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锻炼活动内容_晨间锻炼思考与困惑_优质晨间锻炼分享经验

■邵季超在为患者检查

5:30起床、洗漱,7点到达小花园带操,7:45到医院准备交班……这是邵季超每天雷打不动的作息。邵季超所在的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是一所糖尿病专科医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运动、药物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而她所在的运动医学科,则是专为运动这驾“马车”而设。

“现在,其实不只糖尿病患者,很多人都能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大家却不太清楚怎样运动才是科学的,还有自己运动受了伤的。带着大家一起运动这个事儿,在我脑子里琢磨好久了。”去年年初,突如其

来的疫情让她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带着身边的人科学运动起来,提高自身免疫力,让大家少得病、不得病。”邵季超说,作为一名运动医学科医生,她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心愿。

说干就干!她带着科室的康复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运动文献书籍,研发出了一套运动健身操,这套操集拉伸、力量、平衡、心肺功能于一体。邵季超告诉记者,练完这套操,再加上40分钟的有氧运动,这一天的运动量就够了。

晨练队有80多岁的老人,也有7岁的孩子

去年5月份,晨间锻炼正式开始。刚开始只有运动医学科的几个成员,慢慢地,附近越来越多的居民也加入进来。“早晨晨练在此园,抻筋伸腿腰舒展,运动主任亲示范,锻炼好处不一般。”这是晨练队队友贺秀亭发的一条朋友圈。贺秀亭的家离西清公园不远,去年的一天,他在清晨散步时,看到了邵季超的晨练队,于是主动加入了进来。“之前我在运动时不小心拉伤了,身体一直没好利索,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跟着邵主任跳了一阵子,我现在觉得浑身都舒服了,也比以前有劲儿了不少。”贺秀亭告诉记者,当自己有了切身的感受,就愿意给身边的人“安利”,从此,贺秀亭成了晨练队的“宣传员”。女儿、离这里十几公里的老朋友,全被他拉来锻炼。

让邵季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4岁的老奶奶,她是白血病患者。去年,她一直坚持每天跟着晨练队锻炼,始终在努力地和疾病做着斗争,今年搬到孩子家住,才离开了晨练队。“我们队里最小的队员才7岁,有时候也来跟着一起练。大家都能有运动的意识,我觉得我这个事儿就做得有意义。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力量,鼓励着我一直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面对记者的提问,邵季超坚定地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开起直播,锻炼不“断线”

今年年初,由于疫情的出现,阻隔了大家一起锻炼的机会。“让主任开直播,带着咱们大家一起练!”“每天练30分钟,还能活动活动,也缓解一下隔离在家的焦虑。”……几天没练,大家都“坐不住”了,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微信群里建议。

当时,由于抗疫的采访,记者结识了邵季超,知道她在线上开起了直播,依然坚持每早带着大家做健身操。为了让大家坚持锻炼,能“外出”的医生们还负责任地把大家锻炼需要用的拉力带为他们送到小区门口。

1月15日早晨7点,记者如约来到邵季超的直播间,虽然锻炼由“线下”转战“线上”,但是,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直播才刚刚开始,就有30多人加入了进来。“如果参加的人少还打算进行下去吗?”“我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知道这里是可以进行公益科学的锻炼的,就算没有人的时候,我也会坚持搭好这个平台。”邵季超坚定地说。

“走下去”做大家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打开邵季超的抖音号,签名写着很简单的一句话:肩关节疼痛就问我吧。疫情期间,她在线上做直播,积累了不少粉丝。微信上,她还有三个大群:两个肩痛学校群,一个晨练群。记者看到,每天,她都会在群里分享一小段心灵鸡汤,再发一小篇健康科普知识。就这样,她忙碌的生活又多了一些任务:宣传科普知识,帮助线上的读者解决一些小问题。用科室同事赵泽亚的话说,主任到哪儿义诊都给患者发名片,告诉他们有事儿就给她打电话,“在科室里也是,不少患者出院了有事儿也总找她。”

“邵主任一直在做公益,带着我们科学地锻炼。认识了这么一个‘大’主任,我们平时身体不舒服了也问她,她就帮我们解答,还给我们治疗。”晨练队队员雍福成发自内心地感谢邵季超。

现如今,提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居民看病更加便利、便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医疗服务。而邵季超就在她每天坚持的公益事业中,真正成了大家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对话

青年

晨间锻炼思考与困惑_晨间锻炼活动内容_优质晨间锻炼分享经验

■邵季超到社区为居民义诊

■记者: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

■邵季超:在外行人眼中,医生这个职业,稳定、忙碌、高薪、付出,但在我眼中,医生这个职业,是份责任重、高认可、塑人格的工作。

责任重指的是面对患者的信任,将生命相托,我们必依平生所学,用心去呵护这份信任,将患者的病情转归至最佳状态;高认可是指随着诊疗经验的丰富,回馈给我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任何一位医生面对病人时,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帮助他们,而绝不是利益在先;塑人格是指越做医生,越在向自己理想型人格靠拢。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以前焦躁的性格也会缓和下来,越面对疑难杂症,越锻炼自己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性格,遇到人世间的生死,也渐渐变得能理性面对。

■记者:因为职业不同,见过许多生死,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邵季超:刚开始上班在急诊科轮转,当时面对的许多病人都是在与生命抢时间,有时也感慨生命的脆弱,当时觉得及时行乐最重要。但随着我转入运动医学科,生死离别见得少了,更多的是从那些爱运动、会运动、坚持运动的朋友们身上总结到:长寿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建立起健康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坚持科学锻炼,我们会越活越年轻。

■记者: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发挥塞罕坝精神,展现当代青年医护的精神面貌?

■邵季超:塞罕坝精神是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成绿色长城。我们医务人员也一直在沿用这种精神,筑起人们的“健康之城”。特别是在倡导“大健康”的背景下,结合医院打造以糖尿病为专业的特色,我们糖尿病运动医学科从点滴入手,研发运动操,每天早晨七点,坚持带领大家做运动。在我看来,能让周围居民朋友有些受益我们就满足了,也许这正是塞罕坝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吧,也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在各自的领域里服务于民,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并摄/河青新闻网记者李瑶

■供图/邵季超

河青新闻网编辑肖延昭|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