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哲

(一)甘肃省在河西垦荒的宏伟蓝图

(1) 提出河西垦荒的意图

甘肃农林厅农垦局于1957年4月15日成立,该局专管全省国营机械化农场事务,按照规划,甘肃河西是国营农场机械化的重点建设区域,因为国营农场比较集中,习惯称河西垦区。

1960年5月,甘肃省委提出今后八年,在张掖地区植棉1000万亩的意见。当时的张掖地区包括敦煌、安西、玉门、酒泉、金塔、高台等地。当时甘肃河西仅有武威和张掖两地区,今酒泉属地由张掖地区管辖。

当月中央农村工作部派人来甘肃和省有关部门探讨可行性,基本同意省委的意见,认为可行。

中央批准同意开垦的方式,以国营农场为主,人民公社开垦为辅,共需投资12到15亿元,每年开荒600万亩,迁入移民5万人。

(2)请求中央及农垦部支持

1960年6月,甘肃省委就今后农垦具体规划上报农垦部,计划到64年在全省完成开荒5000万亩,植棉一千万亩。

(二)甘肃采取的措施

(1)河西农垦会议

1960年6月7日,甘肃省委在张掖召开河西农垦会议,省地市县各级有关部门都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系甘肃农垦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单位最多、层次最高的一次会议。

省委书记处书记王秉祥、副省长李培福、张掖地委书记安振主持会议。此次会议就开荒5000万亩,植棉1000万亩作出具体部署和研究。

(2)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负责甘肃省农垦工作

1960年6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同意王震同志委派张仲瀚、丁克(农垦部办公厅主任)同志任职的复电:

中央农垦部王震同志,接到您6月8日的来电,我们非常高兴,省委完全同意您的意见。对张仲瀚同志参加省委农垦委员会兼副主任委员,丁克同志任委员表示热情欢迎,衷心感谢。甘肃省委 6月13日

(3)成立农垦委员会

1960年6月14日,甘肃省委批准成立张掖专区农垦委员会,编制200人,专门负责河西垦区的上述任务。

1960年6月15日,中共张掖地委根据省委的《开荒5000万亩,植棉1000万亩,种大麻200万亩的初步规划意见》提出《张掖地委关于1961~1964年完成开荒4000万亩,植棉1000万亩的计划草案》,对开荒、水利建设、劳力调配、工业交通、邮电、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物质文化生活、社队并入农场、领导问题等等,都作了进度安排和具体部署。

“开荒4000万亩,争取1963年完成。开荒任务在500万亩以上的县为敦煌县和安西县。

开荒任务在300~500万亩的县为永昌县、山丹县和民勤县。

开荒任务200~300万亩的县为玉门县、酒泉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开荒任务在200万亩以下的县为高台县、张掖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武威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水利建设一定要走在开荒之前,根据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水利建设方针,必须建成大、中型水库46座,增加储水量26亿立方米;主要渠道25处,渠长4080公里,地面水利用量达到70亿立方米;打井27.826万眼,地下水利用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4)计划推进实施受阻

组建甘肃农建十一师,从开始农垦部部长王震、副部长张仲瀚一直给予大力地支持。下面这则电文来自甘肃档案馆,是甘肃省委给农垦部的复电。说明从一开始,张仲瀚同志就开始就以副部长的身份,参与甘肃农垦的调研规划和筹建。

附电报原文:

1960年6月28日,中央电报批示中共甘肃省委:

“基本同意省委6月1日关于开荒5000万亩的报告,请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开荒的时间可以延长到1967年,即1966年完成开荒5000万亩,1967年全部种上。在河西走廊种1000万亩棉花的计划,须力争在1964年完成。

第二,开荒所需的人力、资金、农业机械等,主要自力更生,中央补助部分由农垦部和你们商量。”

随后,紧接着这个计划开始付诸实施,万事开头难,所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后面遇到三年自然灾害,正常计划推进实施受阻。

(三) 河西垦荒重新提上日程

1 重申省农垦委员会副主任张仲瀚(兼)负责

根据当时国内的经济形势,1962年12月下旬,省人委农垦委员会批准成立河西建设规划委员会,该机构为省人委的派出机构,由省人委农垦委员会副主任张仲瀚(农垦部副部长)负责河西工、农业建设的全面规划,为军垦建设做准备。

2 张仲瀚副主任对河西农垦的电文

1963年2月7日,张仲瀚同志给李友久(甘肃省委副书记、兼十一师政委)同志的信。

友久同志您好,专案报告稿子我略为修改了几个字,不知恰当否。请你,本拟自新来京时在兰州交你审阅,因天气不好,改走银川到京,故又反寄回去,希速定稿,将正式印件送中央,以便我在此向有关同志及有关部门说明解释。最后可能要在三月中央会议时定下来。

我此次来京开党组会。

2月17日前后经兰返乌,届时再谈,此祝春节之好!

