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湘潭·走基层”系列报道之五

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湘乡样板

——专访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乡市委书记赵新文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乡市紧紧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目标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福祉为抓手,凝心聚力,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2019-2021年,湘乡市连续3年荣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今年,该市乡村振兴民生实事工程的多项工作又在省内处于领先行列。

日前,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围绕“乡村振兴进行时”,专访了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乡市委书记赵新文。

记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请问,湘乡市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赵新文:湘乡市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运用工业化理念抓现代农业,全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稳步推进粮食生产,探索总结出了“统分结合”模式,较好解决了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的问题,经验成果获得全省、全国推介。截至目前,湘乡市拥有规模以上种粮主体1203家,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达60%,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2.6%;每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00万亩、5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70万头以上,稳居全省先进县(市)区行列。

第二,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打造农产品品牌114个;东郊、泉塘和白田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投资13.6亿元,引进涉农企业78家,重点扶持茶叶、茶油“两茶”和壶天石羊、狮冲羊奶“两羊”品牌,其中,壶天石羊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第三,狠抓融合发展,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县)共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4家,今年新增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31家、家庭农场2296家;休闲农庄(景点)、农家乐246家。截至10月底,共接待游客437.9万人次,安排就业人员4620人,完成经营收入4.2亿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湘乡市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有关情况。

赵新文:概括地讲,就是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理念,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和谐美、建设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目前,湘乡市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78个,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3220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付费制实现农户全覆盖,畜禽粪污治理率达95%以上,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水平在全省领先,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市)。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县乡路为主干、乡村路为主体,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700公里,上榜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稳步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已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5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9个,美丽屋场650个,验收美丽庭院4.7万户,当前正在连片创建泉湖、东郊、泉塘等3个美丽乡村示范区。

记者: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请问湘乡市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赵新文:总的来说,坚持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举措一,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11个,县级文明村183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均超过80%。

举措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市(县)22个乡镇(街道)、33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理事会、村规民约“一约五会”制度健全;探索建立了“文明超市”“道德银行”模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整治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举措三,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评选和推广一批“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提升基层文化惠民服务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近年来,湘乡市乡村治理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效,善治水平不断提升,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有哪些经验成果?

赵新文: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湘乡市始终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

一是持续建强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稳步推进规范“一肩挑”后村级组织管理改革,通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重点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严肃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

二是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广“网格化管理+屋场会+积分制”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村级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和综治视联网实现全覆盖,泉塘镇、军塘村分别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湘乡市民调工作连续6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全省平安县(市)。

三是持续引进和培育乡村人才。目前,选派了316名科技特派员、88支驻村帮扶队到基层,大力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引育新型职业农民1699人。持续推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驻湘乡工作站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记者:请问,湘乡市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提标扩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赵新文:近年来,湘乡市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推动农村群众生活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为切实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53户740人,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原则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9月底,成功申报了全省首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3000万元项目。

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自主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重点扶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小微企业。去年至今,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笔、近3000万元。

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努力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使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空间,试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优先承建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今年,湘乡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将全面实现“清零”,总结提炼的30个典型村发展模式,正在各乡镇(街道)借鉴推广。

湘乡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全国、全省先进,着力强特色、提质效,优环境、美乡村,夯基础、强治理,守底线、促增收,继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湘乡样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