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不少人注意到,自己的朋友圈中,一些亲友大大方方地晒出他们“阳过”“阳康”的经历,分享染病心得,推荐治疗经验。从之前的谈“阳”色变,到如今的大方“晒阳”,体现了人们正逐渐摆脱对疫情的恐慌,现身说法向他人传递善意,对他人而言可谓一剂“精神疫苗”。
除了各种幽默造梗,不少染病的名人、大V,以及众多普通人,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对抗病毒的心得。从感染后的症状表现,到每天应该服用的药物、体温在各个阶段的变化等,事无巨细一应俱全。这些分享有利于增加公众对病情的了解,通过信息流动消除恐慌心理。很多尚未感染、怀着惴惴不安心情“幻阳”的网民,在这波信息共享中,增强了战胜病毒的信心,提高了认知,善莫大焉。阳性并不可怕,担忧和焦虑于事无补,迎接病毒的挑战,需要的是更加开放、平和的心态。
一方面,国内外的实践均已证明,相较于三年前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治病力已经大幅降低,即使感染也无需过度恐慌。另一方面,三年以来,社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防护习惯,公众也具备了应对病毒的科学认知。
从“阳过”到“阳康”,把战胜病毒的过程分享出来,通过段子进行消解,也是把信心传递给他人的过程,有助于疏导并消除恐慌的社会心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经验的分享,并不具备普遍性,公众还是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对症治疗,适当参考借鉴即可,多遵照医生和专家的建议。
面对新冠病毒,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善意的传递和信息共享,减轻恐惧、增强信心,逐渐构建起一道新的“民间防疫力量”。只要我们和衷共济、互帮互助、保持信心、彼此激励,终将冬去春来共迎花开。 (评论员 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