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起,安顺日报社政务新媒体开设了“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专栏,其中“扶贫故事”讲述了我市干部群众扶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充分展现安顺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见证了安顺300万儿女,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雄姿与豪情,向着更广博的梦想、更明媚的阳光勇敢奔跑。
这些故事里,凝聚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
这些故事里,激荡起生机勃勃的安顺气象,把安顺人民积蓄已久赫然昂扬的精气神推到一个新高度。
这些故事里,流淌着奋斗者苦干实干的汗水,是安顺人民不畏艰险、奋力攀高的真实写照,鼓舞着我们澎湃前行......
苦干实干,迎难而上
穷则思变不畏难,脱贫攻坚当奋进。
冬日时节,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田间地头,绿油油的蔬菜连成了片,蔬菜分拣中心,村民们忙的不亦乐乎。但谁曾想,塘约村曾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的二类贫困村。
塘约村韭黄种植基地里,村民劳作忙 卢维 摄
2000年,左文学担任村支书时,村里只有一条土路进村,因为穷,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谋生,属典型的空壳村。2014年6月,村里又遭遇了一场大洪水,把村里的房子冲毁,财物冲走,这对原本贫穷的塘约村无疑是雪上加霜,塘约村也因此成了省级二类贫困村。
为尽快重建家园,左文学立即号召村里的党员不等不靠,带领村民生产自救、修房修路、安抚群众,共渡难关。
左文学(左)带领群众探索出“合股联营、村社一体”的塘约模式让曾经贫困的塘约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塘约村资源匮乏,发展产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切实改变塘约村的贫困面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会开车的到运输公司,会盖房的去建筑公司,种地能手到蔬菜基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人人有活干、有钱赚。
在左文学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努力抱团发展,村民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9的2014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638万元。2016年,塘约村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
“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是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曾经真实的写照。
二十多年如一日,村支书陈大兴带领乡亲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金刺梨产业。
陈大兴(前左一)带领村民给金刺梨修枝
如今,走进大坝村,5000亩金刺梨、1200亩脆红李,还有肉牛养殖场、蚂蚱养殖大棚、“藕+鱼”综合种植养殖基地……村里的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3800元,空壳村变成为小康村,“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变为“景色美如画,家家有车、别墅豪华”。
大坝村一角
陈大兴、左文学的扶贫故事,只是基层村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在安顺脱贫攻坚的基层一线,涌现出陈大兴、左文学、朱高学、张兴燚等一大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村干部典型,他们用苦干实干赢得乡亲的信任,用心血和汗水换得群众的致富,用拼搏的精神带领乡亲们一步步走向康庄大道,唱响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脱贫壮歌。
众志成城,劈波斩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向贫困宣战,向小康奋进。
这其中,一批党员干部沉到最基层成为驻村干部,无数技术专家、致富带头人、企业老板、教师医生也参与其中,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使劲,众志成城,劈波斩浪,在脱贫攻坚战场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是全省12个极贫乡镇之一,这里地处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季缺水,土地贫瘠,属“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2019年5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市政府办人事科科长张厚学主动请缨来到大营镇大营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大营村全村还剩贫困人口56户208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难啃的“硬骨头”。
张厚学(右一)走访贫困户
初到大营村,张厚学立即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入住大营村的第一个星期,他遍访了大营村的所有未脱贫贫困户,并迅速制定发动群众种草养牛增收的脱贫方案。
正当大营村脱贫攻坚鏖战正忙时,张厚学的母亲患重疾入院,老人提出想见见这个很久未见面的儿子。接到消息的张厚学利用春节放假的机会赶到医院,可没陪上老母亲两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把他拉回了战疫一线。
张厚学查看高床蛋鸡产蛋情况
“作为儿子,我特别想在病床前陪着您。但作为党员、第一书记,大营村的群众更需要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不起,脱贫攻坚的任务等不起。”这是张厚学离开医院时安慰母亲的话。
今年来,张厚学带领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复工复产。如今的大营村,户户通公路、家家喝上自来水,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全部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
平坝区政府办工作员明华,2016年被选派到天龙镇高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村里一扎就是五个年头,在他的带动下,高田村从过去的“空壳村”变成现在拥有着水产养殖、三七种植、生猪养殖、高标准蔬菜种植等 8 大产业的小康村。
高田村食用菌采收,明华正在帮助村民搬运食用菌
关岭自治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彭飞从2016年4月被选派到岗乌镇谷目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月吃住在村不少余20天,兢兢业业为群众办实事,抓产业,带领全村279户1328人脱贫致富。
在安顺,无数像张厚学、明华,彭飞一样的党员干部扎根脱贫攻坚一线,他们只争朝夕地冲锋、不负韶华地奋斗,以“咬定青山”的决心,以“誓破楼兰”的劲头,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了不平凡的扶贫故事,他们如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汇聚起新时代安顺人砥砺前行、逐梦奋进的磅礴力量。
圆梦今朝,感恩奋进
逐梦千年,圆梦就在今朝。
据统计,我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43.83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1.82万人,净减少贫困人口42.01万人。通过今年上半年挂牌督战,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保障,达到脱贫标准。今年11月23日,安顺5个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全市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与全国一同战胜贫困,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安顺人民不会停下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将继续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展现出安顺人的风姿风采。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极贫乡镇的党委书记,陈凯表示,尽管大营镇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大营镇2万人民群众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大营镇大岩村通村路绵延山间
“大坝村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优势,今后我们将在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效的同时,重点抓好村寨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让村民们共享乡村振兴的战略红利,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增强。”全国劳动模范、西秀区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对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充满信心。
大坝村整齐划一的别墅 卢维摄
如今安顺,正蓄势待发——
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将成为新时代安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的产业主力军。
九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将成为安顺农业经济“接二产、连三产”的增长点。
九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将成为安顺农业经济“接二产、连三产”的增长点
八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体系,将成为未来安顺工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奋进新时代,安顺人民秉之以干,持之以奋斗,弘扬“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前赴后继、砥砺奋进,以高质量脱贫交出时代答卷,以高质量发展书写跨越篇章,感恩奋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安顺新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