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共14万字,过去也看过两遍,这次又读了一遍,给人的感觉是常读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全书既然取名漫谈,就像一位长者与人谈话一样,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这既是先生的写书风格,也是先生的讲话风格,听过先生的几次报告,和这本书的风格很是接近,看这本书,就如同先生在眼前做报告一样。也看过先生的其他著作,风格如出一辙。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高深的理论,通篇内容都是先生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亲切实在接地气。这也是先生著作的另一个特点。不管是作报告还是写书,先生讲的内容都是自己所做过的事,故事案例信手拈来,生动鲜活,于平凡处见伟大,于工作中见方法,于故事中见思想。
先生出道四十多年,风靡大江南北,在语文教学方面享有“南钱北魏”盛名,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他的成功,我的理解首先是“爱”。爱教育,爱做班主任。更是喜欢当教师。当教师之前他在工厂做宣传工作,为了当教师打了18次报告始得如愿。本来他那个年代在国企工作,不管是工资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是远高于教师的,何况他当时在国企还是很有前途的干部。当时老家曾有一句流行段子:一位公社书记拍着一位教师肩膀说,好好干,将来我提拔你当营业员。而他为当教师,舍弃当时令人羡慕国企干部职位,确实需要很大魄力。这也说明他对教师职业是骨子里的爱。不像我等凡夫俗子,当教师是不得已,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而已,这一点,在当时,令很多人不解。确实也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先生做人堂堂正正,心中有偶像,行动有原则。他一直把周总理当做自己人生的偶像,常年佩戴总理像章,以总理的标准要求自己。周总理在中国可以说是做人的最高的标准,忧国忧民、一心为国、宽阔胸怀、谦逊品格、尽忠尽孝、至情至义、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两袖清风、无私奉献……心底无私天地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凡人,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他一定能减少许多庸人层次的烦恼,一定能较容易地使自己摆脱低层次的事情的缠绕,从而使自己在许多问题上能超凡脱俗。”
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自责之心、自律意识昭然,每次遇到困难,想起先生的话,都令我汗颜无地。
先生的优秀品质,或者说成功要素还有关键一点,那就是执着。如他坚持每天一万步长跑,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坚持常年锻炼身体,雷打不动,不仅让他有个好身体,也说明其干工作的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这让我想起“一万小时”定律。如此,他怎会不成功。
谈及班主任工作,先生总结他的方法是“两大点一小点”。其中一小点就是“坚持锻炼身体”,他不仅自己坚持锻炼身体,也教育带领他的学生坚持锻炼身体,不仅让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更是让学生在坚持锻炼过程中培养了毅力、注意力,自信心。
先生说他班级管理的经验两大点:一是科学,二是民主。关于科学,我的理解是,班级管理工作他把握好了学生成长的规律,看透了人性弱点,管理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做什么先考虑学生在想什么?这样做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解决?等等。这些方法思考从哪里来?阅读,大量阅读,还有自己独到的思考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魏书生先生是个做教师的天才,我的体会,教师工作需要“悟”,也就是一定的天赋,没有悟性是成不了一名优秀的教师的,这一点也是每个行业拔尖人才的共性。如:冯唐,集作家、诗人、医生、商人为一身。任何事情都有规律,我们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去钻研探索规律,只有把握好规律,才能做起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关于民主,就是与学生协商,大力开展学生自治,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当然,班级学生管理自治,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教师管什么?一是管理学生思想。曾有一句这样的话: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从这个意义上讲,魏先生确实实现了把自己思想装到学生脑袋里。与他相比,我等还不能真正称为“老师”。
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学生脑袋里,这个装,不是生拉硬套,牛不喝水强摁头,而是循循善诱。一步步“诱敌深入”,最后来个“请君入瓮”,让学生高兴自愿地去做。发觉学生内心深处向往“真善美”潜意识,让学生自己批斗自己,自己反思自己,自己埋怨自己。不断强化学生积极情绪,形成正面情感。写日记、写反思、写说明书,挑逗起学生内心深处正反两种思想不断斗争,让正面思想不断得以强化成长。正如他说的: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
第三,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再好的办法也可能会有橘生淮南淮北之别。出道四十多年,很多人学习魏书生,但还没有第二个魏书生,看似曲高和寡。何因?无论是先生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先生的方法说是有方法,其实也没有方法。已如武林高手,化气为剑境界。我想,我们更多是学习他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因为任何具体的方法都有它适用的具体条件,不能生搬硬套,盲目照搬。
20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