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校经验介绍_优质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刘宏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项目化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管理模式,强调以项目的方式对特定的工作进行目标设计、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等。精品项目则是指在项目化管理中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管理项目。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视精品项目建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有教学创新团队、精品课程等培育项目,党的建设方面有示范岗位、品牌活动等推广项目,学生工作方面有辅导员精品项目、名师工作室等建设项目。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进行总体部署,其中在每个育人体系建设中都要求培育一批全国精品示范项目或示范岗,从而促进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时代价值、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时代价值

项目化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有两个认识维度,其一是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项目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既完成教育教学的特定任务,又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其二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建设一批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使之更好地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工作基础好、育人效果明显、具有经验特色的育人项目进行精品培育建设,使之更好地扩大社会宣传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这构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价值所在。

1.在教育教学项目化管理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要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贯穿高校各类教育教学管理项目之中。项目化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期,最初主要运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组织框架下部门职责的分割、资源管理的分散等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通过对项目管理者进行赋权,使其能够根据项目的任务需求进行系统管理,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改革开放以来,项目化管理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高校越来越重视以项目驱动加强课程团队、科研团队、管理团队、服务团队等的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项目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教学管理项目中的育人元素,使教育教学项目管理的优势不断地转化为育人优势。一是在教育教学项目管理目标中强化育人目标。适应不断变化的师生思想和行为特点,在科学确立教育教学项目管理目标时,注重将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列为首要目标,从而以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统领整个项目管理目标,确保项目管理回归育人本质。二是将教育教学项目管理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目标来集结优势资源,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项目管理,则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资源优势来精准聚焦自身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从而将项目管理优势资源的创造运用与育人价值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教育教学项目管理过程中推进育人实践。项目化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充分激发项目管理者或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教育教学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则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共育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项目管理过程成为育人过程、项目管理文化成为育人文化、项目管理环境成为育人环境等。

2.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项目化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

实践证明,项目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方式方法,“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的高效的管理方式,它的目的是达到或超过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期望”。[1] 通过项目化管理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是近些年来高校的普遍做法,“将管理学中的项目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将大大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项目化管理实现方式方法创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通过项目化管理得以具体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整体性目标,也有具体性目标,而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立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则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的主体性。一方面,项目化管理“注重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项目的可行性”,[3]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科学设置可行性的项目,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等需求;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基于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管理与控制、结束等管理过程的运作与合成”,[4] 这个过程同时也体现着师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创造。三是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式方法的不足。组织化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和传统方法,即高校主要通过各级各类党群组织、行政组织、学生组织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项目化管理相对而言,组织化管理一定程度地存在管理分割、资源分散、评价困难等问题,而项目化管理则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任务分解和权责分担,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配置合理的项目资源,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目标设计、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等。

3.在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中建设精品项目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统一,着力构建“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而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则是根据协同育人及其质量提升的要求所进行的有目的、有重点的实践探索,其是指高校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选择一些前期实施基础好、有固定工作或活动平台、有一定实效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并发挥对一般育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精品项目建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扶持,促进项目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同一类型项目中发挥育人功能的做法及其成效也不尽相同,而如何使项目管理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培育建设精品项目,就是要对所培育的项目从思想上更加重视、从资源上更加集结、从过程上更加优化、从机制上更加保障、从质量上更加提升等方面加大扶持和建设力度,使之成为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精品。二是探寻规律,总结项目管理中协同育人的典型经验。对于同一类型的项目管理,不同高校或院系有不同的做法;对于同一高校或院系,不同的项目管理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如何探寻同一类型项目管理中的育人规律,如何总结不同高校或院系项目管理中的典型经验等,需要通过培育建设精品项目来进行分层分类探索。三是形成机制,使项目协同育人能够常态化和可持续化。项目化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要在总结和归纳具体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针对特定目标任务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一方面,使项目建设呈现常态化特征,不能随着某项具体活动或任务的结束而结束;另一方面,使项目建设能够持续推进,不能因具体人或具体事的变化而变化。四是成果转化,形成可视化成果进行示范推广。精品项目建设是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其他项目建设而言的,其特殊性在于可以通过成果的固化、可视化及示范化等,发挥对其他育人项目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既包括在同一高校或院系中对同一类型育人项目建设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促进,也包括在不同高校或院系中对同一类型育人项目建设的经验推广和示范应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项目化管理的关键要素,是对项目目标设计、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等的内在规定性。精品项目的质量标准既是对一般项目质量问题的总结提升,也是对一般项目质量建设的示范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既要立足高校实际,充分总结已有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又要坚持分类建设,精准对接国家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建设要求。只有将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

