小勤的养殖逐渐走向成熟,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建新房、搬新家,生活品质明显提升。2017年底,杨小勤顺利脱贫。

2019年,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支持下,杨小勤将养牛规模扩大到15头,除去购买、养殖、管理成本,年底纯收入3万多元。

养牛事业上红红火火,让他信心倍增,闲不住的他,还流转了邻居的4亩地种植玉米,为牛儿们增添辅食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收入。今年,他紧抓“脱贫不脱政策”的机会,再次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辛苦是肯定的,但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我觉得很踏实、很快乐。”每当别人赞叹起他的坚忍不拔不易时,这位勤劳朴实的汉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大方地说道,“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南兰 杨倩倩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