张仲瀚

1963年4月,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在兰州向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传达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关于开发河西走廊的指示,农垦部党组关于河西走廊的规划意图。

3 与张仲瀚副部长的交换意见

1963年8月25日晚,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在乌鲁木齐市昆仑宾馆,接见来访的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姚知一(原第一野战军第四军步兵第十二师参谋长)。

张仲瀚副政委说:“遵照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同志的指示和农垦部党组的意见,兵团准备长期支援甘肃农建十一师,特别是粮食等物资将河西走廊所需列入兵团每年的计划,兵团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地支援河西走廊。兵团党委已经做了专门的讨论,常委们都表示愿意支援,并且准备长期支援,特别是粮食支援,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八年,我们已经把支援河西的计划列入兵团每年的发展计划当中,作为我们兵团自己的大事来办,确保农建十一师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河西走廊顺利取得发展。”

张仲瀚安排姚部长这几天的活动:

26日上午由兵团生产办公室张存仁主任陪同参观石河子垦区。

友久(李友久)书记、培福副省长:

26日晚,约定向张仲瀚副部长汇报。当见面时,他说:二十五日晚熬夜。二十六日一早开会,身体受不了,要我们简单谈几句,待二十七日下午吃饭再谈。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他先谈了以下几个问题,大意是:

第一,说我们来兵团看一下有好处,避免走弯路,强调一开始就要农牧结合,牧草轮作,造林,多种经营和水渠防渗的重要意义,兵团经验是花了很大代价取得的,应该相信兵团的经验。要说支援,这是最大的支援,要我们以后每年都能来看一看。

第二,五年搞100万亩加恢复弃耕地达到150万亩,目前是多搞一点,根据兵团的经验是可以完成的。西北局、省委都很关心,兴师动众应该多搞一点。搞快一点,这样就可以解决点问题,几年搞一点,不解决问题,没有意思。

第三,他说开始要耐烦一点,总会有各种看法,说法和怀疑的,不管业务部门如何看法,总方针不能动摇,不能松气,他说他给谭副总理地区组长打过两次电话没有接通,他估计会按省委报告批的。

第四,兵团支援问题上,自王恩茂同志,下至一般干部,他都是做了工作的,兵团党委专门做过讨论,都表示愿意支援,并且准备长时间支援,五年不行就十年。并且把支援河西的任务每年都列入兵团计划,不管需要不需要,兵团都做准备,这里还谈到今年甘肃,新疆粮食还可以互相协作。

他说完后,时间已经不早,对100万亩算账落实情况就没有谈,只插着说的组织机构和驻地问题,关于驻地问题,他表示可以暂住张掖,他说明天吃饭时再研究一下。第二天吃饭,因为还有几位作家在坐,没有谈成。

听说张副部长拟参加9月10日农垦部召开的计划会议,路过兰州,可能和你晤面一谈,这件事我们已经跟他去的兵团司令部计划科长陈冰同志做了安排,请他在张部长动身前一天电话告省委秘书长转告你。现在先把这一段情况简要报告你们,如汪锋同志还没有走,并请转告汪峰同志。

此致

敬礼!

姚知一 , 张金冀,范继先。

29日兵团参谋长陶晋初、兵团副参谋长兼自治区水利厅厅长陈实介绍兵团情况,农业建设设和水利建设经验,司令部计划科、水利科介绍经验。

4 张仲瀚副部长对河西垦荒的意见

将我的意思奉告如后:

(一)河西开荒进度。第三个五年计划可照省委报中央的数字计开荒100万亩,恢复弃根地30万亩。第四个五年计划,遵照谭副总理指示意愿要多开些。考虑开荒200至250万亩,第五个五年计划开100万亩左右。

(二),在中央尚未批准河西垦区的军队番号以前,可暂用河西农垦局名义。

(三)由新疆兵团调给河西的干部:师长1,副师长兼参谋长1,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部科长或副科长6,政治部科长或副科长4,另外一整套大型农场的干部约50人,勘察设计人员30人,两个工程连约200人,上述人员均于七月底前陆续到达酒泉报到。

(四)我可能于7月份赴京开会,届时过酒泉,兰州争取一晤。以上所提意见妥否,请你和省委裁夺。

张仲瀚

1963年10月30日,张仲瀚副政委在乌鲁木齐市给甘肃省委副书记李友久、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姚知一发电报:关于农建十一师干部配备,兵团再次选调师级干部2名,业务干部180名,很快将到位。

1963年12月31日,中央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提出在甘肃河西走廊建立军垦农场,开发河西走廊的建议。