1.育人目标鲜明

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区别于其他类型精品项目建设,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鲜明的育人目标,即是否将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在建设目标上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高校每项工作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更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等方面起到率先示范的作用。二是在具体目标上要体现项目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不同项目建设有着不同的具体目标,因而也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要在把握项目建设重点的同时突出育人重点,主要是在精品项目建设中突出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及如何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等。三是在质量目标上要体现政治目标与业务目标的高度统一。评价项目建设的质量要坚持政治评价与业务评价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质量目标中既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对业务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也要充分体现业务工作目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丰富和效果保障。

2.育人路径清晰

精品项目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其在项目管理中超出一般项目的建设能力,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就是育人能力的超常,而这在评价标准中主要通过育人路径是否清晰予以呈现。一是要有理念引领。拥有先进的理念是项目化管理的重要前提。高校既要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精品项目建设的主题,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又要坚持协同育人的理念,明确教师育人的主体责任,发挥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主体作用,从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者、教师和其他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二是要有内容支撑。重视内容建设是项目化管理的重要特征。高校既要在精品项目建设的内容体系中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组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又要不断激活精品项目建设中内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在精品项目建设中运用育人新技术、开发育人新资源、建设育人新平台等。三是要有能人带动。充分发挥项目管理者或核心团队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是项目化管理的必备条件。高校要选择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思想政治素质高、统筹育人工作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担任精品项目负责人,并在项目负责人带动下,使团队核心成员也能够成为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四是要有文化促进。文化是项目化管理赖以持续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在精品项目建设中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在教师之间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文化,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导学文化,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关心的和谐文化等。

3.育人机制完善

项目化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机制创新,而精品项目建设则使这种机制创新更具针对性和导向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要针对协同育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首先,精品项目建设要在政策机制上体现导向性。高校要在制度顶层设计上明确精品项目建设的政策导向,着力解决协同育人目标导向不明确的问题,并从相关政策的层面明确精品项目建设中师生的各自职责、权利和义务等,既坚持精品项目建设的工具理性,也坚持其协同育人的价值理性。其次,精品项目要在组织机制上体现完整性。高校要科学规划和有序推进精品项目的组织实施,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问题,从精品项目建设的计划制订、平台搭建、人员选拔与培训、活动组织、制度规范等方面完善组织实施体系。第三,精品项目要在保障机制上体现畅通性。高校要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精品项目建设的条件保障,着力解决协同育人与高校现有教学、科研、人事等管理机制对接不顺畅的难题,从精品项目建设的平台整合、资源融合、力量汇合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第四,精品项目要在考核机制上体现动态性。高校要着眼于精品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立教师协同育人考核机制,着重解决教师协同育人职责难以落实、难以考核的问题,从项目的人员准入、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建立与不同阶段目标相适应的动态性评价标准。

4.育人过程充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建设过程在本质上是协同育人充分展开的过程,过程展开越充分,就意味着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越高,反之亦然。首先,是否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是精品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高校在精品项目的设计与选择中,要将项目设计是否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项目选择是否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价值、项目人员是否具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素质等作为决策的前提条件。其次,能否充分挖掘和利用项目管理的育人元素是精品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育人作用,高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精品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其育人元素,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如育人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对育人过程的充分参与等。第三,能否促进业务管理与协同育人的充分融合是精品项目建设的核心要素。高校每一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既有着特定的业务目标,也有着特定的育人目标,而完成业务目标的过程与完成育人目标的过程应当高度融合,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育人过程引导着业务管理过程,业务管理过程丰富着育人过程。第四,能否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评判。精品项目建设质量体现为育人过程评判与效果评判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过程评判是效果评判的基础,重点考察师生参与协同育人及其作用发挥是否充分有效;同时效果评判是过程评判的归宿,重点考察师生的获得感、满意度等。过程评判与效果评判统一于对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程度的评判,既要有质性判断,也要有量化判断。

5.育人成果务实

项目化管理可以使“项目运行组织能够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及时到位、协助和谐、沟通顺畅、人力资源搭配合理、防患未然”,[5] 而精品项目建设可以使项目化管理的成果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要求全面展现育人实效性成果,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由“虚”变“实”。一是理念性成果是否在实施层面得以充分体现。以精品项目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其在促进项目化管理与协同育人相互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理念,必须通过一定的物化形式予以充分呈现,并在实施过程中留下可以被观察到的行为轨迹。二是物质性成果是否在思想层面得以深度认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中会形成许多物质性的成果,如技术、资源、平台、产品等,这些成果应当为师生所熟知和认同,并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共建共享。三是制度性成果是否在行动层面得以普遍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需要规范管理,必然会产生许多制度性成果,包括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等,这些成果应当内化为师生的规则意识,并外化为他们的行为遵循。四是可视化成果是否在社会层面得以广泛推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中形成的观念性成果、物质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中,应当有一些具有典型价值的可视化成果能够在社会上得以大力宣传和示范推广,从而使精品项目建设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评价体系

