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应用试点工作

案例库以建立案例成果分级标准、试点探索论文替代机制为重点任务,推动案例成果在临床医生评价中应用,并在总结经验规律的基础上,拓展更多应用领域人才评价解决方案。

一是通过深入调研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医院对不同层级临床医生的具体评价办法和改革需求,组织专家深入研讨,探索制定案例成果分级体系,从学术性、创新性、规范性等维度评价案例的质量、价值、贡献,运用模糊数学的算法将审稿专家的评价结果计算成精确的得分,实现对病例报告进行分级评价,为建立与临床医生成长规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夯实基础。

二是通过争取国家和各省级卫生健康委、人社部等相关部门支持,遴选若干医院进行评价改革试点,探索入库病例报告与论文的有效替代机制,增进案例库与评价体系的有机衔接,推动案例库不断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已多次召开案例库应用专题调研会议,深入探讨案例评价机制,初步确定湖南和河南两省作为案例库应用试点省份,通过收集试点医院典型临床病例,推广案例库应用,落实成果代表作制度。

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

2022年6月,在湖南长沙组织召开临床案例库评价应用专题调研座谈会

建立入库标准和质量体系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

案例库以辅助临床医生诊疗,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为临床医学领域人才多元评价提供有效参考为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可靠原则,着重强化标准建设和质量控制。

一是制定病例报告撰写体例标准、数字出版标准,从病例真实性及伦理学要求、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可推广价值、写作的规范性等维度对临床医生投稿提出明确要求。按照病例在线提交发布的完整闭环,构建数字化生产流程,实现稿件提交、同行评议、编辑加工、校对签发、结构化处理、分类标引、数据存储、网络发布。

二是按照编辑初审、专家评议、学术委员会终审三级评审制度,对病例报告质量严格把关。目前已经组建60余人的专/兼职编辑团队。此外,2020年我们还聘请138位全国知名专家组建案例库学术委员会,2021年成立罕见病学组;聘请2450位临床专家负责病例报告的同行评议,涵盖全部临床专业,形成完整有效的专家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案例经验分享_典型经验案例_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学委会成立专家合影

三是结合医学领域各类学术会议,面向临床医生开展多场病例报告撰写和平台使用培训,培训内科、外科、感染科、肿瘤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专业临床医生1万余人;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各种疑难病例报告会和学术巡讲等会议,积极宣传病例库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举办20余场会议,讲解病例报告的撰写及投稿要求。

开发知识服务系统 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2021年,杂志社对案例库进行迭代升级,由传统方式升级为响应模式,支持手机端和PC端等多终端阅读,提升检索效率和准确性。随着案例数量的不断增加,案例库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义分析等现代先进技术,开展对病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为基层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等不同用户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

一是按照查询使用需要建立知识分类体系,利用计算机标引和人工标引,对入库病例按照机构、作者、研究类型、疾病、药物、症状、检查手段、手术治疗、基因、蛋白等关键词进行多维度分类,实现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历史检索以及文献筛选和图表检索功能,确保所有入库病例数据都可被用户发现,并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对接,实现用户一站式检索使用。

二是设置基层病例版块,增加社区化功能,使读者、作者、编者可以方便地在病例库社区应用上针对病例相关问题提问、探讨,对评论、下载、转发等应用情况跟踪评估,从而进一步服务基层和临床。

三是通过实时和定期(季度、年度)梳理案例库的榜单信息,增加统计分析板块,可以从机构、作者、学科等多个维度来评价其对病例库的贡献。

创新传播渠道建设 提高平台知晓度

案例库紧跟互联网技术传播趋势,改变传统纸媒传播方式,建设了多渠道数字化传播平台。

一是开发“病例说”小程序,为夯实小程序的前期建设,小程序已自动匹配了在案例库平台上发表过的病例报告;邀请广大医师入驻“病例说”小程序,随时随地记录并发布有价值的病例,其中的优秀病例会被推荐投稿至案例库平台,扩大案例库规模;鼓励已在案例库平台发表过病例报告的作者,在小程序上分享案例库投稿成功的经验;推动与其他医学相关社区应用的合作,加强互助互利,扩大案例库的影响力;定期开展病例大赛,通过比赛选出优秀案例并颁发获奖证书。

二是开通案例库微信公众平台,每日遴选推送典型病例报告,加强优质病例报告内容的传播能力。目前“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近13000人,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次。同时,案例库联手科大讯飞公司,通过语音智能医学助手向12个省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医生推送病例库宣传页及视频。

丰富平台入库资源 提升案例库品牌影响力

案例库自上线运行以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临床医务工作者将临床实践总结为规范化的病例报告提交平台发表,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是通过公开征集和定向邀请专家投稿,持续收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典型病例和新疗法,设立手术视频专区、罕见病专区等。发挥中华医学会的优势,联合国际罕见病研究相关学术组织、国内外患者组织,开展罕见病病例报告会,并将会议视频作为临床珍贵资料留存在案例库的视频专区,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资料,提升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对罕见病的辨识与诊治水平。

二是与中华医学会期刊资源平台进行衔接,采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病例成果;持续举办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发动中华医学会各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开展优秀临床案例成果征集遴选活动,对入库资源进行有效补充。2021年,在征集的6000余篇报告中遴选300篇优秀病例报告,由中国科协授予证书,激发临床医务工作者投稿的积极性。目前已入库病例报告10万余篇,阅读量超1300万次。

三是与威科集团合作,以高质量病例内容扩充案例库。将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的中国作者的优秀案例由作者重新翻译入库,并将威科旗下UpToDate临床思维案例大赛历年优秀案例作品推荐入库,进一步丰富案例库资源,让更多中国医生看到这些优秀的病例,更好地发挥借鉴和指导作用。

大数据优质经验案例_典型经验案例_案例经验分享

2022年11月,杂志社与威科集团举行临床案例内容合作签约仪式

案例库上线运行近三年,相关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成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国科协所属其他专业学会进行应用推广。同时,案例库也得到了一线读者的广泛认可,正如烟台市芝罘医院的张医生所说:“案例库对我们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病例报告中提供的瞬目综合征视频展示的典型症状让我过目难忘。”

策划:王炳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