经国务院谭震林副总理、周恩来总理批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发出《动员退伍士兵和转业干部开发河西走廊农垦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冬明春动员退伍士兵和转业干部2000人为骨干,和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配备的一整套师的干部,组建农业第十一师开发河西走廊。

1964年2月4日,中共甘肃省委、省人委向中央、国务院并西北局提交《关于河西农垦初步规划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到关于河西开垦规划,最近根据谭副总理在西北区农业规划座谈会议上的指示,省委和农垦部张仲瀚副部长又进一步做了研究,形成关于河西军垦初步规划的报告。

1964年4月30日,中共甘肃省委向中央、西北局并中央军委、国家计划委党组,农垦部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提交《关于开发甘肃河西走廊问题》的报告。

报告中说:中央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同志最近来甘肃,向省委传达谭副总理关于开发甘肃河西走廊的指示和农垦部党组的规划意图。省委研究后一致表示拥护,在仲瀚(张仲瀚)同志听取河西建设规划委员会和省农垦局关于河西情况汇报以后,省委就有关问题同仲瀚(张仲瀚)同志做了商谈,现将研究商谈结果做如下简要报告。

1964年7月10日,张仲瀚同志并新疆建设兵团党委:-----现在甘肃还没有一支荒地勘探队伍,因此恳请给予支援一个荒地综合勘察队,帮我们完成100万亩的荒地勘探规划工作。并且在进行这一段工作期间,帮助我们培养一支荒地勘探队伍。拟派范继先同志前来面陈一切请欲指示。

甘肃省委

(三)约谈兵团调十一师的干部

1963年12月,农垦部副部长张仲瀚在兰州与兵团调甘肃组建十一师师长李正肃、张兴汉、郝大奎(工四团副团长)等干部座谈。

张仲瀚副部长说:中央对河西走廊的垦荒非常重视,去年十二月下旬,甘肃省人委成立河西建设规划委员会,该机构为省人委的派出机构,负责河西工农业建设的全面规划,为军垦建设做准备。

今年四月,我来兰州,向省委传达谭震林副总理对开垦河西走廊建设的指示和农垦部党组对河西开垦的规划设想。我和甘肃省委共同向中央提出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为特点的《关于河西开垦建设任务的报告》。

今年10月30日,中央农垦部发出通知:经请示总理,同意甘肃省河西走廊以军垦形式进行开发,生产建设部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一师”,并决定该师的领导体制为中央和省双重领导,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支援。

今年11月22日,甘肃省委和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成立农业建设第十一师的通知》,师机关设在酒泉,十二月一日开始办公,并组织实施。甘肃省委、省人委决定将省农垦局管辖的河西地区24个国营农牧场和武威拖拉机修配厂筹建处以及河西农垦分局一并划归农建十一师领导管辖。

周总理、谭震林副总理和王震部长都非常重视河西走廊的开发与建设,这次在兰州召开西北农业规划座谈会,谭震林副总理亲自参加这次会议,对西北农业规划作了重要的指示,寄予厚望,你们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希望你们深刻理解谭震林副总理的讲话,多与省委负责这项工作的姚知一同志请教,他在1949年1月担任解放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参谋长,属于警备第四旅的干部,资历和经历都比较丰富,是位非常优秀的干部,新中国成立就担任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负责农垦和农村工作,对甘肃情况熟悉。

希望你们一定多加尊重姚知一同志,姚知一同志担任十一师政委,省委副书记李友久兼第一政委。甘肃省委、省人委报请农垦部党组,邀请我参加河西走廊的开发,农垦部党组同意我和部办公厅主任丁克同志参加甘肃省委成立的省农垦委员会,我担任副主任,省委副书记李友九担任主任,省委是很重视这项工作的。

兵团部队支援甘肃的干部,许多参加过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农八师白田雨副政委也调来,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你们要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发挥人民解放军三个队的作用,发扬南泥湾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河西走廊的军垦农场组建工作,困难最大的是粮食和种子,这方面全部由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给予长期支援。

农建十一师的奋斗目标是:五年垦荒一百万亩,加上恢复弃耕地,建立一百五十万亩稳产、高产的标准田。十一师接管的农场旧耕地很少,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开发新耕地上面。新耕地的区域选在玉门镇的黄花农场(农一团)和蘑菇滩农场(农二团),这里地处疏勒河上游的昌马河流域,兰新公路旁,水利条件易改善,具有广泛开垦新荒地的前景。在疏勒河流域垦荒,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条田规划,以适合防风、排水、灌溉、机耕和精耕细作的要求,要平耕土地、培植苗圃、林带、果园和林区,达到田园化的建设标准,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建立几个样板军垦农场,以此规范整个甘肃军垦农场的建设。

附记:

农八师白田雨副政委身体有病,最后张仲瀚副政委点名调农八师安集海管理处政委丁慧民担任农建十一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