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频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五大要求之一,也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村一地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造福百姓,这几位支书各有各的高招。本期农影智造会客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基层代表的致富经——

因地制宜

发展农旅结合

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频道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雷金玉

全国人大代表

宁德市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33岁的畲族姑娘雷金玉身穿传统的畲族服装,第一个向总书记汇报了家乡的扶贫成果。

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致富频道_农视网致富经

汇报结束,总书记第一句就说,你这是升级版的畲族头饰。“总书记看到了我这个头饰,就知道这是罗源装。总书记对我们畲族的关心和了解是由始至终的,当时他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写过《一切为了畲族的发展》。”

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致富频道

雷金玉大学毕业后曾经做过建筑设计师。2015年,她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回到家乡,现在,她成了全乡最年轻的村主任。这几年,雷金玉和乡亲们一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做农旅结合,使村民们脱离了贫困,日子越过越好。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就是说要因地制宜搞发展。”雷金玉说,畲族因为历史的原因,大多居住在相对偏僻的山区,但山区有山区的优势,自然生态保护得好,农产品特色鲜明,畲族本身的文化底蕴也深厚。

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产业,持续产生经济效益,雷金玉心理已经有了打算:“村里有200多亩的梯田,非常漂亮。我们可以借助梯田,一个是做梯田旅游,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大我们畲族的文化。畲家有三宝,管棕、糍粑、还有三月三必吃的乌米饭。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产品,用我们美丽的梯田吸引游客进来,做大文化加产业加旅游的模式,这样既能带动全村致富,还能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

点击视频看访谈

为中国农民点赞!

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频道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

靠海吃海

打好绿色科技牌

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致富频道_农视网致富经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李长青

全国人大代表

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社区党支部书记

寻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经的青鱼滩村,因海洋资源枯竭,近海捕捞业严重萎缩,冷藏、加工、运输等产业也随之陷入困境,村集体经济连年亏损,一度连村民工资都难以兑现。2003年李长青担任支书后,他果断提出了依托临海优势,紧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青鱼滩成了发展远洋渔业的“富裕村”。

现在的青鱼滩了建立10万亩海洋生态牧场,将藻类和贝类等按照科学比例搭配,进行合理养殖,既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又能够固碳排氧、净化水质。据测量,他们养殖的藻类及贝类年固碳量达11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2万公顷,真正实现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养殖方面,青鱼滩村建起了4万㎡水体的海水养殖良种培育基地、1.6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和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年培育鲍、刺参、扇贝、海带、牙鲆等优良苗种20多亿株(粒、头),海产品年产量30多万吨。更引人注意的是,从育苗到养殖,从加工到销售,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纳入了质量追溯体系中,每个批次的产品都会带着“身份证”走向市场。

不仅如此,青鱼滩村还积极谋求产品的上档升级,建立了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多项,建立了国内最大雨生红球藻养殖基地,提取虾青素等保健食品,带来了客观的效益。

目前,青鱼滩的就业居民年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比威海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还高约5000元。

从渔业资源枯竭,到绿色发展带来更多效益,李书记有很多心得。如何让资源变财富,听听他的经验

为中国农民点赞

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致富频道_农视网致富经

“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

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致富频道

农视网记者 刘栋 摄

许传江

全国人大会代表

山东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

岳家村从三十年前就开始搞大棚种植、家家户户做豆腐、兴办集体企业,让集体经济不断的壮大。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岳家村的产业发展越发红火。

“我刚当支部书记的时候,老百姓对我提了三个要求:有活干、有饭吃、一碗水端平,现在我们村的百姓没有外出打工的,都在家里,人人有活干,收入有保障,就是我们发展了产业”,许传江说。

这几年岳家村建立起了集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通过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现代物流手段,岳家村的农副产品现在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靠着莒县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丰富的书法绘画资源,岳家村还做活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在村里建设了莒州文街,发展传统文化手绘艺术品基地,年利润达到500多万。

此外,服务业也成了全村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点。村里不仅有购物中心、学校、医院,还有酒店、养老机构等产业,带动工作岗位达3000多个,真正做到了让全村群众都有活干。

老百姓富起来了,许传江又和乡亲们齐心改善居住环境,实行旧村改造,修砌污水沟,历时三年新建标准平房664栋,全部街巷修筑了水泥路,亮起了路灯,绿化面积达25000平方米,还建了小公园、水上凉亭。

许传江告诉记者,早年间,村里也有过脏乱差的困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居环境的改善,关键还是在观念。怎么说服全村群众齐心合力改变卫生习惯和人居面貌?听听许支书怎么说

为中国农民点赞!

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频道_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

致富经20130102农视网_农视网致富经_致富频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