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讯(通讯员康佳 万伟)9月3日,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联体年轻骨干教师陈丽华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孩子,到檀林镇第二中心小学交流轮岗。

今秋开始,该教联体围绕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目标,从工作机制、激励政策、人文关怀等角度打出“组合拳”,积极妥善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截至目前,第一批赴檀林、麒麟、田桥三个农村校区的教师已经到岗。

派出“党员+骨干”,为成员学校“雪中送炭”。30岁的王青和曹将彬夫妻俩,都是学校年轻骨干教师,今年主动报名参加交流轮岗,前往距县城60余公里的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联体麒麟校区。

该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工作例会等载体,有效进行思想沟通,结合成员学校紧缺学科需求,确定了党员打头阵、骨干教师挑重担的“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交流轮岗工作思路。党员徐志军、方泽训、王小敏等同志纷纷响应号召,毅然踏上了交流轮岗之路。第一批交流教师的加入,使农村各成员学校教师队伍在学科、能力、性别、年龄等方面得到明显优化。

在此前的交流轮岗会议上,该教联体书记蔡胜全调侃道:“教联体核心校区可是把最优质的教师交流到农村成员学校,你们要用好人才啊。”

突出“激励+关怀”,制度管人“心悦诚服”。该教联体坚持服务工作大局理念,以“暖心”服务点亮“众心”需要,以完善制度为交流轮岗赋能,架起与全体教师的沟通桥梁,不断为工作献良策、添动力。

聚焦制度激励。将教师交流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大交流轮岗在教师个人考核积分中的权重,并与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评优评先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在我们学校工作三年多了,结合家庭、专业成长与发展、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考虑,我选择去交流轮岗。”骨干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青说。

该教联体出台《蕲春县第三实验小学教联体交流轮岗方案》,大力宣传方针政策;结合教师交流意愿与需求、成员学校学科紧缺程度和教师个人申报等情况,研究决定交流轮岗名单。截至目前,该教联体已经安排出4批次交流名单,形成了“交流轮岗梯队”。

“学校既做到了双方互选,又尊重了教师意愿,实现了‘双向选择’。”该教联体书记、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胜全欣喜道。

突出人文关怀。聚焦教师个人意愿与需求、紧缺学科情况等,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做法,按照最有利于教联体发展的思路,确定交流教师名单。

落实“重用+留才”,交流轮岗跑出“加速度”。该教联体檀林、麒麟、田桥等农村校区成员学校为每位轮岗教师提供了住宿、伙食等方面的便利,用最大诚意、最好待遇来重才留才。

民有所呼,政有所为。该教联体坚持以党建引领、集体研判为基础决策机制,行政班子定期主动问需轮岗教师,围绕交流轮岗的选人、用人、留人、评价等制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了“成员学校献策、行政会研究完善、集体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赋能学校的整体发展。

到教联体成员学校交流,工作任务并不轻松。学校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让来交流的老师们担重任、挑大梁。

学校从整体发展、教师个人成长等角度出发,提炼原来三个漕河校区(夏漕、南门畈、罗州城)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模式,在教联体各校区内流动,着力培养更多青年骨干教师。

据该教联体校长许锦景介绍,今年从檀林、麒麟、田桥三个农村校区到城区交流的青年教师有20多位,学校采取“传帮带”等措施,落实“城乡配”的教师结对机制,一年交流期满后,他们将把城区学校学到的工作经验带回原学校。

许锦景还表示,过来交流的乡村青年教师与县城校区教师将一同被安排,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党建等工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