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哲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如小说、电影、戏剧等。但无论用什么材料作为课程媒介,都只是激发儿童进行哲学探究的“催化剂”。那么,为什么选用绘本?与纯文本相比,绘本的直观性和情节的故事性更符合儿童智力和认知水平,他们更愿意阅读;不少绘本涉及的主题来源于生活,甚至有许多与儿童的生活经历一致。因此,绘本可以承担起引发儿童在哲学课程中进行思考的职责。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基本的儿童哲学课程绘本教学设计思路:
走入绘本,贴近儿童需要。教师不能仅关注专家和媒体对绘本的标签化评论,这些评论可能会把绘本的主题或者内涵限制在某一点上,给阅读者先入为主的诱导,破坏绘本原本所呈现的开放性。
导入情境,实现参与最大化。绘本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它将儿童带入哲学讨论。例如,在《生命的意义》一课,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导入:什么是生命?请把你认为是生命的特点写下来。生命的成长过程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请将这些困难列在卡片上,制作成求救卡片。这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进入“生命”的世界。
挖掘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刚开始用绘本进行儿童哲学教学时,教师设计问题应先考虑儿童的生活经历,思考绘本中哪些细节会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选出若干关键词,最后再列出问题。比如,在讲授绘本《大城市的小象》时,可以围绕“麻烦”与“朋友”两个关键词,根据儿童的生活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列出自己的“麻烦”,并引导他们对“麻烦”进行分析:麻烦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人会遇到麻烦?麻烦是一件好事情吗?在探讨中,儿童通过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对“麻烦”有了新认识。教师不用设计太多问题,学生讨论时会生发许多问题;设计问题时不必预设学生会怎样回答,因为对于真正开放的问题,学生是不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回答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具体引导上,教师必须时刻紧跟学生的步伐。
用绘本作为儿童哲学课程的文本介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利用绘本,与儿童一起“做”哲学、“玩”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