质量标准既为精品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提供基本规范,也为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评价提供基本依据,“质量评价只有标准明确,才能建立起符合要求可判断可度量的评价体系”。[6] 从实践上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是以精品项目建设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高校要结合实际不断构建系统性与操作性并重的评价指标体系。

1.坚持历史传承性评价,建立考察传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好的项目一般都具有厚重的历史性和文化传承性,往往是经过实践的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经验或成果。高校在设计、选择和立项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时,应当对项目是否具有历史传承性进行评价。一方面,考察项目是否能够传承学校的育人传统。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育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更是要充分挖掘和深刻把握学校文化的历史脉络、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充分彰显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等,以自身的示范作用传承学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文化。(微信公众号:思政学者)另一方面,考察项目是否能够形成自身的育人传统。精品项目在融合学校办学优势和文化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规范管理和组织实施,从而形成项目自身的育人传统优势,如拥有固定的工作或活动平台,项目负责人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能力强、项目协同育人的影响力大,项目具有多年的实施经历、具有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发展态势等。

2.坚持独特创新性评价,建立考察特色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精品项目应具有独有的特色性,包括在育人理念、具体措施、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高校在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质量时,应当对项目建设是否具有特色性进行评估。一是考察项目是否具有特殊性,即是否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其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上是否具有引领性等。二是考察项目建设是否具有特色性,即是否形成自身特色的育人理念、育人举措、育人方法、育人成效等,其相对于其他育人项目建设是否具有先进性等。三是考察项目建设是否具有突破性,即是否在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共性问题上具有突破性的做法和成效,解决了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等。四是考察项目建设是否具有创新性,即是否形成了新机制、运用了新技术、建设了新平台、产生了新资源等,并在这些创新中形成了领军团队与人物、品牌阵地与资源、特色模式与活动等。

3.坚持科学发展性评价,建立考察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精品项目建设既要具有前瞻性,也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校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质量,应当对其发展的过程状态进行评估。一是对项目建设的整体性状态进行评价。重点考察项目建设的政治站位高不高、各项工作的推进是不是具有系统性,如考察领导的重视程度、项目设计的方向、育人目标的定位以及项目建设的思路、计划的完整性、各项保障条件的到位情况等。二是对项目过程管理的规范性状态进行评价。重点考察不同主体、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育人是否被充分激活,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充分、关系是否和谐,育人文化氛围是否浓厚等。三是对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状态进行评价。重点考察是否形成常态运行机制、是否形成与协同育人相适应的评价考核制度和育人新模式等。

4.坚持问题导向性评价,建立考察实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精品项目建设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高校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来评价精品项目建设的实效性。一是考察解决问题实不实,既包括解决学生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实不实,也包括解决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工作问题实不实。二是考察师生反响好不好,既包括考察项目的宣传组织工作是否到位,如师生的知晓率、参与率高不高等,也包括项目建设满足师生成长成才需求是否得到师生的认同,如师生的满意度高不高、教育影响深远不深远等。三是考察社会反映好不好,既包括除师生之外的项目相关利益者是否认可,如学校领导的认可度高不高、学生家长的反响好不好等,也包括项目无利益相关者是否认可,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行评价高不高、社会媒体宣传报道广不广等。

5.坚持典型价值性评价,建立考察示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的价值在于探索不同类型项目的协同育人规律,并形成可示范、可推广和可复制的典型经验。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质量的评价,应当对其典型经验的示范性进行评价。一是评估项目是否具有典型价值。重点考察项目建设能否提炼出典型经验、是否产生了固化成果等,特别是注重考察项目中的典型案例是否突出,如典型人物的事迹是否感人、有思想深度、有生动形象、有进取力量、有深远意义等。二是评估项目的示范引领性强不强。重点考察在项目建设理念上是否具有思想引领性、在项目具体管理上是否具有方法借鉴性、在项目总结提升上是否具有经验启示性等。三是评估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可推广应用性。重点考察项目形成的可视化成果、典型做法、育人模式等是否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如项目可视化成果能否在更大的范围进行传播、典型做法能否在其他类型育人项目中进行复制、协同育人模式能否在其他高校或院系进行推广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