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百色2月28日电 (记者 武亚姮) “90年代,兴起了种芒果的高潮,莫文珍从捡别人吃完丢掉的芒果核开始实验种植芒果。刚开始也没有收获,他就去农学院跟教授学习,后来他自己变成专家,我们就总结他的经验。现在,每一个村都有一到三个种芒果的带头人,小问题带头人解决,大问题莫文珍解决。”那坡镇党委书记陈少勇满怀激情地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道。
那坡镇党委书记陈少勇。中国青年网记者 武亚姮摄
2016年尚兴村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近千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元。芒果已成为全村增收富民的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都建起了宽敞的“芒果楼”,购置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中高档器具,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国扶贫状元、原尚兴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捡起的芒果核。
尚兴村弄蕉屯移民原居住地是同村的谷隆屯,“九分石头一分地”是对谷隆屯最好的概括,人均耕地不足0.4亩,是有名的缺水、缺土、缺粮、不通电、不通公路的“三缺两不通”大石山区特困村。
全国扶贫状元、原尚兴村党支部书记莫文珍向记者介绍芒果树的种植经验。(武亚姮 摄)
1987年,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莫文珍以身作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易地搬迁发展经济,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搬迁农民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
搬迁村民的巨大成功让其他人看到了希望,大石山里的其他村屯群众纷纷要求搬出大石山区进行易地开发。政府顺应群众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那西、绿务、马尾松、平朴、那桃、弄蕉、红岭坡、那合、兴鸿、兴安、定弄等13处移民安置点,“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移民搬迁5494户23550人。
易地搬迁后,政府帮助搬迁群众科学分析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对当时种植的芒果、甘蔗、木薯产业进行了比较筛选,最终选定芒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全村扩大种植芒果3200亩,群众收入逐年提高,并辐射带动弄坡、敢亮、那驮等村周边群众种植芒果8000多亩。
除了因地制宜,不断引进试种、筛选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品种搭配也是尚兴村脱贫致富的秘籍。为解决芒果种植技术要求高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与科研教学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芒果专家到村里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请当地土专家、有芒果管理经验的能人到芒果园手把手地传授技术,目前大部分种植芒果的农户至少有一人较为熟练掌握了芒果高产丰产技术。而那坡镇也拥有了包括台农1号、金煌芒、红贵妃、红象牙等在内的多个优质芒果品种。
现在,在国家大力推进攻坚扶贫的政策扶持下,在当地政府的精细操作中,那坡镇的三项扶贫政策:售给贫困户两元一株或免费的芒果苗、千元种植补助、适时实用的专业培训,让农民不仅种得起芒果,更得得到收益。
随着全县芒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尚兴村在自身芒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带动全县适合种植芒果的乡村发展芒果产业。芒果产业从单一的种植向采后清洗、分级、打蜡、包装、预冷、运销、加工等方向发展,既拉长了产业链,吸纳农民就业增收,又保持了种植环节的稳定增收。同时也跟上时代,在网络上进行销售扩大了芒果的销售渠道,进一步保证了农民的权益。